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光怪陆离的梦境(3)
作者:扑街坐家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最新章节     
    吴复古自然是听到了陆子阳的呼喊,不过他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往前走。
    陆子阳在后面追。
    追了好一阵,他终于追到了吴复古。
    陆子阳站在原地,调整好呼吸对他说:“吴道长,您留步,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你我互不相识,有何问题需要向我请教?”
    “我和您认识与否和我向您请教问题,两者之间并无关联。”陆子阳说。
    “你的事情我听苏洵说了。”
    “我的事情?”
    “许睿的死和你有关,这件事情虽然不大,不过也不小。我早在益州的时候便听说了。”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吴复古显然还要说些什么,不过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吴道长修行多年,您见过神仙吗?或者您相信这世上真的有神仙吗?”
    “有还是没有,答案不在我,而在于你。”
    “在与我?”
    “对啊,你若相信则有,你若不相信则没有。”
    “那你相信吗?”
    “哈哈哈……这世间万物的生生灭灭,实则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吴复古说完后便骑着他的小毛驴走了,陆子阳愣在原地,不明白吴复古的意思。
    等他回过神来,他已经走出了好远。
    目前陆子阳能够确定的是,他做的梦不是幻境,一定都是真的。
    这也才能解释他从那么高的楼跳下来竟然毫发无伤。
    结合白胡子老头给他说的话,陆子阳也就能理解他17岁的人生会如此坎坷曲折。
    这一切都是别人设计的一场游戏,他只是一个玩物罢了。
    所谓救苦救难的神仙,不过是笑话罢了。
    但这一次,陆子阳绝不会任由命运的摆布,他要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那些玩弄他于股掌之间的一切,都得去死。
    陆子阳知道自己还很弱小,需要一步一步来,如苏轼所说万事万物都有解法。
    现在对他来说,先把病治好才是重要的。
    不然他随时随地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睡眠不好,这些都会导致他状态不好。
    苏轼最近也给他找了很多药,虽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但陆子阳都会去一一尝试。
    看着吴复古彻底走远了,陆子阳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
    突然,他想去岷江看看。
    走到江边,江风依旧很大,江水也依旧汹涌。
    他回想起自己当初投江自杀的经历,苏轼用生命救了他。
    陆子阳不禁陷入了思考,苏轼救他难道也是那些所谓的神仙安排好的?
    可他细细想去,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
    他们不可能控制人间的一切,但怎么又会这么巧。
    他穿越的地点刚好是眉州,又恰好被苏轼兄弟所救。
    这一切肯定不是巧合,陆子阳的想法有些动摇。
    他们明明是想要折磨我,可为什么又要安排苏轼来到我的身边?
    陆子阳的大脑如同他眼前的江水一样,波涛汹涌。
    不过陆子阳回顾苏轼的一生,也是充满了磨难。
    每当苏轼身居高位之时,立马就会失去一切,到处被贬。
    每当苏轼接受命运的无常和多变之时,命运又会再次给他机会,将他送上青云。
    接着,又再次让他从天堂跌落到地狱。
    周而复始,所以来到苏轼身边也不奇怪了。
    让人痛苦的最好方式,可不是让他一无所有,而是等你得到一切后,再一件一件将你得到的东西夺走甚至是摧毁。
    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更有意思吧!
    陆子阳大概想明白了这一切,他决定要改变历史,不让悲剧重演。
    他要改变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人生,他还要改变苏轼的人生。
    陆子阳在江边坐了很久,想明白后他站起身坚定的朝家走去。
    他刚到苏宅,遇到了苏轼和王弗。
    “子阳兄,你去哪里了?”苏轼叫住他。
    “我出去转了转,你们今天可还顺利。”
    “哈哈哈……当然顺利,今天我和先生聊了甚多,收获颇丰。”
    王弗装作不开心的说道:“还叫先生,父亲要知道你还这样叫他,肯定会生气的。”
    “对,弗儿说得对。”
    “我们快进去,别傻站在这里,说不定弟弟也回来了。”苏轼挥动着袖子。
    回到苏宅,苏洵和苏辙在前厅交谈。
    看见苏轼回来,苏父立马叫住了他。
    “子瞻,你过来,你们都在,都过来听听,为父准备和你们说点事情。”
    苏轼和陆子阳听到苏父的话后,不自觉加快了脚步。
    “你们两个都已经成婚了,算是了却了为父心中的一件大事。还有一年多就要举行科举考试了,到时候我会带你们进京赶考。”
    “真的吗?父亲。”
    苏轼十分激动,他等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很久。
    父亲经常会给他描述汴京城的繁华,他真的要踏上那片梦想之地了,一幅锦绣山河徐徐在他脑海中展开。
    而一旁的苏辙就不是那么开心了,他一脸犹豫,显然有些难言之隐。
    “你怎么了?”苏洵问他。
    “孩儿这次还是不随父亲去了,哥哥去就行。我才疏学浅,恐怕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倒不如在家继续苦读三年,等做好准备了,参加下次的考试吧!”
    苏洵有些生气,之前就告诉过他们这次机会千载难逢,“你也要学你哥哥,又要闹什么?”
    “孩儿不敢,我说的是真心话。我只是觉得凭借父亲的才学都几次未中,我这个做儿子的怎么会超越父亲,再说了,以哥哥的才学肯定能名噪京城,定能为父亲和苏家争光。”
    苏辙这话确实说得很谦虚,不过在苏父听来却很不是滋味。
    他27岁开始发奋读书,不管他多么努力都无法高中,科举考试一次又一次伤害了他的内心。
    这倒不是因为苏洵才疏学浅,更不是因为他的实力不够。
    只是当时的北宋文坛流行太学体,这种文风有一个特点,专门不写人话。
    明明简单的道理却要用十分生涩难懂的语言去表达,而苏洵又十分厌恶这种文风。
    他写的文章语言犀利简洁,字字珠玑,既古朴又生动,妙语连珠。
    不过在他去参加的科考中,主考官都偏爱太学体,他的文章自然不受待见。
    要不是在一年之前朝堂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这次科举考试苏家绝对不会有人高中。
    一年前。
    汴京皇宫文德殿内,一位长相俊俏的男人倚靠在龙椅之上。
    “大家都不要争论了。”
    他说话的语气十分随和,要不是他身穿一袭龙袍,恐怕不会有人觉得他就是大宋第四位皇帝赵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