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王府夜谈
作者:于乐公子   平瑶乐最新章节     
    徐嘉颁布完圣旨后,与罗公然一起,步入早已准备好的酒席,一桌共计五人,于乐,外还有周扬、张中丞作陪。
    “王爷,下官感谢王爷的盛情款待。”徐嘉施礼说道。
    于乐微微一笑道:“徐大人,不必客气,这是本王应该做的,如果本王有照顾不周之处,还请徐大人,罗大人海涵,毕竟幽州之地,苦寒,没有关中、中原、江南等地富庶。”
    “王爷谦虚了!在王爷的治理下,东北及幽沧十州都生机勃勃,这些朝廷也是有所耳闻的。”徐嘉客套地说道。
    “徐罗两位大人前来幽州,除了颁布圣旨外,还有其它事宜吗?”
    “陛下听说东北大地一片繁荣之色,所以想让我等前往东北学习一二,不知王爷允许否?”
    “既然是陛下之意,本王怎可违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东北也是陛下的。”
    “那就多谢王爷成全。王爷,那几个匪首,不知何时交与我等?”罗公然问道。
    “罗大人还是急性子啊,几年未见,依然如故啊!”
    罗公然被于乐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自己确实心急了!
    “本王心中萌生一计,思及那几位匪首,纵是千里迢迢押解至京师,其最终归宿亦是难逃斩首之刑,以儆效尤。二位钦差大人,何不考量一番,于此幽州之地,举行一场公审大会?诸位皆知,那数万闹事之人,正是由本王亲自引至幽州,而今,欲借这几颗贼首之血,行那杀鸡儆猴之策,震慑余孽,安定民心。
    试想,于这古城之下,万众瞩目之中,明正典刑,不仅彰显朝廷法度之严,亦能让百姓亲眼见证叛逆之果,心中自会生出敬畏,从此安居乐业,不再受匪患侵扰。此举既合天理,又顺人情,二位大人以为如何?”
    于乐说完看向了徐嘉与罗公然。
    “王爷,此事非小,我等做不了主,是否请王爷稍等几日,我等向王爷的想法上报陛下,请陛下定夺如何?”徐嘉言道。
    “好,那本王就谢过徐大人了,来,咱们饮酒。”
    ......
    “嫣然嫂子,我,我想杀了徐嘉,该死的,当初可是我哥救了他一命,还帮他有了新的身份,不然能有他现在官位。他就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乐乐生气地在屋子里向嫣然与云儿两位嫂子宣泄着自己的不满。
    “乐乐,你怎么知道徐嘉背叛了你哥哥呢?他就不会是在安嘉杰面前逢场作戏啊!”云儿嫂子说道。
    乐乐眨了眨眼道:“可是哥哥跟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不能强求于人。”
    “你呀,也许王爷是另有所指呢?”
    “难道是李步保,他可是把家人都接到京城了!”乐乐自言道。
    “所以啊,还是听王爷怎么说吧?”嫣然道。
    “唉,真累!还得猜来猜去的。嫂子们,你们说安嘉杰会不会逼我哥造反?”
    “我如果是他就不会,多傻呀!自相残杀后,让世家们占便宜,最后得利。”嫣然平淡的说道。
    “是啊!安嘉杰没那么糊涂吧!”云儿嫂子的话让乐乐在想安嘉杰了,这家伙可没自己与哥哥聪明,糊涂虫一个。不然也不会派兵前来的!难道是在演戏?
    ......
    “乐,我就直说了吧!你想不想造反?”
    “从来没想过,所有的都是为了自保,这你是知道的。”
    “可人是会变的。”
    “是啊,人是会变的,但有的人即使是变了,但他的精神和想法没变,只是处事之法变了。”
    “你真的斗得过那些世家?”
    “我没想与他们斗,我只想生存下去。”
    “原来,我与你一样,也充满了斗志,但,在京城这些时日,我知道他们的强大,他们的狠毒,他们无所顾忌,他们视人命如草芥,他们杀人如麻,他们掌控天下,甚至是皇帝。”
    “可他们也是人,是人就有弱点,是人就会死!”
    “你真的相信你能扳倒他们,弄死他们?”
    “我只相信路在自己的脚下,向什么方向前行,只有自己可以选择。另外,我从来没说过要与世家为敌,我也从来没说过要扳倒他们。就连陛下都做不到的事,我一个小小的藩王能做得到,我是不相信我自己有这样的能力。”
    “那你为什么要均田?这不是在触犯世家的根本利益吗?还有就是普及教育,这与世家们提倡的愚民之治也是背道而驰的。”
    “我在治下提倡的均田,是均那些坏人、恶人的田,现在我治下的境内也有地主,不过都是有良心的好地主,也有富人,也是有良心的好富人。当然,人性本恶,定有不法之徒,但我相信只要有法度约束,必会消除。至于触犯世家的根本利益,这又从何说起,我与世家本无仇怨,谈不上互为敌对,只要他们是好人,为何怕均田,除非他们得田不正,但我想世家也是有好有坏的,不能一概而论。
    谈及你口中的“愚民之策”,我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颇感不悦。你我,乃至那些世家子弟,皆生于斯,长于斯,同为这大安朝浩瀚人海中的一滴水,共沐皇恩,何以在教育之门前,划出如此分明的界限?是何种力量,铸就了这道无形的壁垒,让知识的光芒无法普照每一个角落?
    百姓,这二字承载的是江山社稷的根基,是国家的血肉与灵魂。他们渴望的,不过是一份平等的机会,一抹照亮心灵的知识之光。读书识字,本是开启智慧之门、明辨是非之钥,何错之有?历史的长河中,多少璀璨星辰,皆是因教育之光而熠熠生辉。我们怎能以偏见为刃,斩断这份对知识的渴望?
    你饱读诗书,自当知晓,古往今来,那些掀起风云、试图改写命运之人,虽不乏世家之后,但更多是被压迫、被忽视的角落中崛起的灵魂。他们之中,鲜有仅凭一己之力便能撼动乾坤的平民,大多是被时势所迫,或是被有心人利用,才走上了那条荆棘之路。然而,这恰恰证明了,当知识的火种被禁锢于少数人之手时,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便如同沙上筑塔,摇摇欲坠。
    我们应当反思,真正的治国之道,是否应在于广开才路,让每一个渴望学习的心灵都能得到滋养,让智慧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唯有如此,方能减少那些因无知而生的怨恨,因不公而起的反抗,让大安朝的百姓,真正意义上的共沐皇恩,共享太平。
    在这片广袤的天地间,世道的安宁与否,从非单纯系于黎民百姓是否识得文字,亦非他们心智之聪慧所能左右。其根本,深植于君王之策、法度之严明,犹如江河之流向,终归于大海之深邃,而非沿途草木之繁盛。古往今来,朝代更迭如走马灯,鲜有将万民视为同袍手足,共赴风雨者,大多不过是将苍生视作手中棋子,或奴役驱使,难觅真正的人文光辉。
    我常有遐想,若这世间真有一君,能以赤子之心待百姓,视之如珍宝,非工具与奴隶,又将是一幅何等景象?此念如春风吹皱一池春水,激荡起我心中的波澜,促使我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那便是东北振兴的征途。
    在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上,我尝试着以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新的策略,去唤醒沉睡的生机,去重塑人与地之间的和谐共生。我深信,当政策的阳光温暖地照耀在每一个百姓的心田,当法度的雨露滋润着每一寸渴望成长的土地,东北,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必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光彩。
    而今,初尝胜果,心中自是欣慰不已。街头巷尾,人们的笑容更加灿烂,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田野间,勤劳的双手正编织着丰收的梦想,每一粒种子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一切,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道理:当统治者真正将百姓视为国家的根基,视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天下之大安,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我深知,前路尚长,挑战依旧重重,但我愿以这东北振兴之举为鉴,继续在这条探索人性光辉、追求社会和谐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直到那一天,天下无奴,万民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