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倭国野兽
作者:芥末辣不辣   秦凤药传奇最新章节     
    皇上有些不耐烦,“顶级好茶也就如此了,现在可以告诉朕了吧。”
    他连装也懒得装,脸上一副漠然。
    “这是奴婢进宫前,六皇子赏的,大约是别人孝敬他的,因为云之小姐舍不得奴婢,进宫前夜与奴婢抱在一起哭来着。”
    凤药不好意思低头笑了笑接着说,“那时奴婢不懂事,王爷为哄好奴婢,便把本来给王妃的茶给了奴婢。”
    “这茶贵重,奴婢不敢要,六王爷说没关系,待明年再出新茶,还会有人送到王府。”
    “这茶叫枫顶红,相传……”
    枫顶红就那几棵茶树,早绝种了,这典故,熟知各种好茶的皇上怎会不知。
    凤药看到皇上脸色不太好,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名为建筑纪要的绝版古本放在书案上。
    “皇上不如先看看闲书,奴婢去备点心。”
    他缓和下心情对凤药说,“你说得对,朕的亲儿子跑不掉,朕不想用点心,叫宋德海进来。”
    凤药依言而行,宋德海莫名其妙领了道旨,去宣给大内供茶的茶商进宫。
    这期间凤药就呆在书房做她的差事,一边听着动静。
    茶商听宣吓出一身冷汗。
    他马不停蹄赶到皇城,被宋德海带入书房。
    皇上吩咐凤药去小厨房做些芙蓉糕,他今日不想吃别的,只想一口糕吃。
    凤药高高兴兴领旨而去,不必听皇上的问话也猜得到一二。
    点心做好时,凤药端着托盘进书房。
    皇上边吃边做出随意聊天的姿态向凤药问起茶的事。
    凤药大大方方承认,自己进宫前卖掉过一半茶叶,将钱留给家人。
    “六王府倒真有好东西。”
    “那是。”
    皇上一听,突然想到凤药在王府照看王妃许久,对王府之事该是十分了解的,禁不住又问起六王日常起居。
    这次问得很细。
    凤药吱支吾吾不肯爽快回答。
    “进宫前王爷说过不许奴婢乱讲话,说惹了皇上不高兴是六王不孝了,毕竟奴婢是从六王府出来的人。”
    “你现在是朕的人,不许再说是从王府出来的。”
    皇上严肃地纠正凤药。
    “朕听说六皇子从前偏疼常家三爷的嫡女,可惜那孩子害了产后风人没了。”
    “嗯。”凤药点头有些愤愤地说,“那位小姐在常府时奴婢也曾见过,生得芙蓉面、杨柳腰,王爷的确偏疼她一些。”
    “再怎么着也不能越过我家小姐去,小姐才是正经主母。”
    “怎么个偏疼。”
    “就说用度,全部超过主母,那肯定是偏疼喽。”
    凤药一边擦拭着并不脏的御案一边小心挑着话说。
    要点李琮的要害,还不能连累云之。
    “大约也就是绫罗绸缎一类的东西,能怎么超过你家小姐。”
    皇上毫不在意,这种女人们争风吃醋的事,他没少经历。
    一个得了一匹料,那个得了一匹半就不行。
    这个得了步摇,那个就要得个金钗,多半都是鸡毛蒜皮。
    凤药摇头,“那料子是绸缎庄买不到的东西。”
    皇上本已不想再聊这个话题,听她这么说,心中一动。
    “那个妾室用的什么料子,你可知道。”
    “不知道,不过奴婢见过皇后娘娘穿过,料子花纹不同,但肯定是同种料子。”
    “那种密织的花纹普通绸缎承受不住,缎面需得够厚,才接得住重绣。”
    皇上胸口闷得很,接着问,“皇后哪件衣裳?”
    他其实已猜到了,这样的锦缎只有一种,便是朝服用料。
    普通缎子针刺上去便是一个小孔,根本不好刺很密的图案。
    唯有金陵云锦方能承受得住重绣。
    在阳光照射下华美无双。
    那种锦难织又工艺繁复,是御用贡品,街面上自然买不到。
    很多人不知其名。
    “那妾室做了衣裳?”
    “只是得了一匹,未来及裁制衣裳,人就没了。”
    那种料子,京中裁缝压根不敢接活,都称没见过不能动剪,怕做坏了赔不起。
    “不过……”
    凤药将书柜整理好说,“她有一双鞋,鞋面是那个料子。”
    皇上脸上一冷,不由鼻孔中带出一声“哼”。
    平生他最厌恶之事,便是乱了“礼记纲常”,自己两个儿子都很清楚这一点。
    那料子是帝后朝服专用衣料,其他人未经允许使用就是僭越。
    凤药行个礼道,“皇上奴婢收拾完了,现在去传旨着六王爷来书房可使得?”
    皇上挥挥手叫她去了。
    她出了书房,一阵暖风拂面,不知不觉又到上巳节。
    算起来,牧之走了近一个月了。
    这么暖的风,不知吹散牧之心头的一丝郁结吗?
    牧之日夜兼程奔赴南疆。
    地气越来越暖,他无心欣赏沿途风景,春花已开,风从中原地带的冷硬变得又暖又软。
    于他,这一切都味同嚼蜡。
    离泉海县越近,情况越糟糕。
    倭寇所到过的地方,一片寂灭,让人心惊。
    房屋烧到焦黑,田地荒芜。
    从北向南,这样的状况越来越糟。
    似乎那些强盗不止图钱财。
    玩弄人命,践踏大周国土,是为一乐。
    泉海县的大门已换了倭寇兵卒把守,俨然成了敌方一处大营。
    以整个县为营,继续行侵略之事,大周自建朝闻所未闻。
    牧之看到一路状况情绪已由最初的激烈变为压抑。
    这一切都该让当政者瞧一瞧。
    看到他的衣着装扮,以及带着的队伍,打着的旗帜便知是皇家派来的人。
    那是为百姓撑腰的人啊!
    那是久旱盼来的甘霖,是解救一方百姓的神灵。
    所经之处,百姓无不出来欢迎,他们跪在夹道两边,高举着双手,乞求着皇家救他们于水火。
    以大国之威震慑那些外来的祸害。
    那些如蝗虫一样的小人,所经之处寸草不生,焦火一片。
    他们的残暴,不经历只道听途说,你是不会相信的。
    但凡是人,便做不出那样的事,便是畜生也得对他们退让三分。
    没得侮辱了“畜生”这个词。
    牧之头顶乌云一片,眼前不时泛黑,像是突然失明一般。
    那是情绪压抑得太过分造成的。
    行至海泉城门口,他下马,城门未开,只从城上丢下一条绳索,上面挂了个篮子,让他将要送呈的东西放上去。
    牧之把旨意及自己名刺放在上面。
    以为等上一段时间,对方主帅看过后,会开城放他们入内。
    不想分分钟,那道黄绸圣旨被人从城门上连带着他的名刺一同扔了出来。
    圣旨已沾了污渍,臭气熏天,名刺被划烂,不能再使用。
    当地有通商之人可说倭语。
    他代为沟通,为牧之翻译对方语言。
    既来求和,为何不见诚意。
    一封信在他们眼中,如同狗屎。
    所以信上沾上狗屎还给你们。
    牧之气到浑身发抖,他故意忽略做为翻译的当地人对自己满含轻视的目光。
    “你告诉对方,圣旨中写得很清楚,我们可以谈一谈对方想要的东西,请他们退还我们的泉海,还老百姓平安。”
    “他们想索要何物可以告诉我们,我朝与倭国一向互通往来,何以不告而犯。”
    “他们比狗都不如,就是犯贱,你和他说这些道理无异与虎谋皮呀大人。”翻译官苦着脸说。
    他看了看牧之阴得滴水的面孔,赤红的眼圈,不得不再次向城上喊话。
    既来了就要受辱,这都在牧之意料之内,可不曾想受辱的滋味竟如生吞铁钉。
    他哽在喉头,憋得眼珠发胀,喘息不动。
    整个队伍寂静无声,一片肃穆。
    这些人是选出的死士,但他们的任务比死还叫人难受。
    如此来回几次,守城人姗姗开了城门,态度倨傲。
    城门既开,却见正中间立着一匹马儿。
    马儿横着立在门洞中,两边留的空隙太小,过不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