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至琼州
作者:杯哥   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最新章节     
    “辛苦刘叔了!”林尘上前扶起刘仝,拍拍他的肩膀道。
    四五十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步入老年了,还要如此长途奔波,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为自己办事,林尘内心是真心感激的。
    “不辛苦,郎君言重了,这都是老夫该做的!”刘仝有些哽咽道,能不辛苦么,其中之艰难,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现在主家能够体谅,那就一切都值了!
    “明日一早,我们便去看船,刘叔放心,你之功劳,我肯定铭记在心的,以后您老就在岛上颐养天年吧,看着我如何一步步将这岛屿打造成人间仙境的!”
    “是!郎君说了,老夫就相信!这世上就没有郎君做不成的事!”
    “哈哈,那刘叔就拭目以待!”
    第二日清晨,林尘一行人来到海边。
    两艘千料大船巍峨壮观,林尘满意地点点头。
    他登上船头,海风拂面,带着咸咸的味道。
    船夫们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待林尘的指示。
    “出发!”
    林尘大手一挥,两艘大船缓缓驶离港口,向着琼州岛的方向前进。
    海面波光粼粼,阳光洒在船上,映照出一片金黄。
    林尘站立在船头,目光坚定,他知道,前方虽有未知的挑战,但他已做好准备,去迎接属于他的辉煌。”
    这个时代,大唐的造船工艺已经非常了得了,海上丝绸之路能到达东亚、南亚、东南亚甚至非洲等地。
    没错,这个时期的唐人,已经发现了非洲大陆了,可这仅限于商人,被权贵最看不起的最底层。
    他们的见闻也从来不被重视,加之他们本身对自己的航线也保护的紧,所以就没了所谓。
    这个时候说什么,大航海原本应该是属于华国的,一点意义都没有。
    林尘也最烦这些论调,什么国外利用火药发明了枪械等热武器,就有人说,我国什么什么时候就已经发明火药了。
    某一时刻,国外又刊登了什么新技术,国内就又立马铺天盖地的,这技术我们多少多少年前,就有类似的了。
    更胜的,小日子过得很好的人,被誉为世界最懂礼貌的民族,就又有人不停的说,这是学咱家的。
    到最后满世界的都是,这个咱家有,那个原本是咱家的,那个想法上千年前们祖先就有了……
    等等,等等这一切,多的说的说不过来!
    没错!
    事实可能是这样,不,事实就是这样!
    那又怎么样呢?
    人家能用火药造出火枪大炮,咱们只能造烟花,就算曾经也造出来大炮火枪,可你不是扔了不要了么?
    各种礼节风俗,甚至吃喝用度,很多东西也都是从我国传出去的,可不是咱自己给丢了么?
    现在说那个有啥用?
    错了咱就改,落后了咱就追,咱又不是宇宙国,用得着打嘴炮么?
    除了让人见识满嘴的酸意,还能有什么用?
    林尘一行是上午出发的,行船速度约八到十节的样子,两地距离相距约一百五十五公里,到达儋州乐会县已经是第二日凌晨了。
    及至等到天光大亮,众人才开始下船往岛上去,此时早有闻听消息等候在此的各州属官在岸上等待了。
    等见到林尘下船,急忙都是上前见礼,当先的便是琼州、万安州、儋州、崖州几州的刺史。
    分别是琼州刺史冯贞,崖州刺史冯智文,儋州刺史冼虎,崖州刺史冼成。
    好家伙,全是冯氏和冼氏的,其中冯贞乃是冯盎族亲,冯志文则是族侄,另外两个冼姓的,那都是黎族人,是冼夫人之后。
    实际上不只是琼州岛,整个岭南,基本上各个官署掌权的都是冯氏的或者与冯氏亲近的人,这也是冯盎不称王的根本原因。
    除了差一个名,其他的,他和岭南王有啥区别?
    前文讲过,琼州岛及其周边岛链,上面部落超过千个,整个琼州岛就是一个部落联盟。
    这其中由于冼夫人的崛起,黎族一支得以发展壮大到占据绝对的人数优势,成为这座岛上的主要人口来源。
    而林尘了解到,整座岛屿加起来,人口也不过两万多户,这就很离谱,琼州岛有多大?
    近四万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每一平方公里,还合不到一户人家,说形象点,将土地均分,一户人家将拥有超过一百四十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土地!
    这人口也稀少的太夸张了点。
    寒暄完毕,林尘在众位刺史的陪同下,开始前往琼州的琼州县,琼州刺史的刺史府正在这里,这里也是整个琼州岛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林尘以后的治所也将会是这里。
    一路走来,林尘总算有些明白了,为什么这里人口如此稀少。
    虽然没有进百姓的家里,可看看他们居住的房屋环境,以及他们的穿着面貌,就知道这里的人过的大概是什么日子。
    这里的建筑风格,和林尘以前见过的都不一样,基本都是高脚的木质茅草房。
    墙壁是用竹子或者芦苇编织的席子围着,可能是因为年久,加上风雨侵袭,不少地方都有腐烂或者破碎的小洞。
    可能是林尘这一行,阵势有些大,不少人扶着自家房屋的柱子,眺目远看。
    林尘发现这些人身形大多干瘦,身上穿的也是破破烂烂,很多人基本上就是,以粗麻布遮住关键部位,孩子们的脚上清一色都是赤脚,一些很小的,干脆就直接赤条条的。
    沿途地里的庄稼,也是半死不活的,就这样的庄稼,能有什么好收成才是怪了。
    林尘很纳闷,按他的想法,海南这个地方应该是不缺粮的呀!
    后世海南这地方产粮可是年近一百五十万吨的,远超北京等地,全国也排的上前三十。
    更不用说,隔壁的交趾,那可是后世世界最大的产粮国,这个时期稻米已经可以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了。
    这海上来往商船这么多,怎么就缺吃的呢?
    林尘这世原本老家就够穷困了,没想到还有比他那山旮旯还要穷苦的,可这就将是自己治下的百姓啊,这可真是,一言难尽,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