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国宴上的大明风华
作者:忘川河中的鱼   我的老板是崇祯最新章节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戌时的钟声悠悠回荡。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在宫殿中拉开帷幕。宫廷中的宴会采用了分桌的形式,根据地位的高低,人们依次入座。皇族和高官们独自坐在殿内的单桌上,显示出他们尊崇的身份;而五品以下的官员则两人共用一桌,安排在院子里。
    此时,主持国宴的仪礼司隆重登场,标志着盛宴即将开始。原本低声寒暄的众臣们也纷纷挺直了身躯,闭上嘴巴,显得庄严肃穆。突然间,王体乾发出一声尖锐的呼喊:“陛下驾到!”这声呼喊如同惊雷般打破了宁静,群臣们立刻站起身来,拱手行礼,表示对皇帝的敬意。
    在 24 名金吾卫护卫官的簇拥下,身穿冕服的皇帝缓缓走进了大殿。冕服作为正装,其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颜色搭配。除了某个特殊时期穿着冥服之外,历朝历代的君王所穿的冕服都是玄色的,即黑色。这种颜色体现了皇权的庄重和威严。整体来看,冕服的设计以上黑下红为主色调,甚至连鞋袜也是红色的,这里称之为赤色。这样的色彩组合既彰显了皇帝的尊贵地位,又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好一个朱由校!他头戴那顶十二绺垂五彩珠冕冠,颗颗珠玉闪烁着华丽的光芒,如繁星般璀璨夺目。它们低垂下来,宛如流泉飞瀑,轻轻地遮住了他的眉角,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威严。
    身上穿着的十二纹章玄衣、纁裳,长长的衣角如同流云般铺展在地上,仿佛与大地相连。那白罗大带紧紧束在腰间,凸显出他挺拔的身姿。而黄色的蔽膝和素纱中单,则透露出一种典雅之气。脚下踏着的赤舄,鲜艳如血,仿佛燃烧着一团火焰。
    再看皇帝的肩部,精心织就的日、月、龙纹交相辉映,栩栩如生;背部则是星辰、山纹交织,犹如一幅宏伟的天象图;而袖部的火、华虫、宗彝纹更是精美绝伦,每一丝线条都流淌着皇家的尊贵气息。腰间悬挂的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上,挂满了玉钩、玉佩、金钩、玉环等饰物,相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皇帝的无上权力。
    当朱由校踏进宫殿的那一刻,众人皆惊。他们急忙起身,目光紧随皇帝,眼中满是敬畏之情。朱由校缓缓坐下,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众卿平身。”百官们谢恩起身,整个场面庄严肃穆。在光禄寺卿的主持下,宴会正式开始。此次征辽的将领和相关的官员们纷纷入席,他们都是帝国的精英,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朱由校和皇后张嫣端坐在龙椅之上,两侧分别坐着几位贵妃娘娘,朱由检则坐在左侧第一排的位置上。其余众人如李义、朱梅、秦良玉、毛文龙、张维贤、袁可立、孙承宗、孙传庭、张之极等,则根据各自的品级依次入座。值得一提的是,朱由校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文武官员分类来安排座次,而是以在此次大战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作为依据。如此一来,左侧座位上的人显然都是参与了战斗或者在后方出谋划策的功臣,而右侧则是那些只会空谈仁义道德的普通文官们。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毕懋良、毕懋康、徐光启、王徵以及火器司的赵麟竟然也在座。按常理来说,以赵麟的品级,他只能坐在殿外,但由于此次大战中超过六成的火器都是经他改良过的,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因此才有了破例入殿的资格。突然间,悠扬而激昂的音乐声响彻整个宫殿,这正是开场音乐——《炎精之曲》,其全名乃是《炎精开运之曲》。此曲作为宴飨九奏乐章的开场曲目,承载着特殊的意义和庄重感。
    随着乐曲声的响起,光禄寺的少卿步履稳健地走入殿中。他双手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之上安放着一方精致的酒爵。少卿恭恭敬敬地走到皇帝的御座前停下脚步,然后将酒爵递给一旁的王体乾。王体乾接过酒爵后,态度虔诚且谨慎地将它放置在朱由校面前的案几上。
    此时,众多太监忙碌地穿梭于殿内,他们动作娴熟而有序,将一盏盏精美的酒盏轻轻地摆放在百官面前的案几上。这些酒盏的摆放位置和顺序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要方便取用,又要展现出宫廷礼仪的严谨与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国宴上所使用的酒杯颇具考究。皇帝所用之杯称为“爵”,这种酒杯常见于三国时期的电视剧中,通常呈现出青铜三足的样式,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而百官所用的则是“盏”,也就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酒碟子。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体现了身份和地位的差异,更增添了宴会的仪式感。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旋律,侍立在百官身后的太监们开始依次为众人斟酒。他们动作轻盈、手法娴熟,每一滴琼浆玉液都恰到好处地倒入杯中,仿佛在演绎一场无声的舞蹈。整个场面显得庄严肃穆,却又透露出一股难以言喻的优雅氛围。正巧《炎精之曲》演奏完毕。
    御座上的朱由校已经举起杯来:
    “诸位卿家持杯,朕与诸位臣工共祭禹祖!“
    朱由校端起酒杯,洒在身边的地上。
    “祭水官禹祖!”
    百官纷纷起身,齐声呐喊。
    也将杯中酒倒在了地上。
    酒香味,瞬间笼罩在偌大的宴会上空。将酒水洒在地上,需要三次,代表的正是天地人三才。
    每泼了一遍酒水,现场的酒味就浓郁了一分。
    甚至,百官那边,酒水汇成了小溪,汩汩流淌……
    这铺张浪费的场景,若是十七年后的朱由检看到,必然要心疼死
    如是三次后,朱由校再次端起酒杯,眼神坚定而庄重地说道:
    \"今日,朕在此祭奠此次平辽之战中英勇阵亡的大明将士们!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扞卫了国家的尊严与安宁。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大明的历史长河之中!\"
    文官们听到这话,有的人显得很不情愿,但又不敢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来。毕竟,在这种场合下,就算是做做样子也得把这场戏演完。这些文官士大夫们向来对军中将士不屑一顾,觉得他们不过是些每月拿着一两半钱军饷的卑微之人,根本不配得到他们的关注。然而,皇帝今天的举动却让他们明白,这些大明将士并非他们眼中的蝼蚁,而是皇帝心中的英雄、兄弟。
    此时此刻,朱由校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文官,似乎在告诉他们:无论你们如何看待这些将士,朕都会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与敬意。因为正是有了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大明才能得以安定繁荣。他们所付出的牺牲与努力,值得每一个人铭记在心。
    最后一次朱由校说道:
    “此次灭建奴收辽东是我大明自万历朝鲜战争之后最值得庆贺的大事!朕与诸工同饮!”说完,他一手持杯,一手护持在前,伴随着举杯的动作,衣袖遮面,将酒水一饮而尽。
    百官纷纷端起酒杯,喊道:
    “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伴随着皇帝酒杯的放下,群臣纷纷落了座。
    第二首音乐《皇风之曲》奏响了。
    从这时候开始,主导权就交给了官员们。
    第二次敬酒的就是武将。
    可是选谁来做这个带头的人呢?朱由检吗?可他是个亲王这也是他第一次领军上阵,李义也不行,他虽然是伯爵但在军中威望尚浅。此时秦良玉站了起来。
    在场武将,她是实打实的重臣。
    她的父亲秦葵曾任石柱宣抚使,而她自己更是多次参与平叛战役,战功赫赫,深得将士们的拥戴和尊敬。
    秦良玉一身武将袍服,英姿飒爽地走到殿中央,向朱由校行了一礼,然后高声道:“末将秦良玉,代表全体武官,敬陛下一杯!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露出赞赏的笑容,举起酒杯回应道:“好!秦将军不愧是我大明的女中豪杰,朕与你同饮此杯!”
    众武将见状,纷纷起身,齐声高呼:“敬陛下!敬秦将军!”一时间,朝堂之上酒香四溢,气氛热烈非凡。
    秦良玉饮罢杯中酒,转身面对众武将,朗声道:“诸位将军,辽东之战,咱们虽胜犹荣,但不可骄傲自满。今后,还需继续努力,为保卫大明江山、守护百姓安宁而战!”
    众武将齐声应诺,豪情壮志直冲云霄。
    这时,音乐声变得激昂起来,仿佛在为这些英勇无畏的将领们伴奏。
    一场盛大的庆功宴,就在这样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进行着……
    手握数万白杆兵,单从军力总数来看,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总兵罢了,但她麾下的白杆兵却异常勇猛善战,每每对阵建奴时都能够给予对方沉重打击,而且她的家族中亦有许多人牺牲于浑河之战。
    秦良玉声音略带哽咽地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吾皇圣德广被,恩泽四海,大明江山必定千秋万代,永世长存!
    微臣在此恭祝陛下龙体安康,福寿绵长!
    陛下,请满饮此杯。”
    朱由校随即端起酒杯,秦良玉则努力抑制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仰头一饮而尽,杯中酒水瞬间见底。
    群臣见状,纷纷效仿,一同饮尽杯中之酒。
    朱由校更是依循武将之礼,双手举杯,将爵中之酒一饮而尽。
    按照宴飨之仪,需奏响九首乐曲,而百官则要向天子敬上九次酒。
    首先由文官领袖敬酒,接着轮到武官首领,再是宗室之首,接下来的数轮则是众多官员共同敬酒。
    事实上,在汉族统治的王朝中,一直注重的便是君与臣之间权力的平等相待。
    君择臣臣亦择君的规则,在方方面面中,都能得到体现。
    就连这国宴的规矩,也是这样。皇帝主导了开场,中场就要交给官员。虽然说还必须要遵守君臣的界限,但是,从点滴细节中,就能看到君臣权力均分的体现。
    朱由校豪爽地喝下了百官敬的酒,在两轮敬酒结束之后,只见光禄寺少卿恭敬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走向皇帝。与此同时,一群太监们忙碌地给在场的百官们每人都送上了一碗同样的汤。这碗汤可大有深意,它代表着整个天下!所以说“端汤”实际上就是“端天下”啊!
    (国宴的规矩繁多且每一项都蕴含深刻意义,如果逐一解释实在太过繁琐复杂。在此,我将尽可能简化流程描述,以便大家能清楚了解具体操作步骤。说实话,在众多小说作品中,很少有人会详细描写这些流程,毕竟要对其进行考证实属不易。)当汤被放置在百官的桌上后,轮到朱由检行动了——他需拿起筷子夹一次菜。就在这时,所有官员都必须迅速站立起身,表示对皇权的尊重和敬畏。而这一举动背后所隐含的寓意便是:皇家利益永远至高无上、无可撼动。只有当皇帝开始夹菜后,百官们方可重新坐下继续享用美食。
    接着,官员们纷纷起身,整齐地拿起筷子,夹起菜肴品尝一口。这一动作被称为“赞馔”,意味着官员们的权力虽次于皇帝,但仍能分享到皇权所带来的恩赐与利益。自古以来,汉族王朝中皇帝与官员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在这一场景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当所有官员放下筷子时,悠扬的《皇风之曲》也恰好结束。此时,舞台上迎来了精彩的舞蹈表演。首先上演的是充满力量感的武舞——《平定天下之舞》。这场舞蹈没有配乐,唯有激昂的鼓声和嘹亮的号角声响彻全场。舞者们身着威武的军装,手持锋利的兵器,以刚劲有力的舞姿展现出尚武精神。此舞象征着明朝江山的稳固,更寓意着皇族与百官共同浴血奋战、开疆拓土的辉煌历程。
    这次,百官无需再次敬酒,而是与皇帝共饮一杯美酒,表示大明天下乃是皇族和众臣齐心协力共同开创而来。武舞结束后,一群身姿曼妙的教坊司舞女登上舞台,在中央空地上翩翩起舞。官员们则悠然欣赏着美轮美奂的舞蹈,并伴随着乐曲的节奏,每当一曲终了便向皇帝敬上一杯酒,以示敬意。再往下,第三轮,乐队奏《眷皇明之曲》,跳《抚安四夷之舞》。这个曲子完毕后,若是有外国使节在场,是要由使臣给皇帝敬酒的。倭国、爪哇、渤泥国、琉球、缅甸东吁王朝、越南的后黎朝使臣还有来京的林丹汗和李倧等人都纷纷敬酒,这个流程结束后就来到第四轮,奏《天道传之曲》,跳《车书会同之舞》。
    这个的意思是大明得国,是合法的,是正统的。车书会同,指的是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天下定于一统”,是一种皇朝传承的象征。
    大明太祖朱元璋,在定下国宴九奏节目的时候,可谓是费尽心机、深思熟虑。那些心怀叵测、疯狂贬低朱元璋的人即使绞尽脑汁也绝对想不到这其中的深意。
    紧接着来到第五轮表演,乐师们奏响《振皇纲之曲》,舞者们跳起《百戏承应舞》。这段节目意在强调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意味着各行各业都必须谨遵皇朝的规矩。
    第六轮演出开始,悠扬的《金陵之曲》响起,与之相伴的是精彩绝伦的《八蛮献宝舞》。朱元璋特别指定了这个曲目和舞蹈,因为当时明朝的首都正是南京,亦称金陵。此轮表演象征着大明国力强盛,威震四方,周边各民族皆前来朝拜进献珍宝。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心计何等深沉!
    (那些恶意抨击朱元璋、肆意贬低他的人,好好看看这样的安排顺序,你们能想得到吗?)
    第七轮,随着《长杨之曲》的奏响,舞者们献上优美的《采莲队子舞》。这个节目寓意着天下太平,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长杨之曲》是由汉朝乐府曲《长杨赋》演变而来的,它主要用于歌颂历代帝王所立下的丰功伟绩。
    老朱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地方停留下来,其实是对于华夏历史上各位君主所建立功勋的一种认可和肯定。
    正所谓政治之事无大小之分,每一个举动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如果要谈论抗击元朝的功绩,那么谁能比得过张士诚呢?他可是直接击溃了丞相脱脱率领的上百万大军啊!这一战让元朝彻底失去了镇压起义军的实力。然而,最终却是老朱夺取了天下。所以啊,那些不知天高地厚、胡乱诋毁他人的人,在开口指责别人之前,最好先好好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