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颍川俊才
作者:北风的雪   三国迎娶蔡夫人,荆州入我手最新章节     
    此刻正在指挥战斗的何仪,也发现后方来袭的骑兵,立即命令身后的将士反击,同时命令攻城的将士们撤退,准备跑路了。
    赵云面对黄巾贼的正面大军,并没有径直杀入,毕竟他们竖立起的明晃晃长枪,实在有些刺眼。
    赵云调转马头,带领三千骑兵,以极快的速度绕道大军的侧方,趁对方没有调整过来。
    赵云一骑当先,率先从敌军薄弱的地方杀入。
    何仪见状顿时有些手忙脚乱,大军被骑兵一分为二,一时间有些顾首不顾尾,全军乱作一团。
    骑兵在马上冲杀,人砍马踩,肆无忌惮的屠杀着黄巾贼。
    阳翟城的大门,此刻缓缓打开。
    “杀,跟我冲。”
    魏延趁机带着数千兵马,追击着惊慌失措,只顾逃命的黄巾贼。
    “文长,我去追击贼首,这些溃兵就交给你了。”赵云看见何仪带领一部分的黄巾贼,已经先行逃窜。
    “没问题。”魏延回应一声后。
    指挥的部下,分成左右两支队伍,从侧面围杀剩余的黄巾贼。
    赵云手提染血的长枪,追击在何仪的后面。
    不断用弓箭骚扰,追击了一路,射死了不少的黄巾贼。
    此刻的何仪,原本一万多大军,不到一日的时间,接连损失,如今仅剩三四千人。
    赵云觉得时间已到,命令麾下骑兵,全军冲杀,不留一个活口。
    黄巾贼们被追杀了一路,士气低迷,体力几乎耗尽。
    赵云的骑兵被分成若干的小队,组成一个天罗地网,将黄巾贼分割成一片一片的。
    赵云紧盯着黄巾贼首何仪,胯下玉兰白龙驹急速奔驰,亮银枪散发着寒芒。
    不到一回合,何仪便被赵云刺死于马下。
    随着颍川最后一股敌对势力被清除,颍川郡重新陷入平静。
    韩玄暂时居住于阳翟,太守府内。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此刻太守府外门庭若市,一辆辆马车停靠在外边。
    一名名尊贵的颍川世家强豪们,齐聚于此。
    韩玄顺利的消灭了颍川郡盘踞的一支葛坡黄巾。
    韩融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亲自游走于各县氏族,为他说好话,将其聚集在一起。
    韩玄隐于暗处,看着大堂络绎不绝的宾客。侍女在其中穿行,端着酒水或者佳肴,忙的脚不沾地。
    众人揣着各种复杂的心情,一些相识的便挨坐在一块儿,彼此小心的议论两句。
    无论何人,他们谈论的唯一主角,那便是还未露面的韩玄。
    颍川氏族绝大多数都来了,然荀氏在几年前便跟荀彧举家搬到冀州袁绍麾下了,可惜无缘得见。
    像是郭嘉、郭图、荀谌、辛评、辛毗……等,颍川的名士,都已投入袁绍麾下。
    如今颍川仅剩下一些垂垂老朽与一些年轻俊才,谈不上有多少失望,总比没有好。
    荀氏、郭氏,辛氏这三家没有来人外,其余世家皆已到场。
    许县陈氏来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名为陈群,陈长文。
    韩玄对他格外重视,若是能够将此人收入麾下,便不虚此行。
    定陵杜氏来的也是一位青年,杜袭,杜子绪。
    原本他是想举家,前往荆州避乱的,但没想到韩玄不请自来,使得颍川恢复平静。
    想必他对自己的感观不错,应该有很大机会拉拢成功,韩玄暗暗思索着。
    颍川赵氏居住于阳翟,他们此次前来的也是一位青年,名为赵俨,赵伯然。
    他与陈群、杜袭,三人一同前来,看起来关系不错。
    他们三人与在袁绍麾下的辛毗,共称之为颍川四大名士。
    长社钟氏此次前来应邀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名为钟演,钟仲常。
    他的哥哥钟繇,为黄门侍郎是皇帝近侍之臣,而钟繇的儿子日后更为出名,那便是灭掉蜀汉的钟会。
    除此之外,还有繁钦、石韬……等名士。
    繁钦是一位老头子,韩玄少年在颍川求学时见过一次。至于石韬,他是徐庶的好友,只可惜在他徐庶来荆州时,他没有跟随一起。
    韩玄在暗中观察了片刻,心中暗自计较。
    见时辰差不多了,韩玄便从后方的屏风中走出。
    众人见韩玄到来,纷纷起身行礼,但却没有一人开口,毕竟大家都属于观望状态。
    韩融坐在一旁也没开口,这段时间他游说各氏族,谁都知道,他已投靠了这位占据颍川的荆州牧。
    这场戏的主角,便是韩玄与那些立场不明的氏族,若他开口,那就属于一人唱独角戏,他们未必搭理自己。
    韩玄身居主位,示意大家坐下,随后端起酒杯向众人敬酒。
    见这么沉默下去不是办法,在场之人谁不是人精,这么僵持下去,纵使到深夜,也不会把事情办完。
    韩玄扫视了一圈,落在了鹤发苍颜的繁钦身上,笑盈盈的开口道:“休伯前辈进来可好啊?上一次见面,我正值少年,前往恩师水镜先生司马徽门下学习……”
    韩玄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告知在场诸位,他并非外人,而是颍川名士司马徽的弟子,跟颍川也是沾些亲,带些故的。
    果然此话一出,在场之人的态度稍缓和一些。
    繁钦开口道:“我记得隋侯那时,不过十六、七岁。那时还是荀彧,荀文若,将你介绍给我等。”
    “前辈好记性,时间一晃已过去整整十年啊!”韩玄感叹道。
    “汝师司马徽可好?听说你将其接至江夏?”繁钦宛若一位慈善的老弱,询问道。
    繁钦善写诗、赋、文章知名于世。他对韩玄印象深刻。有些感叹,司马徽那样孤傲清高,超凡脱俗之人,竟然能够教出如此文武双全,纵横驰骋、雄才大略的弟子。
    “在下特意在云梦泽岸,建立了一座水镜书院,送予老师隐居。”韩玄开口道。
    “水镜书院,在下也久闻盛名,其内学子千余,藏书万卷,当今士人称之为第二座太学。”下方不远处的陈群,这时开口道。
    “是啊!就连大儒蔡邕,也在此处讲学,不知是否是真?”杜袭也兴奋的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