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官家赐婚
作者:扑街坐家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最新章节     
    苏轼听到巢谷的关心,有些哭笑不得。
    苏轼白了他一眼,“我的感受你不懂。”
    “你啥感受,说出来我听听。”
    巢谷最烦苏轼这样子,清高得很。
    “痛苦。”
    “哈哈哈哈……你苏子瞻也有今天,笑死我了。”
    巢谷激动的难以自已,用力的拍着自己的大腿。
    “真羡慕你,不会有这种烦恼。”
    “什么烦恼?你说出来我安慰你几句,说不定你的心情能好点。”
    巢谷脸上写满了在伤口上撒盐的关心。
    苏轼歪了歪脑袋,对巢谷说着:“你个单身汉子是不可能懂这种烦恼的。”
    “啥?!”
    明明安慰他,怎么还说到自己身上了?
    单身归单身,竟然人身攻击。
    巢谷还未反应过来,苏轼走到了他的身旁,对他说道:“我想我家娘子了,想弗儿了,相思之苦,你能懂?”
    苏轼说完便潇洒的走了。
    巢谷楞在原地,唏嘘道:“这年头,单身汉子不好混。”
    ……
    在王珪府上,他手中把玩着两个核桃。
    核桃包浆成色上好,一看便不是凡品。
    在王珪手中,核桃发出碰撞的声音,如同他的心情一般。
    有些乱。
    王珪面前跪着一个人,穿着打扮一看便是宫里的人。
    “你说的可是真的?”王珪的声音响起。
    “不敢有一字虚言,千真万确。”
    “照你这么说,皇后果真看上了那苏轼,想要招他为驸马。”
    “这些属下便不知了,只是听说曹皇后单独见了苏轼,好像还很喜欢他。”
    “那你为什么说曹皇后要招他做驸马?”王珪最是讨厌这些捕风捉影的谣言。
    让人摸不着头脑,辨不清真假。
    “属下也是听别人说起,不过新科进士中曹皇后可从未私下见过任何一人,唯有苏轼。
    而且我听一个福康公主身旁的一个宫女说过,曹皇后经常在公主面前夸耀苏轼,有意撮合两人。”
    跪在地上的人将自己知道的全部消息都告诉了王珪。
    听完,他缓缓说道着,“你和这宫女关系非同一般吧!”
    “嗯……这,只是普通关系。”
    “哈……普通的肉体关系。”
    “大人,大人竟还关心这些。”跪在地上之人说话变得有些磕巴。
    王珪浅浅一笑,“倒也没有,随便问问。”
    他放下手中的核桃,端着面前的茶盏,细细品味了一口。
    “看来这传言必然是真的了,官家如此宠爱皇后和公主,这件事情必然会应允她们。”
    “对,我也以为此事关系重大,所以才来向大人汇报。”
    王珪很满意,命人给了他一大袋金子。
    那人捡起金子,不停的磕头致谢。
    “我回去和禁军的头领交代,过几月让你也往上走走。不能总在一个位置上,可惜了你这样的人才。”
    “谢王大人,谢王大人,您简直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一边说着感谢,一边不停的在地上磕头。
    果然是习武之人,这头真铁。
    王珪挥了挥手,示意他离去。
    “小的告退。”
    “对了,记得好好维护和那宫女的关系。”
    “遵命。”
    王珪坐在椅子上,微微闭着眼。
    自言自语道,“这么看来,给得确实是太少了。”
    旁边的人自然立马明白了王珪的意思,他问道:“大人,我们要不要重新叫王升出马,给苏轼加价。”
    “哼!如果你要都成为驸马了,还在乎那点臭银。”
    “那我们该怎么办?只能放弃苏轼了,眼看这棵大树溜掉。”
    “你们这些蠢货,一天天的不动脑子。只知道打打杀杀,吆五喝六。我左右逢源,见了谁都低声下气,从来不说忤逆官家的话。你们以为我这是下贱吗?我那都是为官的智慧。”
    “奴才不敢,王大人足智多谋,自从跟了王大人,天天吃酒喝肉,过得潇洒似神仙。在奴才心中,王大人就是神明般……”
    “够了,我不喜吃这一套。这些都是我平时用烂的技巧,你难道还能唬住我。”
    “属下不敢。”
    “这次是老天爷都在帮我们,那苏轼我已经拿捏住了。一分钱不花,哈哈哈……”
    “属下不明白。”
    “你不需要明白,你们什么都明白了,那还要我作甚。滚吧,我不想看见你这谄媚的样子。”
    王珪将人都打发走后,一个人坐在椅子上,用手敲击着桌角。
    要是能够得到驸马的支持,他在朝中的路必然会好走许多。
    一想到这里,他就十分舒心。
    汴京皇宫之内,曹皇后正在给赵祯按摩。
    她的双手轻轻搭在赵祯的头上,虽然是妇人,不过也不失力度。
    赵祯感觉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他闭着眼睛,呼吸逐渐变得深长起来。
    好一阵,赵祯才起来。
    “朕好久没有这么舒服过了。”
    他用手拉着皇后的手,宠溺的说道。
    皇后微微颔首,笑了笑,“能为官家分忧,是我的荣幸。”
    “不是,朕有你这样的皇后,是朕的荣幸。”
    “哎!”曹皇后长叹了一口气。
    “怎么了?难道皇后有何心事,还是谁惹你不开心了?”
    “我担心公主,她年纪不小了,应该婚配了。”
    赵祯一下便看穿了皇后的心思,双手搂住他的腰。
    “你所担心,朕都知道。你放心,朕不会将公主牺牲出去,不会让她与辽人或是西夏人联姻。”
    “说是如此,可到时候逼到份上了,官家也没有办法啊!”
    皇后说到这里,赵祯沉默了。
    因为皇后说的是事实,一旦那些人提出要求,赵祯要是不允诺的话,又会引起一场场战争。
    最终受苦的,还是大宋子民。
    要是想要平息战火,还不是只能答应他们所有的条件。
    “皇后,是朕没用。既不能保护大宋子民,还不能护住自己的孩子。”
    皇后抚着赵祯的手,转过身来,面对着他。
    “这不是官家的错,您已经尽了所有的努力,而且在官家的治理下,百姓至少过得比以前好了。”
    “你不用安慰朕,朕都知道,是朕的错。”
    “官家不必自责,身为一国公主,本就不能像寻常家孩子一样。她们有属于她们的使命和责任,就算强如汉唐,不也要派公主和亲吗?”
    老实说,曹皇后的这番话还是安慰到他了。
    其实他也想过改革,不过只要稍微提起一点关于武将的政策。
    那帮文臣便会群起而攻之。
    一时之间,所有的文臣都空前的团结。
    没有朝廷的支持,没有军费的支持,没有优秀的武将。
    富国强兵都只是南柯一梦罢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只有他赵祯自己知道。
    他内心深处也惧怕逾越祖制和家法。
    大宋交到他手上,可以不强,但绝对不能在他手中丢了。
    一旦,轻易改变。
    万一有人篡位,将赵宋江山断送掉。
    那么他赵祯便会成为千古罪人,亡国之君。
    这种胆小和怯懦是不能向外人说,赵祯只能独自承受。
    看着自己的子民受到侵犯和迫害,每年需要白白上交那么多钱财宝物。
    赵祯也不甘。
    “官家。”
    曹皇后略有深意的叫他。
    “怎么了?”
    “我有一些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你是朕最爱的人,有什么话还不能与朕讲了。”
    “都说后宫不能干政,不过臣妾确实有些担心,才想着公主早日成婚。”
    “嗯?”赵祯一时之间没能明白皇后想要说什么。
    她松了赵祯的手,正色道:“其实臣妾不是担心公主去和亲,而是担心朝局动乱。”
    “为何?”
    “官家如今膝下并无子嗣,大业继承人悬而未果。长此以往,随着官家年纪变大,必将生出事端。”
    “哎!也不知是不是老天故意惩罚朕,竟叫朕一个儿子都没有,朝中无太子,朕也心烦意乱。你的担心是对的,到时候王位更迭,自然会引起一场血雨腥风。”
    赵祯说完,脸上止不住的愁。
    每当他有儿子诞生之时,他都无比高兴。
    可是高兴不了多久,孩子便早早夭折了。
    经历了几次大悲大喜,他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
    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
    这个问题便时时爬上他的心头,让他一阵难受。
    只好用无边无际的朝政和工作来麻痹自己。
    但是今日,听皇后的语气,她好像有解决之法。
    “官家,臣妾有一个想法,可解当下局面。”
    “皇后请说。”
    赵祯一把拉起皇后的手。
    皇后看了看周围的人,赵祯立马明白她的意思。
    “你们都先退下,没有朕的吩咐都不要进来。”
    屏退左右之后,皇后缓缓说道:“我们给公主选个郎君,让他们即刻成亲,公主要是有了身孕,皇位不就有人继承了。”
    赵祯听后,龙颜大悦。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皇后怎么不早点说?”
    赵祯脸上止不住的微笑。
    这样一来,皇位继承人依旧是他赵祯的直系血脉,二来福康公主又是他最宠爱的孩子。
    不仅可以留在他的身边,还可以替他完成继承大业。
    皇后看着赵祯脸上的笑容,便放心下来。
    在此之前,她也拿不准官家的心思。
    接着,她解释道:“臣妾也想再等等,万一官家有了子嗣,到时候多生事端。”
    这个理由很充分,赵祯点了点头。
    “不过现在看来,我们还是要早做准备。快则需要一两年,慢则说不定要三四年。
    还要给皇孙成长的时间,到时候官家亲自教导他,也需要花费些时日。所以,臣妾觉得不能再拖了,这才斗胆告诉官家。”
    曹皇后对官家确实情深意切,所有的事情都为他考虑。
    也不枉赵祯对她宠爱有加。
    在这无情的帝王家,有这样纯正质朴的感情也是难能可贵。
    “朕这辈子最大的幸运便是遇到了你。”
    “官家,严重了。”
    “想必,皇后应该有了心仪的人选。”
    皇后正要说出口,赵祯笑了笑,抢在她之前说出了那人的名字。
    “苏轼。”
    “官家怎么知道?”
    “你对苏轼的喜欢已经很明显了,朕要是还不知道岂不是傻子,哈哈哈……”
    “臣妾确实很喜欢他,但是……”
    “但是什么?”
    “选他也有很多原因,他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朕还以为,你是单纯看中了苏轼的才华。”
    “倒也不是,他是最适合的人选。初来汴京,没有任何党派根基,仿佛一张白纸。”
    “还是皇后深谋远虑。”
    “这样的人才能更好的为朝廷和官家效力,不卷入任何一方,一心向着陛下。其次,这苏轼为人正直,又十分有才,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选。”
    赵祯笑了笑,大步走到红木桌面前,拿起笔。
    “这有何难?朕直接下一道圣旨赐婚便行,刚好他们这批新科进士还未加官进爵,到时候就把苏轼留在都城。”
    赵祯一想到这些便心情大好。
    手上的笔已经动了起来,写出来的字充满着帝王之气。
    曹皇后够上前对他说道:“这件事情确实甚好,可是,哎!谁能料到那苏轼居然在眉州老家成亲了。”
    赵祯听完,手中的笔啪一下掉在了上好的宣纸上。
    墨水溅得纸上到处都是。
    “竟然有这种事情?”
    “我也没有想到,实在是可惜,英年早婚,竟然还没有落下功课一丝一毫,可见苏轼的才能非同寻常。”
    “那我们重新找一个,我看那苏辙也不错,为人还更加沉稳,才华也不输苏轼太多。”
    曹皇后犹豫许久,对赵祯说道:“我还是更想要那苏轼做这驸马。”
    “可苏轼已经婚配,我们怎么能去干预,总不能让我们的宝贝女儿去做苏轼的妾室吧!这说出去,岂不是笑掉大牙,万万不可。”
    “断然不可能让采儿去做别人的妾室。”
    “那怎么办?”
    赵祯心中也很纠结。
    “我们可以劝苏轼悄悄回去和离,再赐婚。”
    “万万不可,这种事情实在太过伤人。想必苏轼和她娘子成婚也没有多久,还是新婚燕尔,我们这样强行拆散她们实在不妥。”
    “臣妾有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