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纯粹的善意不附加任何条件
作者:六月榴火   官场修仙,好官不好当最新章节     
    刘广林又没有喝醉,甚至连上头都没有,当然知道李市长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这是在递橄榄枝呢!
    如果说,刘广林没有和粟子莹有了这么深入的接触,没有被万书记一家如此看重,他倒是很有可能和李市长走在一起。
    毕竟,这一位的未来是要入主政务院的。
    但现在,刘广林不会允许自己有这方面的想法,也必须打消李市长招揽的念头:要是因为这个让他和万家闹矛盾了,那才是得不偿失。
    所以,刘广林也不得不开诚布公。
    “这个投资考察团是首批,还有一个大块头没有到。”刘广林没有着急直接回答李市长的问话,而是讲起了这其中的渊源来。
    “还有一个晶圆厂的投资项目要进来,中办的万副主任正在组建接访团,到时候,我也许会被抽调过去参与协调。
    所以,目前真谈不上什么规划。”
    李市长一听就知道,这是被万家看上的人才,也就熄了继续招揽的念头。不过,后面还有一个大块头?
    还是晶圆厂?!
    哎呀,这可不就是我正在苦苦寻找的高科技项目吗?!
    一定要拿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
    因为,高科技项目是带动太湖工业园向前发展的前驱动力,是整个太湖工业园的发动机。
    这个项目必须拿下!而且,也是有机会拿下的!
    转眼之间,李市长就拿出了决断,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即将到来的晶圆厂选址。
    虽然,在眼下看来,这个晶圆厂八字都还没一撇,但并不妨碍他先运作起来。
    万书记他熟悉,万伯平他也熟悉,甚至连粟子莹他也能够熟悉,也就是说,在源头上,他就占了优势。
    现在的竞争对手不多,只有两个,一个是崇州经开区,另一个是南都市政府。
    崇州经开区有可能会放弃掉这个项目,要不然刘广林也不会对外说,那不是在撩他这个市长开心吗?
    刘广林不是这么不稳重的干部!
    那么,眼下的直接竞争对手自然就只有熊向阳市长了。
    但,说实话,不论是熊向阳还是王汉才,甚至就连粟子莹也算进去,都不可能有他对高科技项目的重视态度。
    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关乎未来甚至是关乎国运的半导体项目,必须拿下来!
    毕竟,眼下他太湖工业园就有很大的机会操作成功啊!
    为了不引起熊向阳对晶圆厂的重视,李市长特意模糊了焦点,说道:“原来,你是万主任的小朋友啊!
    那今天可真是有些冒昧了!来来来,我们喝一个,今天的这个事情就到此为止了。”
    他这么一说,立刻就把熊市长的注意力拉偏了:嘶!小家伙不但得了万书记的缘法,更是被万伯平看重,这可真了不得了!
    被万书记看重,了不起在万书记退下来之前,给他拉到正处级别。
    虽然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和自己这个堂堂正厅的一方大员来比较,还是差距明显。
    说个难听的,官至正处才是官,正处级以下的,那能叫官吗?
    那叫吏!
    但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谁都知道,万伯平都已经是中央候补委员了,荣升正部也就是眼眉下的事。
    一个中办的正部级,下放下来,就铁定是执掌一省一部的一方诸侯啊!
    这个刘广林何德何能,能得万家父子两代人的看顾!
    所以说,只要他刘广林不乱站队、瞎表态,正厅级是没跑的了,时间问题而已。
    看来,朱主任也好,自己也好,今天的举动确实有点欺侮人啦!
    好在还没有引发冲突,现在转圜也还来得及,而且,在知道了这些信息之后转圜也不丢人。
    起码,你可以理解为我这是在向万伯平示弱呢!
    于是,李市长成功的转移了大家伙的注意力,给自己的运作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朱主任和熊市长也找到了转圜的机会,消弭了后续的不稳定因素;
    刘广林也彻底打消了这几个大佬要撬墙角的念头。
    李市长的正厅级领导能力处在什么水平,在这里一览无余。
    酒宴之后,刘广林找着凯瑟琳,把自己有意向江南省外事局捐一个小车队的事情说了说。
    谁知道,凯瑟琳比他还要懂。
    “老板!你这个直接捐车队的想法不正确,你们国家的汽车进口税很高。
    我花三百万米金的成本,最多也就只能捐五、六辆车;可我要是直接捐钱给他们,他们自己购车几乎是没有税的,可以买十几辆梅赛德斯s600的了。”
    “以什么名义捐钱呢?”这个问题困扰了刘广林很久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
    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外事部门是不可能接受别国私人捐赠的。
    “这种事情不需要你考虑的,老板,”凯瑟琳有些无语,“我们只要保证自己的这一笔捐赠没有附加条件就行了。
    至于理由什么的,就说谭明明小姐的翻译让我们公司避免在收购造船厂时,避开了业务上的陷阱之类的,随便找一个理由就行了。
    我坚信,只要我的捐赠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它就一定会被人接受。”
    于是,在当天的晚上,刘广林和谭明明取得了联系,把凯瑟琳准备向省外事局捐三百万米金买车的事情说了下。
    并且请谭明明协调,明天让外事局组织车队,前往机场接机。
    谭明明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在单位加班翻译资料。
    九十年代,国内翻译人才不富裕,很多外事工作者都有翻译任务。
    一听说是这个事情,就觉得头痛!
    谭明明是个没什么野心的女子,只想着这样安安稳稳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为国家做点事,这是她的人生追求。
    但,捐钱这样的事情应该是个好事情吧!
    抱着给国家赚钱的心思,谭明明敲响了自己顶头上司的门,汇报了萤火虫公司准备给单位捐买车款的事情。
    她的领导也是一个女性,四十多岁,很精明的一个人。
    在听到这个事情之后,想也没有想,拎起电话就拨向了王光远主任,“王主任,萤火虫公司的凯瑟琳明天要来南都。
    崇州方面通知我们,明天中午帮他们去机场接机,您是不是来办单位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