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对晏君来说实在是难熬的日子。离军的攻势迅猛,短短半个秋天,离国人就打到了泉濂城下,依靠着坚固的城墙和及时到来的援兵,晏国人才勉强站住了阵脚。而现在,更坏的消息到来了。
晏君一脚踢翻了面前的桌案。年过半百的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费劲地伸出一根手指,指着半跪在地上的使者道:“再,再说一遍?”
“伍,伍进钧将军反了。”使者很是慌张,声音颤抖着说道。
“伍进钧,伍进钧,”晏君念叨着这位叛乱将军的名字,“我待你可不薄!”
“君上!”刚刚把使者迎进来的老太监又快步走了进来,“又来一位使者求见!”
“有什么坏消息,一起说吧!”晏君跺脚喊道。
“晫郡郡守,骆韶华,还有靖勇将军,言袆,反了!”第二位使者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君上,君上,他打出的旗号,是,宇!”
“国君,伍进钧将军打出的旗号也是宇!”第一位使者补充道。
晏君只觉得眼前一黑,脚下不稳,跌坐在御椅上。老太监连忙跪到晏君身边:“君上!”
晏君一把推开老太监:“立刻召集所有朝臣!立刻,马上!”
“君上,叛乱的消息全城都知道了。大臣们已经在朝堂上等候您了。”第一位使者平复了一下慌乱的情绪,强装镇定道。
晏君急匆匆地穿过长长的廊道,踏过一层又一层阶梯,来到富丽堂皇的朝堂之上。和金碧辉煌的朝堂相比很是违和的是朝堂内的群臣已经吵成了一团,热闹程度堪比清晨的集市。
“静一静,静一静!诸位爱卿!”晏君焦躁地吼道。
群臣顺时间安静下来,按照次序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晏君深吸一口气坐到龙椅上,道:“谁来说一下具体的情况?”
相国史京寿踏出一步。上一任相国遇刺后,作为德高望重的礼部尚书,史京寿得到的国君的青睐,成为了新的晏国相国。他走到御案前,拱手道:“君上,现在的情况是这样。伍进钧将军叛军从北向南进发,而骆韶华郡守和言袆将军叛军从西北向东南进发,从他们的动向和进兵的速度来看,目标都是我们的国都,承阳城。”
“那还等什么?”晏君咆哮道,“立刻召集所有军队,保卫国都!”
兵部尚书跑出班列,拱手道:“是!臣立即下令所有可调用的边防军前来保卫国都。”
“上将军人呢?”
“上将军应该还在从城外大营中前来的路上。”
“不用他也罢。”晏君冷哼一声,“你快去!”
“是!但是君上,臣有一个问题。”
“快说!”
“伍进钧部有五万人之多,言袆部人数虽然较少,但也有三万人。王统将军带了十万人前去支援南部,中部和西部加起来的可用之兵,只有十五万人,算上调度时间,恐怕……”
“两倍之多,有什么怕不怕的!”晏君不耐烦的打断,“赶紧去!”
“是!”兵部尚书不敢把想说的话话说完,快步跑下朝堂。
“君上,”一位兵部侍郎跑出班列,“伍进钧将军和晟国军队交手数次,经验丰富,还是要上将军来迎战稳妥啊!”
“放屁!”晏君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这么多将军,就没一个能对付伍进钧的?都是饭桶吗?就算伍进钧一根手指头就能打一个将军,十一个将军上去也打的过了!”
兵部侍郎不敢再多言,默默退回班列。另一位老臣走上前来:“君上,那安抚民众的措施,是否要商讨一下?”
“当然。”晏君坐回龙椅上,“爱卿们有什么建议?”
“自然是首先安抚民众,让百姓们不要惊慌,相信我们的军队可以击败叛军。”史京寿道,“其次则是让各个城池严把城门,防止民众因恐慌而逃离,形成难民潮。”
“史爱卿说的在理,立刻着手去办。”晏君点头道。
“还有就是严令各个城池城防军不得投降,”一位大臣道,“各地能拖一天,就能为我们集结军队平叛争取一天的时间。”
“没错,要让叛军像走在泥潭里一样!”群臣纷纷附和。
“好!众爱卿集思广益,孤甚感欣慰。”晏君的心情平复了一些,道:“那就先拟订一个诏书,加急发到各城池去。”
“君上,这样大规模的叛乱,靠我们中部西部现有的兵力,可以击败他们,但很难做到斩草除根。臣认为,还是要让王统将军回援,方才能将叛乱彻底扼杀。”一位老臣出列道。
“孤会考虑这件事的。但现在我们让王统将军回援,只怕楚军也会退。”
“君上,是泉濂城重要呐,还是平叛,维持国家稳定重要?”
“不能惹毛楚国人啊。”又一位大臣出列道,“楚国人不开心了,调转刀尖朝着我们怎么办?一个离国我们就很难应付,再加上楚国,那怕是灭顶之灾啊。”
“离国楚国打成这样,不可能有闲心来管我们。”老臣很是笃定,“我们要做的是把泉濂城让给离国,让他们放心和楚国打,我们把拳头收回来,平定了叛乱,再看楚国和离国打成什么样,考虑出不出手。”
“郑老啊,那你能不能换个思路呢?我们帮楚国人打赢了,一来稳固了南方边境,二来还是能够把前线的部队调回来平叛,而且凯旋之师的士气会不会更高呢?”
“两位爱卿,别争论了。”晏君开口道:“孤先不召回王统将军。要是平叛顺利,那自然不需要王统将军部;要是不顺,孤想,以现有兵力和叛军对峙也不成问题,到时再让王统将军回援也不迟。”
郑老似乎还想说什么,但他犹豫了一下,看国君心意已决,便慢慢退回了班列中。晏君很是踌躇满志地道:“那散朝吧!具体的事项等会相国你们进来商量。我们一定要把叛军彻底消灭!”
但晏君不知道的是,就在叛乱的消息传到承阳城的这三天里面,叛军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叛军的推进速度令人咋舌,短短三天时间,两路叛军攻下了八座城池。当然,说“攻下”不怎么准确,这八座城池的城防军完全没有做任何抵抗。
城防军对叛军的态度分为三种:一种是接受叛军的劝降,拿上二两银子然后继续做城防军;第二种则是丢弃自己的铠甲和兵器,原地变成平民;第三种则是接受紫辰的在二两银子之外的额外一两银子奖金,换上紫辰的盔甲去接受训练。
当然,能选择第三种态度的人也很少。紫辰对新加入的士兵有着严格的要求,对年龄、体格和体能都有着一定的标准,符合它们的城防军才能去接受训练。
宇军的盔甲在样式上其实和晏军并无二致,由于叛乱前的准备工作是需要一定程度的隐秘的,所以骆韶华并没有为自己的士兵们定制盔甲。不过骆韶华将紫辰军团的士兵们的戎服由藏青色换成了紫色,以在战场上和敌军做出区分。而荣耀军团则更为简单,军营中没法制作戎服,士兵们只能继续身着藏青色戎服,而在双臂上绑上紫色布条来区别敌我。不过随着晫郡后勤补给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荣耀军团的士兵可以换上他们的紫色戎服来征战沙场。
对于盔甲,骆韶华早就有了自己的设计图,由晫郡诸多盔甲大师合力设计完成,防护力更强,更为美观轻便,唯一的不足便是造价较晏军现有的盔甲稍高。但骆韶华对造价的提升并不在意,随着宇军踏上战场,晫郡大大小小的铁匠铺也收到了无数的新式盔甲订单,骆韶华乐观的估计,拿下承阳城后至少一半的宇军能换上紫辰盔甲。
骆韶华这三天可真是忙的焦头烂额。宇军在前面拿下新的城池,骆韶华带头的文员们后头就要接收城池,发布政令安抚民众,打开粮仓清点库存。为了能让民众不逃跑,骆韶华一边下令减少城内的税赋,另一方面又将粮仓中取得的大量粮食派发给居民,方便他们应对可能要持续多日的市场停摆。
晏军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宇军向着承阳城推进。在承阳城的命令到来之前,在晏楚边境线上,比承阳城更早得到消息的晏军们就在晏国的奋武将军巫崇耀的指挥下调动了起来。巫崇耀来不及等待承阳城的命令便下令部下拔营,向着紫辰军团的推进方向进发。在他得到的情报里,紫辰军团只有三万人出头,自己麾下也是三万人的部队,能够拦住紫辰军团,便已是大功一件,而在对自己的指挥才能和士兵们的战斗力非常自信的巫崇耀看来,这显然非常轻松。
巫崇耀下令的是急行军,一万人的骑兵部队作为前锋,以最快速度前去抄截紫辰军团。步兵部队则只能全力跟在后面,待骑兵拦下紫辰军团推进的脚步后稳固晏军的防线。不过,巫将军的擅自行动是否能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