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与白熊国达成订单
作者:处处皆江湖   S3赛季我缅甸专业干阿美莉卡最新章节     
    两天后,伊万再次召集了孙长风、马文龙等人,他迫切地希望重启谈判,以促成这一重要订单。
    会议室内,气氛紧张而微妙。
    伊万首先打破了沉默,他郑重其事地表示:“孙部长,我们白熊国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价格调整至350亿美刀,其他条件维持不变。我们真心希望能与贵国达成这次合作。”
    孙长风作为谈判高手,自然能洞察到伊万内心的焦虑与渴望。
    他并未急于回应,而是悠然地翻阅着伊万递过来的资料,仿佛在品味一场精心策划的棋局。
    见孙长风迟迟没有表态,伊万心中愈发焦急。
    他深吸一口气,再度开口:“孙部长,请允许我坦白,我们的底线是330亿美刀。如果贵国无法接受这个价格,我们恐怕只能遗憾地放弃这次合作机会了。”
    孙长风终于放下手中的资料,脸上浮现出淡然的笑容。
    他微笑着回应道:“伊万先生,我明白您的诚意。然而,这么大笔的订单,我们自然需要慎重考虑。在我看来,300亿美刀的价格更为合理。”
    伊万脸上的笑容略显僵硬,他无奈地承认:“孙部长果然眼光独到。您说得没错,我们的底价确实是300亿美刀。”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和细致的商讨,双方最终在价格上达成共识,以300亿美刀的价格成功签订了这笔订单。
    11月10日,仰光市的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温柔地洒在仰光大学的青石路上,仿佛给校园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
    “阿玲,我一直有个心愿,想去东枝市看看。”萧垣站在图书馆前的台阶上,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向往。
    他的声音在微风中轻轻飘荡,带着一丝丝的坚定和期待。
    东枝市,虽不及仰光市的繁华,却是这片土地上的政治中心,是革命的摇篮。
    萧垣心中怀揣着对那片土地的好奇,更想亲眼见证南诏省的蜕变。
    从报纸新闻上,萧垣得知南诏省已经焕然一新。
    昔日的诈骗园区已不复存在,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也已成为历史。
    如今,南诏省的人民安居乐业,共同为着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这一切的变革,都离不开那位年轻的彭昌龙主席。
    他比萧垣仅大四岁,却创造了如此伟大的成就。
    萧垣心中充满了敬佩,对这位年轻领袖的成就感到无比震撼。
    孙玲看着眼前的爱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轻轻握住萧垣的手,柔声说道:“好呀,我也一直想去看看东枝市。不如我们一起去吧!”
    次日,两人踏上了前往东枝市的火车。
    这是一段长达12个小时的旅程,但他们却充满了期待。
    车窗外,稻田如绿色的海洋般绵延不绝,金色的稻谷在阳光下摇曳生姿;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河流蜿蜒曲折,清澈见底。这些风景如画,随风而逝,让萧垣与孙玲心中感慨万分。
    终于,火车缓缓驶入东枝市。
    两人兴奋地走出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街道和高耸入云的建筑。
    他们沿着街道漫步,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活力。
    他们参观了国家博物馆。
    博物馆内陈列着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每一件都承载着这片土地的记忆和故事。萧垣和孙玲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深邃。
    接着,他们游览了名胜古迹。
    古老的庙宇、庄严的佛塔、巍峨的城墙……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萧垣和孙玲仿佛穿越到了过去,与古人对话,感受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变迁。
    最后,他们来到了刚刚建成的东枝大学。
    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学生们在操场上奔跑嬉戏,充满了青春与活力。萧垣和孙玲漫步在校园里,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未来与希望。
    站在国家政务大楼外,萧垣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这座宏伟的建筑矗立在城市的中心,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尊严。萧垣站在大楼前,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慨。他文思如泉涌,当即创作了一篇百余字的诗歌。
    ……
    他一步一句地念了出来,将心中的感慨与敬意都融入其中。
    孙玲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她的眼中也闪烁着敬佩与骄傲的光芒。
    孙玲听到萧垣的诗歌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感受到了那首诗歌中蕴含的大气磅礴与深邃情感,决定将其牢牢记住。
    然而,在没有纸张的情况下,她巧妙地利用了一个烟盒的锡纸,用随身携带的钢笔记录下了这首珍贵的诗歌。
    回程的火车上,孙玲突然对萧垣提出了一个惊喜的建议:“我觉得你在国家政务大楼外作的那首诗歌很适合谱成曲!”
    萧垣一时有些错愕,他没想到自己随感而发的诗歌会被孙玲如此看重。他疑惑地问:“什么?”
    孙玲笑着从包里拿出那张记录着诗歌的锡纸,开始轻声念诵起来。萧垣这才明白她的意思,不禁有些惭愧地笑道:“阿玲,这就是我随感而发,没想到你居然记录了下来。”
    孙玲微笑着,开始拿起笔在锡纸上谱曲。她的手指在锡纸上轻轻跳动,仿佛是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章。半小时后,她轻轻唱起了自己创作的曲子。
    萧垣被这首歌曲深深震撼了。他没想到自己的诗歌在孙玲的巧手下竟然变得如此动听。
    他激动地抱住孙玲,兴奋地说:“阿玲,这首歌曲真好听!”
    孙玲害羞地红了脸,她谦虚地说:“是你的词好,才让我有了创作曲的思路。”
    突然,火车上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一位穿着西装的中年人站起来说道:“小伙子、小姑娘,你们共同创作的这首歌曲真是太棒了!我觉得你们可以投稿参加国歌评选!”
    车厢内的乘客们纷纷附和,称赞这首歌曲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激昂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