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曲?
什么唱曲?
李凌峰闻声一转头,就看见了门边一脸便秘样的胥吏,他还没反应过来胥吏所说的唱曲是何事。
他不解自己何时唱过曲,门边当差的胥吏比他还要不解。
胥吏也不是第一年监考学子,反正他就没有遇见过这么喜欢“打扫卫生”的学子。
你听听,此子擦桌打扫都能哼曲儿,不仅眉眼间不带嫌弃,脸上还溢满笑容。
而且,胥吏听着李凌峰的“曲儿”还感觉挺上头的,虽然他不理解李凌峰唱的是什么奇奇怪怪的词。
一会儿是什么“小蜜蜂”,然后又是什么“咿呀哟”。
嗐,反正就是那回事儿。
胥吏见李凌峰不受环境的影响,可能是觉得特别,不由高看了他两眼。
在对比旁边几个号舍只知道哀嚎惨叫的学子后,他都想把其他学子喊过来向这位小兄弟好好学习学习了。
你看看你自己,再看看人家!
只可惜考场并非玩笑之地,他为监考,自然须出声提醒李凌峰。
不过好在此时还尚未正式开考,否则这位乐观的小小少年怕是犯大错了。
须知,考场纪律严明,不仅约束学子,对监考亦有要求,他是万万不能冒犯的。不过好在,此时提醒,合乎制度,并无逾越。
这样活泛的少年郎胥吏也是头一次见,心中多了两分好感,自然不想其还未作答就被驱逐,不由开口说道:
“你是初次入考吧?考场内纪律严明,考生进入号舍后便须禁言,考试时还要禁止随意走动,禁止东张西望等,现考试尚未开始,只警告尔。”
说完后胥吏抿了抿唇,压低了声音善意提醒李凌峰:“小兄弟可莫要再犯,待县考开始后,若再如此,只怕要被驱逐了。”
李凌峰一愣,虽然他好像没有说话,但唱曲儿是不是说的他自己干活时哼唧的那两句自己改编的少儿歌曲?
“……”
原来如此。
想明白后的李凌峰回过神来,心中的小人不由捂了捂脸。
他刚刚干活时太投入,一不小心就哼出了声。
李凌峰当时还以为不是很大声呢,没曾想竟然连站在门口监考的胥吏都惊动了。
真是离了个大谱。
倘若因此影响到他的县考,那老脸就真要丢到姥姥家去了。
“哈哈…”李凌峰尴尬的摸头,脸上堆着憨笑,连忙对着胥吏点头如捣蒜般的应道:“小的醒得,小的醒得……多谢大哥告知!”
唉
这号舍脏乱破不说这隔音效果竟然也这么差。
在心里默默的吐槽了一下考试环境,李凌峰不由对监考他的这位胥吏心存感激,毕竟他并没有呵斥自己。
李凌峰曾专门了解过大夏朝的监考制度,也看过许多真实的考场记录,其中监考的胥吏可是什么样儿的都有啊。
如若学子犯忌,人家别说只是骂你两句了,直接让你收拾铺盖滚人那都是正常事,态度那真是一言难尽。
胥吏见李凌峰乖乖点头应承,没再多说什么,站在门口从外面就把号舍的门关上了。
此时还未开考,号舍内不断进驻学子。而且那些空着的号舍也随着学子的进入而响起了此起彼伏哀嚎声。
当然,哀嚎的人大多数是首次参考的学子,若非第一次参考,恐怕早就有了心理准备,更有甚者,可能早已司空见惯了。
诸位新进考生可能也没意料到号舍中是此等场景,一时惊呼出声。
“啊!此等脏乱之地不若农村之猪圈乎?”
“嗟夫,尔母婢也!!!”
“非人哉!焉能行此举?”
诸如此类,言辞间,咳咳,李凌峰觉得略显豪放吧,但是问候别人母亲的那个属实过分了。
诸位考生的哀嚎传出来后,很快就享受到了李凌峰的同等待遇,只不过原因却大相径庭。
别人是悲愤交加忍辱负重,他是“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反正监考李凌峰的胥吏就是这样认为的。
……
县试考棚里的每个号舍除了配备了专门的胥吏站在门口监考外,考生入舍后,这些胥吏还会寸步不离的守在门外。
倘若考试的时间较长,还会倒班站岗,确保在考生离开号舍前,都有监考“监测”着考生的一举一动。
如果考生中途想如厕的,负责监考的胥吏也会全程陪同,不会让考生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
可以说,为了防止科举舞弊,大夏朝的监考制度已经近乎变态了。
除此之外,每间号舍外除了“专人”,还有专门的舍号,也相当于考生的座位号,而且也须如现代一般写在卷袋之上。
李凌峰的号舍前就挂了一块木牌,上面写有“丁卯”二字。
设置舍号的原因有二,除了方便考生在考试结果出来后看榜外,还有防弄混之作用。
毕竟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万一考生里就有人重名重姓了呢?
经过刚刚胥吏的友善提醒,李凌峰又对大夏科考的监察制度有了新的认识。
他手脚麻利的将号舍打扫干净,就把自己随身带的毡子铺开坐下了。
如今还未真正入夏,黔地的天气宜人,还不是很热,且早晚偏凉,号舍内墙体较厚,不易导热,如今还有些阴冷。
张氏不愧是土生土长的黔地人,在准备行囊时自然想到了,因担心儿子寒气入体,就没给李凌峰准备席子。
李凌峰美滋滋的坐到毡子上,不紧不慢的从行囊内取出笔墨纸砚,还有镇纸和水注等考具一一摆放整齐。
大约半盏茶的功夫,李凌峰就接到了监考胥吏送进来的试卷。
试卷厚厚的一包,装在土黄色卷袋中,被蜡完全密封住。
胥吏将手中的卷袋放下,按规定对李凌峰交代了一句“若需入厕,起身示意”才退了出去。
随着“咔嚓”的关门声响起,号舍的门自此被紧紧关闭,胥吏在出去后还落了锁。
当然,让考生想如厕时起身示意,胥吏是能看见的。
号舍用纸糊死的窗户旁还有一个小小的方洞,类似于通风口,监考须随时透过方洞查看考生的状态,谨防作弊的同时也能对考生的诉求做出及时的回应。
四周陷入一片寂静,唯晨光透过窗户照亮了逼仄的号舍。
李凌峰深吸一口气,然后轻轻打开了试卷袋,试卷袋里除了试卷外,还有题卷和稿纸。
试卷高一点五尺,长六尺,共分十四折,每折六列,且上下有较粗的红线,从左至右每列也均用红色细线隔开。
除此之外,与李凌峰记忆中不同的是,县试的题目并非在试卷之上,他也是刚刚打开卷袋后才知道的,原来大夏朝科考设有专门的题卷,与考生作答的试卷分开。
而且为了防止考生在试卷上写错字,试卷袋中还有稿纸供考生起草答案所用,待作答完后誊写在试卷上即可。
大夏朝县试第一场考试为“头场”,试大夏经义两篇,夏礼一篇,五言六韵试贴诗一首,题目、诗、文写作时必须遵循格式,还有“不得过多涂改错字,影响试卷美观”的要求。
李凌峰大致了解试卷袋里的东西后,就在卷袋上填写了自己的名字和座位号。
吹干墨迹后,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了试卷,见到了他在大夏朝第一场考试的题目。
这些题目都不是很难:
第一题出自大夏经义《贤王》:王立于池上,顾锦鲤绕碧荷,贤者亦乐此乎?
李凌峰读了题后就不由眼前一亮。
首先,他曾在《贤王》上读过这篇文章,也曾试着破过题,其次,当时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就发现其与《孟子》中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的内容极其相似,所以他记忆特别深刻!
李凌峰心中安定下来,开始读下面的题。
第二题出自于《易经》: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第三题则是出自于《礼》: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读完三道题后,李凌峰已心中有谱。
三道考题的内容他早已烂熟于心,不仅了解其本身的意思,而且还知道其上下文语境,以及如何对答,所以不慌。
李凌峰前世常常考场“封神”,做过的试卷数不胜数,每每能名列前茅,其原因并非知道、会答二字。
而在于去领会出题者真正的意思!
且他准备得较为充足,这些题目于他来说,难度并不大,所以他也没有急着去作答。
李凌峰觉得无论什么考试,检查一遍试卷的完整性和看一遍所有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在考场上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他继续翻弄手中的题卷,题卷共四页,两张纸,每页仅一题,试贴诗在最后。
李凌峰将题卷翻面后,四个大字就印入他的眼帘。
试贴诗题目即为:迎春东郊。
县考的试贴诗题目竟然如此时令?
李凌峰心中不由轻笑,如今虽然暮春,却也正值春季,出这样的考题足以算得上别出心裁了。
在反复看了两遍卷子检查无误后,李凌峰将题册翻到第一页,然后拿出稿纸用镇纸压住,再润过笔后才开始起草回答。
李凌峰文思泉涌。
既然曾经在《孟子》中看见过与第一题相同的问话,他作答起题来时也更得心应手了。
蹙眉思索后,他才开始笔走龙蛇般的挥墨于稿纸之上,身姿板正,形态间镇定自若,颇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写了约莫半个时辰,李凌峰的笔才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