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弱精皇帝的双胎寡妇16
作者:糖糖8甜   快穿好孕娘娘:绝嗣帝王替我生娃最新章节     
    姬康想了想,到底还是没和永羲帝说,待冷嬷嬷查出那担事再说。
    他再暗中查元后留下的人。
    “这冷嬷嬷是何人?”
    “瑾元皇后的二等宫女冬青。”
    “他们说了什么?”
    “属下没离的太近,并未听清。”
    “继续盯着,退下吧。”
    “是”
    永羲帝只希望姬康不要让他失望。
    倒是瑾元皇后的宫女。
    永羲帝手指轻敲桌面,这二十多年来,宫中完全看不到也听不到元母后的人了。
    如今姬康去冷宫见的人是元母后曾经侍候的二等宫女,这让永羲帝很是意外。
    元母后去世,母后上位,对元母后的人能收服的收服,不能收服的都清理出去了。
    不过母后到底也不信任曾经侍候元母后的人,所以这么多年,母后身边也再无元母后之人。
    但冷宫冷嬷嬷,显然是那漏网之鱼。
    显然,也不止冷嬷嬷一个。
    永羲帝眉头轻蹙,总觉得这里头有什么事?
    姬康能到御前侍候,自然被查的明明白白,也经过层层考核培养出来的。
    姬康说南风馆一事,永羲帝已经在档案里确认了。
    但认识冷宫冷嬷嬷一事,却没有的。
    “皇上,俞贵妃娘娘给皇上送了参汤,就在太极宫外候着。”
    “朕没空,让她回去吧。”
    永羲帝心里烦躁,现在一点也不想看到后宫的人,哪个都像幕后之人。
    太极宫外,被拒绝的俞贵妃脸色微微一僵,没想到亲自来,皇上都不给她面子。
    “皇上日理万机,本宫就不打扰了,烦请徐公公把参汤送给皇上,这是本宫一早起亲自熬的……”
    俞贵妃还露出了手指上细微的红印。
    “这……”
    御前徐公公有些为难,只得道:“奴才代贵妃娘娘送给皇上,只是皇上喝不喝……”
    “理解的,有劳徐公公了。”
    俞贵妃一副善解人意的样子,把参汤交给徐公公后,便坐在步辇带人而去。
    徐公公心里感叹,俞贵妃是整个后宫最宽容大度,性子最好的嫔妃了。
    容貌家世才艺都是一绝,可惜却不得皇上的宠爱。
    哪像江贵妃,仗着太后侄女,皇上表妹的身份,性子骄纵,看他们奴才的脸色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江贵妃可不知道自己在宫里,被俞贵妃衬成了反面对照组。
    得知俞贵妃亲自送参汤去太极宫被拒,连永羲帝的面都见不到,江贵妃便朝着宫人摆手。
    “停火,不炖了,都见不到表哥,汤送过去有何用,表哥也不一定会喝,还不知道便宜了哪个奴才。”
    江贵妃显然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她气闷的站了起身,“那贝氏真的离京了?”
    “回娘娘,听闻一早就出京了。”
    江贵妃心里松了口气,看到永羲帝对贝氏母子如此封赏,她心里不担心是假的。
    有了先帝太后这一例,永羲帝要封贝氏入宫,朝臣也无法阻拦。
    现在看来贝氏也不愿,不然不会走的这样快。
    算她识趣。
    “去慈宁宫”
    去冀州之事,还是得从姑母那里出力。
    见俞贵妃在太极宫那里走不通,江贵妃只能往慈宁宫使力。
    贝凌瑶这边悠哉离京,行程特别缓慢,她也不赶时间,一路走走停停,赏风赏景。
    又亲自给两个儿子启蒙,以至于路过的人总能听到贝凌瑶独特的见解,和孩童的朗朗读书声。
    忍不住顿足于地聆听,甚至有的书生学子还上前探讨。
    整个队伍一时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贝凌瑶还让孩子早晚习武,侍卫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成了平平安安的武师。
    贝凌瑶的队伍越扩越大,她留了一百多人在京城,带了几百人上路。
    可越来越多的书生和游侠随行,传到永羲帝那里,心情就很不美妙。
    他看着名单上那些书生和游侠的资料,没有娶妻,没有未婚妻?
    “怎么这个年纪了,还没有娶妻,没有未婚妻,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姬公公和徐公公嘴角抽了抽,没娶妻也正常啊。
    有的书生没有考取功名不会娶妻,游侠就更不说了,今天到这,明天到那的,行踪不定,不娶妻也不奇怪。
    而且京华县主也未必会嫁。
    他们知道皇上的心思,但京华县主怎么可能轻易再嫁。
    要不然也不会急赶赶的离京,肯定是被皇上大手笔的赏赐给吓着了。
    二十个宫人,五百名侍卫,这可不是一般人有的待遇。
    更不说大量的钱财和图家林家的宅地。
    且母子三个爵位,啥都不用干,领着俸禄也能吃一辈子。
    这时,一暗卫闪进来,“禀皇上,京华县主遇上了福安长公主。”
    啪嗒!
    “福安皇姐不是在江南吗,怎么会遇上?”
    “福安长公主正好回京就遇上了,还要送京华县主几个面首。”
    永羲帝:“……”
    这确实是他那个骄纵任性的皇长姐会干的事。
    福安长公主是先帝皇长女,也是由元后抚养的。
    与驸马和离之后,便养起了面首,行事乖张,放荡不羁,这样的人与贝氏遇到一块,那不得带坏贝氏吗。
    永羲帝急了。
    贝凌瑶这边看着福安长公主左拥右抱的样子,惬意慵懒的样子,觉得福安长公主这波在大气层。
    福安长公主扫了一眼贝凌瑶道:“本宫在江南听闻你敲登闻鼓告御状,最欣赏你的勇气。如今相逢即是缘,你如今正好学学本宫,本宫送你几个面首……”
    “多谢公主,臣妇早已心如止水,一心向道,男人只会影响臣妇的道心。”
    贝凌瑶委婉拒绝福安长公主,把道心都拿出来说事了。
    福安长公主看着贝凌瑶一身素净的打扮,气质清冷出尘,超凡脱俗,很有道家隐士风范。
    福安长公主也信道,还给自己取了道号,叫常乐居士。
    见贝凌瑶这般,便与贝凌瑶论道。
    和贝凌瑶这修道的专业人士相比,福安长公主也只知道皮毛。
    她平时也不耐烦听道经,但这会听贝凌瑶论道,当即茅塞顿开,心灵都受到了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