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关内。
梁康坐在首位,他眼神冷漠地看着跪在大堂上的李刚,嘴角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
\"李刚,你可知罪?\" 梁康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一丝不可抗拒的压力。
李刚身体微微颤抖着,但还是强作镇定地回答道: \"在下知罪,在下实不应该放弃西宁郡而保全西宁关,而是应该死守西宁关。\"
听到这句话,梁康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他心中暗自想道: \"这个李刚还算识趣,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
梁康轻轻咳嗽一声,然后说道: \"既然你已经认罪,那么本将便不再追究你的罪责。\"
李刚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磕头道谢: \"多谢将军不杀之恩!\"
然而,梁康却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不过,虽然你的罪责可以免去,但活罪难逃。毕竟,你作为西宁郡的郡守,没有尽到守卫领土的责任,这是不能容忍的。\"
李刚脸色苍白,额头上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紧张地问道: \"不知将军要如何处置我?\"
梁康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地说: \"你的西宁郡郡守一职,已经被罢免了。从现在起,你只是一名普通的主簿。但是,如果你能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立下功勋,恢复原职也并非不可能。\"
李刚听后,脸上露出感激涕零的表情,再次磕头道谢: \"多谢将军的大恩大德!我一定努力杀敌,以报将军之恩!\"
梁康挥了挥手,示意李刚退下。李刚恭敬地行了个礼,转身离开了大堂。
待李刚离开后,梁康轻轻地叹了口气。他心里明白,虽然李刚犯下了过错,但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暂时还不能对他严惩。
随后梁康又找来西宁关守将李伟。
“见过将军!”李伟拱手拜道。
梁康点了点头,然后问道:“敌军现在是什么情况,你可有所了解?”
李伟连连点头说道:“禀将军,末将对敌军现在的情况已经有所了解。这敌军在西宁关外打造了一座军营,而且这座军营还是依山而建。”
“依山而建?”梁康眉头一皱,他似乎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连忙追问道:“那你为何不去阻止敌军?难道你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军营建好吗?”
李伟一听,心里不禁暗自嘀咕起来。心想,你丫的是不是没睡醒啊?人家敌军可是有几万大军呢!你真以为我们西宁关的这点兵力能打得过人家吗?还去阻止敌军,真是痴人说梦!
不过毕竟现在梁康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那可不能轻易得罪!于是李伟只好强压着心中的不满,好声好气地回答道:“将军,您有所不知,敌军派了一支兵马时刻盯着我军。若是我军但凡有任何出关骚扰的迹象,那么这支敌军随时可以阻击我军。”
“同时,西宁关内兵马不足,实力也不够强大,如果贸然出击,恐怕会因此让西宁关的兵马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导致西宁关失守。所以末将也是无奈之举,才没有选择出击。请将军恕罪!”
梁康点头道:“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你下去吧。”
“多谢将军!”李伟赶忙道谢,然后快步退下。
等李伟离开后,梁康坐在椅子上沉思起来,他想起刚才李伟说的话,不禁皱起眉头自言自语道:“依山而建的军营,如果有充足的水源和粮草供应,那么想要攻破它可能会非常困难啊!”
“是啊,如今听风卫传递消息的频率越来越低,效率也大不如前了。”梁康无奈地叹息道。
此时,大堂外的李刚已经焦急地等待多时了。看到李伟出来后,他立刻将李伟拉到一边,小声地询问道:“怎么样?将军都问了你些什么?”
“没什么特别的,就是问我敌军最近的情况而已。”李伟如实回答道。
李刚点了点头,表示理解:“看起来,听风卫的工作效率确实越来越低了。”他特意压低声音,避免提到“听风卫”这三个字。
李伟点点头说道:“没错。”
李刚无奈地摇摇头叹息道:“唉……内忧外患,这怎么可能打退敌人呢?”
李伟无奈苦笑道:“是啊,那又能怎样呢?我们现在除了坚守岗位之外,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李刚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去,边走边说道:“算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西宁郡。
常遇春刚刚收到黑冰台传来的消息,得知玚国的十万援军已经到达西宁关。
常遇春问道:“哦?敌军将领是谁?”
“梁康!”
“梁康?”常遇春皱起眉头,迅速思索着,然后突然想起关于梁康的一些信息。
常遇春恍然大悟道:“哦!我想起来了,这个梁康,不就是那个玚国武昌侯的后代吗?”
“正是!”
常遇春闻言,微微点头:“此人本都督了解不多,但还是听过,这个梁康统兵有方,军纪严明,据说有几分曾经的武昌侯的风范。”
“没错都督,这个梁康统兵有方,曾经阻挡过北边云国三个月的进攻,甚至还能率军反击,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其实力还是很不错的。”
“云国!”常遇春听到云国两个字之后,顿时就有一股压力传来。
中原六国之中,就只有云国明面上有大宗师,并且还是明面上四位大宗师中实力最强的一名。
除此之外,云国的骑兵冠绝中原,不仅如此,云国的步兵也是无比强大。
要不是有着西边的西域和北边的北巫牵扯云国大部分兵马和注意力,要不然,其他中原五国恐怕联合起来才能抵御云国大军的进攻。
可想而知,云国的实力究竟多么强大!
常遇春赶紧摇摇头:“不想这些了,现在当务之急,是西宁关的玚国大军。”
常遇春随后转头问了一下黑冰台成员:“现在琹国大军情况如何?”
黑冰台成员恭敬的回答:“琹国大军已经越过玚国边境,估计明日,琹国大军便能与玚国大军相遇了。”
玚国皇宫。
玚国皇帝杨高炽脸色阴沉得可怕,双眼圆睁,紧紧地盯着下方的大臣们,他那如雷般的怒吼声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上,仿佛要将屋顶震塌下来一般。
“你们这群饭桶,平日里不是一个个能说会道吗?现在怎么哑巴了?给朕说话啊!”皇帝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让众臣不禁低下头去,噤若寒蝉。
皇帝的目光扫过大殿内的每一个人,眼中的怒火似乎要将他们全部吞噬。“琹国的大军都打到我们家门口了,你们居然到现在才把消息传给朕,你们到底有没有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难道非要等人家兵临城下,你们才知道着急吗?”
听到皇帝的斥责,一众官员吓得大气也不敢出,只能低头认错。皇帝见此情景,心中更是气愤不已,指着众人骂道:“朕看你们就是一群废物,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不干实事。你们对得起朝廷的俸禄,对得起百姓的期望吗?”
皇帝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剑,刺痛着每个人的心。然而,面对皇帝的斥责,没有人敢出声反驳,因为他们深知皇帝的脾气,此时若是顶嘴,恐怕只会招来更严厉的惩罚。于是,众人纷纷跪地,请求皇帝恕罪,表示愿意戴罪立功。
皇帝见众人态度诚恳,便不再追究,转而思考应对之策。他揉了揉太阳穴,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说道:“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好好想想如何抵御琹国的入侵吧。记住,这次绝不能再掉以轻心,一定要全力以赴,保卫好我们的家园。”
随后再等待百官商议对策之时,杨高炽的目光却时不时的看向镇北王。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镇北王的忌惮,又有对未来局势的忧虑。
如今看似镇北王待着京城,一切都在玚国皇帝掌控之中,但实际上,玚国皇帝心中清楚,镇北王之所以会待在京城,无非就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并无反意而已。
然而,对于玚国皇帝来说,镇北王的存在始终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因为那五十万镇北军,可是只听从镇北王一个人的命令。
尽管玚国皇帝可以杀死镇北王,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毕竟镇北王还有儿子,而且很早就已经确定了继承人。
如果镇北王身亡,那么这五十万镇北军将会毫不犹豫地听命于镇北王之子。
玚国皇帝深知,这将是一场无法避免的灾难。
如今镇北王愿意接受玚国皇帝节制,那只是因为他在乎自身的名声。
一旦镇北王身亡,无论罪名是否属实,都将成为镇北军反叛的导火索。
而玚国皇帝最为担忧的是,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自己该如何应对?
关键在于,这五十万镇北军自己还不能轻易撤销,否则谁来抵御北方云国的南下呢?
玚国皇帝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此外,还有一件事让玚国皇帝感到愤怒和无奈。
那便是关于梁康的事情。
曾经在镇北王手下待过一段时间的梁康,显然与镇北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当那日镇北王出面要求梁康率军即刻离开时,玚国皇帝虽然表面上没有表露出来,但内心却是十分气愤的。
他觉得镇北王此举无疑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甚至认为镇北王是有意纵容梁康这样做。
不过看着梁康祖上乃是武昌侯的面上,当时并没有令梁康撤军。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玚国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刀——听风卫如今已经被镇北王渗透了。
如今基本上整个听风卫,有将近一半左右的听风卫都有镇北王的影子。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听风卫最近几年消息传递效率和频率都这么少的原因。
他们再也不是玚国皇帝手中那最锋利的刀了,而是随时能够取下自己头颅的反伤剑。
即使自己派了自己最为信任的皇弟杨高烀接任听风卫,可结果依旧没有太大变化,甚至还越演越烈了。
“陛下,陛下!”丞相狄麒将玚国皇帝从自己的回忆中喊了回来。
玚国皇帝这才朝着狄麒点头示意:“丞相,你继续说。”
狄麒看到杨高炽失神,心里很清楚他刚刚走神了。不过,在这个时候,他并没有打算揭露这件事情,而是继续说道:“陛下,目前我国南境面临着来自两面的敌人,我们是否可以考虑采取战略性放弃收复邬州的策略呢?先集中力量击退琹国的军队更为重要。”
听到这话,杨高炽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无奈。如今,玚国看似拥有庞大的一百五十万大军,但其中最精锐的五十万兵力掌握在镇北王手中。
与此同时,他们还要面对西边西域和东边琰国的威胁,实际能够动用的兵力只有不到五十万。
而现在,纪凌尘已经带走了二十万士兵,邬州、卫州两地的守军也被调往临夏城支援,梁康则带走了十万兵马。如此算来,杨高炽手中可用的兵力只剩下不到二十万。
以这点兵力去对抗琹国的二十五万大军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但这样一来,镇北军就有可能趁机一路南下攻占京城,不出几日便会得逞。因此,杨高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杨高炽可不相信,仅凭一路上的那些郡县内的守军能够抵挡镇北军南下。
不过丞相狄麒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两线作战,要得放弃收复邬州,但那十万大军也不能全部调走。
杨高炽总感觉这其中有着镇北王的影子。
不过眼下也想不得这么多了。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朝堂下的群臣,朗声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国面临两大危机,一者是北部边境的镇北军,二者是东部边境的敌军。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以保卫国家的安全。”
众臣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杨高炽接着说道:“听令!朕命安北将军顾言率领十万大军前去击退琹国玧王次子洛宁率领的十万大军。”
顾言上前一步,跪地领命,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末将领旨!”
杨高炽满意地点头,然后继续下令:“再令平北将军方梧率领八万大军南下,同时调集西宁关五万大军于平北将军麾下,共同抵御白奕的十五万大军。”
方梧同样跪地领旨,他的表情严肃而坚毅:“末将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