第17章 赵山杏真能逛
作者:慎远   年代:梦入神机他开了挂最新章节     
    赵振东跟站前饭店的胖大娘道了谢,又买了十个馒头,然后就带着赵山杏和赵振德走出了饭店的大门。
    赵振东手里拿了两个大的报纸包,“二姐、二哥,把你们俩的书包打开,把这两包东西装进去。”
    “这是什么?”
    “布!”
    赵山杏的眼睛睁大了几分:“布?什么布?”
    “瑕疵布,从纺织厂那里淘换来的,有点瑕疵,但布料都是好的,做衣服没问题,快点装起来,让别人看见就不好了。”
    赵振德赶紧把东西装进去。把书包带系上。
    赵山杏也把报纸包装进书包里了,但是她把报纸抠破了一个窟窿眼,偷看。哇,是花布!
    赵山杏是在赵山花出嫁以后的第二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件新衣服。
    她以前都是捡她大姐的旧衣服穿。
    这个年代就是这样,一件衣服从老大开始穿,老大穿小了,再给老二穿,老二穿小了给老三,依次往下传。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最后传到拉不丢儿(最小的)的身上的时候,那衣服也就只能说是一件衣服了,毕竟你不能说它是一个抹布是不是?其实它和后代人扔掉的抹布都没有可比性。
    “小柱子,这个花布能给二姐做一件衣服吗?”
    赵振东“哼”了一声:“美得你吧?能!”
    赵山杏伸手抓住了赵振东的胳膊:“能是吧?是能吧?你说的是能、对哈?”
    “对!”
    赵山杏紧紧的抱住了自己的书包。她的书包都是捡她大姐的,这个书包已经有十五六年的历史了,边边角角的缝了五六块补丁,书包带都是补丁连起来的。
    赵振德比他二姐还不如,赵振有是男孩子,使用东西不爱惜,传给赵振德的东西都是纯纯的破烂。那是补又补连又连的。
    “二姐,咱们走路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你能不能好好走路,别老看你那个破书包?”
    赵山杏微微一笑:我还想看,我想这么一直看着。
    “二姐,咱们是要去百货大楼的,你这样咱们还去什么百货大楼?找个地方你坐着看你的花布呗!”
    对呀,百货大楼!
    哈哈哈!幸福在哪里!
    赵山杏振奋精神,跟着赵振东大步流星的奔着百货大楼就来了。
    赵振东后悔了,肠子都要悔青了。
    太能逛了!赵山杏同志太能逛了!
    一个小小的百货大楼,三层楼加一起也就一千多平米,商品也没有多少种类,有什么好看的呐?
    逛了五六个小时啊!这要不是说中午去吃阳春面,赵山杏还不肯走呐!
    说起来那不是奇闻,讲起来那也不是笑谈,都是眼泪!
    百货大楼一楼卖的东西是食品类的和日用品类的,烟酒糖茶,点心水果,牙膏牙刷、毛巾雪花膏手纸什么的。
    点心糖果那个味道香甜的,让人忍不住闻了又闻,赵山杏看着那个大蝉蛹糖,直咂吧嘴儿,唾液有快速分泌的迹象。
    幸亏赵振东有一斤糖票,不然她的哈喇子就掉地上了,赵振德已经把哈喇子往回抽了好几遍了。
    可怜的一代人,他们的少年时代是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糖块是纯粹的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即。
    赵振东给他们一个人给发了一个蝉蛹糖,两个人含在嘴里,笑眉搭眼的。
    精细的点心买了两斤,这种点心他们镇供销社没有卖的。赵振东把点心和糖块都装在自己的书包里面。
    这些东西的诱惑力太大了,不能让他们拿着,他们有可能把口袋抠破、偷吃。
    三个人来到日用品柜台,继续看。
    牙膏、牙刷、香皂,雪花膏,蛤喇油,毛巾,琳琅满目。
    赵振东可以不负责任的讲,这个年代的农村人,几乎没有刷牙的,括弧,赵振东例外!
    赵振东的牙膏牙刷,是他姥爷送给他的,他姥爷自己没有几个牙了,不希望自己的小外孙也早早地就没有了牙。
    赵山杏最羡慕小弟的小白牙了,天天早上拿个小棍在那出溜,嘴里冒白沫,然后嘴里就一股清香味,不像别的人那样臭哄哄的。
    赵山杏看着牙膏牙刷,再扭头看着小弟,眼睛眨呀眨。
    有票,还有钱,这个可以买。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六个牙刷、两管牙膏。牙膏分男女,牙刷一人一个。
    然后,赵山杏的眼睛又转移到了手纸上,粉红色的手纸,也叫卫生纸,皱皱巴巴的,相当粗糙,但是它却是赵山杏的梦中所求。
    买吧,它怎么也比草纸和树叶子强,而且二姐她还是一个女孩子,用得着。
    赵振东用不着,在农村上厕所,他要是拿出来一卷粉色的卫生纸,那乐子可就大了。白色的也不能买,让别人看见,影响太坏了,嘴都没管好,你还管屁股?
    所以他得继续享受草纸拉屁股。
    两卷卫生纸,这个卷可不算小,老妈一卷、二姐一卷。
    二楼是卖布料和成衣的,还有卖鞋的柜台。
    一大捆一大捆的布料,靠墙立着。
    柜台上面是铺开的各种布料,售货员手里拿着一根竹尺,竹尺上面暗藏一个小刀片。
    顾客买几尺布,售货员拿竹尺一量,小刀片暗中使劲,割一个小口,前后哧哧的扯布料,动作相当潇洒。
    看热闹的都很惊讶,售货员是怎么做到的呢?手指甲那得多硬啊,才能把布扯开。赵振东一直到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奥秘。
    布料看看就可以了,过过眼瘾,不能买,赵振东的布票得留着,万一买不着棉花,冬天的时候,他就准备给爸妈买现成的棉衣棉裤。
    三楼卖的是比较贵重的东西,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办公用品,工业产品,还有着名家用电器:手电筒。
    赵振东买了一个三节的手电筒和六块电池。这是给他妈张桂香买的。以后张桂香有可能需要上夜班。
    赵振东他们家这里种植旱烟,生产队有一个烘烟房,烟叶子需要晾晒、烘干、放雾,很多道程序翻来覆去的。
    旱烟叶子最后做成洋烟叶子,上交给收购站。
    洋烟叶子就是用来做烟卷里面的烟丝用的,香烟是舶来品,开始的时候叫洋烟。
    烘烟房白天干活的大多是小媳妇儿、大姑娘。
    晚上值夜班的就是三十多岁以上的妇女。
    至于说赵振东有钱了,张桂香就可以不用去上工了,那是绝对不可以的。那是脱离集体、自绝于人民的行为。
    你可以干点轻快活、少挣点工分,但是你绝对不能不参加集体劳动。
    像赵振东这样的少年,到了十八岁也必须参加集体劳动,要不然就成了坏分子了,是反面教材。你可以藏奸耍滑,但是你不能不参加。
    姐弟三个逛了一圈,赵振东又买了几样镇供销社没有的东西。
    赵振东已经阻挡不了赵山杏逛百货大楼的热情了,只能给她拿了五块钱和一张工业券,让她自己去逛去了,不然她总站在人家柜台那里盯着看,怪丢人的。
    赵振东和赵振德坐在百货大楼门前的台阶上,默默无语两眼泪,下回说什么也不和赵山杏一起逛百货大楼了,逛别的地方也不行!
    直到中午,赵山杏才拎着一双小布鞋出来了,“小柱子,你说那个阳春面好吃吗?还有那个大果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赵振东摇头:“不知道,我没吃过。”
    赵山杏很大方,“走吧,二姐请客,我还剩两块钱呢!”
    好吧,权当那两块钱是她的,自己还得搭上一斤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