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老谋深算的老朱
作者:于公子呀啊   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最新章节     
    为了不留线索,老朱编了个借口。
    关于朱肃的秘密,他从一位隐世高人那里得知。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万一徐妙云将来嫁给朱肃,她很可能无意间透露这个秘密,那么朱肃就会立刻发现穿越者的存在根本就是虚构的。
    接着,他可能会怀疑老朱看到了他的日记本。
    那就麻烦了!
    停顿了一下,老朱说:\"妙云侄女,我希望你能从小五那里拿到制作青霉素的药方。\"
    \"以五弟那种淡然的性格,他主动交出药方可能要等很久,更重要的是,作为亲王,这样的大功对他来说并非好事。\"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五弟才没公开这个药方。\"
    \"这样啊...\"
    徐妙云迟疑了片刻,随后发问:“叔叔,这样做恐怕不妥!我们这样对待吴王殿下,如果被他知道,恐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放心吧!”
    老朱立刻回应:“侄女,此事无需顾虑,一切由我来处理。”
    “叔叔!”
    徐达忍不住插话:“这件事,难道不能让别人去办吗?偏偏要妙云一个姑娘家来做,这传出去多有不妥。”
    “唉,我也迫不得已啊。”
    “关键是,侄女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的理由天衣无缝。二弟,你近来的背疮不是折磨得你苦不堪言吗?”
    “到时候,让侄女你在小五面前巧妙地提及此事,再流露出几滴泪,假装极其悲痛的样子。”
    “我就不信,小五这小子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继续保持沉默。”
    “你是他的未来岳父,他总不至于看着你受苦而无动于衷吧。那时,侄女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小五那里打听出青霉素的制作方法,理由很简单。”
    “让小五亲自做青霉素太过繁琐,你不忍心让他如此费心。”
    “到时候,让魏国公府的仆人自己动手制就好。”
    “你看,这样的理由多么恰当,一切顺理成章。”老朱悠然地说着,轻描淡写地把计划布置好了。
    “侄女,难道你要看着父亲每日忍受这样的痛苦吗?”
    “我可以肯定,小五手中的青霉素对二弟的背疮有着显着的效果,只要得到这神药。”
    “就算不能彻底治愈,至少能抑制病情不再恶化,应该不难实现。”
    “万一被小五发现,你们就说是我的命令,皇命难违,你们只能照做,不就解决了?”老朱接着说。
    不得不承认,老朱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机智过人。
    他短时间内就构思出了一个周全的计划。
    “好!”
    想起徐达遭受背疮折磨的模样,徐妙云心中满是痛惜。每次听到徐达在屋内的呻吟,她都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作为儿女,眼见父亲承受如此剧痛,她却束手无策。
    这是何等的辛酸和无奈!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徐妙云决心把握住它。
    想到这里,徐妙云果断地点点头,说:“叔叔,既然如此,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吧!我会设法从吴王殿下那里获取青霉素的配方。”
    话音刚落!..?
    徐妙云对朱肃突然产生了一丝愧疚之情。
    假如这个青霉素确实能治愈父亲的恶疾,让他免于这痛苦煎熬,就算要她以一生来偿还朱肃,她也心甘情愿。“同意!”
    朱老大大手一挥,接着道:“果然是咱们的侄女,英勇不让须眉啊!”
    “行了,我们换个话题吧!”
    “二弟,你认为此时开放海禁,好处是否超过坏处?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朱老问。
    “这...这啊!”
    徐达一脸为难:“陛下,我只是个武人,这些事我哪里懂呢!陛下禁海自有其道理,开放海禁也有它的道理。”
    “反正,无论陛下如何决定,我都会全力支持。”
    “你这话说得等于没说。”
    朱老看着徐达,略显无奈,然后转向徐妙云:“侄女,你可是国子监的女学生,肯定有独特的见解。”
    “我想听听你的思考,你怎么看待海禁这个问题。”
    “陛下,这...这万万不可啊!”
    “妙云只是个女子,怎能议论国事?要是让那些文臣知道了,岂不是要责备我徐达家教不严?”徐达急忙道。
    如此重大的国家事务,他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让徐妙云这样的女子参与此事讨论,他实在不认同。
    “有何不可!”
    朱老立刻回应:“我就想听听不同的声音,朝廷上的文官们总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我不愿听。”
    “今天,我只想听听侄女你的看法。”
    “侄女,尽管说吧!不论你说什么,我都不会怪罪,而且,今天我们三人的对话,不会有第四个人知道。”
    “徐达,你在那儿挤眉弄眼干什么!”
    “哼!”
    看见徐达正向徐妙云使眼色,朱老立刻警告:“你要是这样,我就下旨让侄女必须发言。”
    “呼呼!”
    徐妙云深深吸了口气,开口道:“陛下,既然您这么说,那...那我就说说我的观点吧!我认为开放海禁,利大于弊。”
    “首先,沿海地区的百姓大多以捕鱼为生。”
    “他们的生活世代以来都依赖这片海洋。”
    “但自从陛下颁行海禁,渔民无法出海,丧失了生计,短时间内又难以转行。”
    “陛下,您注意到没有,近年来江浙一带的失业游民越来越多,这不是好兆头。”
    “大家都知道,陛下实施海禁是为了防范海盗。”
    \"不过,尊驾是否察觉到一个现象?自从实施海禁以来,沿海地带的海盗猖獗,倭寇的侵扰并未有所减缓。\"
    \"倒不如解除海禁,要防止海盗,抵挡倭寇,我们可以派出大明的海军舰队,常驻沿海,他们在海上定期巡航,岂不是更有效?\"
    \"尊驾,这是我浅薄的见解。\"
    \"妙!妙!妙!\"
    徐妙云的话音刚落,朱老不禁连连鼓掌:\"真是侄女中的翘楚!句句切中要害,你说得没错,解除海禁才是上策。\"
    \"其实,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索此事,是否应解除海禁。\"
    \"侄女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
    \"其实,除了侄女提到的原因,我想要开放海禁,还因为一位世外高人透露了一个惊天秘密。\"朱老透露道。
    \"呃!\"
    朱老此言一出,徐达立刻预感到不妙,父女俩恐怕又要陷入困境。
    哎呀!
    为何今日要来此地呢?
    看着徐达的神情,朱老脸上掠过一丝得意的微笑,接着说:\"那位世外高人告诉我,在倭寇盘踞的岛屿上,隐藏着一座巨大的银矿,名叫石见银山。\"
    \"据估计,那银矿蕴藏的白银一旦开采,数量可能高达数亿两。\"
    \"什么?\"
    \"这么多?\"徐达惊讶不已。
    \"不过,眼下有个小问题,我们不知石见银山具体在何处,谁又能辨认出岛上的哪座山是它呢?\"朱老接着说。
    \"那位高人透露,有人手中握有石见银山的地图。\"
    \"呃!\"
    徐达微微一怔,脱口而出:\"尊驾,你不会告诉我,那地图就在吴王殿下的手中吧?\"
    朱老忽然朗声大笑:\"哈哈,正是,地图在小五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