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初入藏书阁
作者:木头做的十二月   何愁南北不知音最新章节     
    郭玉听清后,叹息一声说道:“他何止是喜欢你?”
    “我觉着蒋公子对我有些特别,我觉得有些受之有愧。”百里南说完垂下眼眸。
    “哪里受之有愧了,他也没做什么呀。”郭玉有些疑惑,过而又恍然大悟,“嘶......不会是昨日的酸馅吧?”
    百里南回道:“不止如此,我就是感觉他对我似乎有些过分上心了。”
    “别瞎想,不过蒋公子确实是个不错的人,要不,你考虑一下?”郭玉笑着打趣她。
    百里南见她语气又变得轻佻,便轻轻推了她一下,说道:“你在说什么呢,人家都没说什么,我只是感觉他对我太好了,有些受之有愧。”
    许是百里南的话让郭玉产生了误会,她竟觉得自己那不争气的侄子或许有机会了。
    日间,郭玉写了一张纸条给蒋邢仁,蒋邢仁看到后喜出望外,小心地将纸条收了起来。
    这日重阳节,书院放假一日,百里南便与郭玉及蒋邢仁相约去县藏书阁。
    三人都焚了香,精心打扮了一番后才出门。
    蒋邢仁身着蓝色长衫,头戴下垂幞头帽,标准的书生打扮;
    百里南则挽了双髻,身着绸布淡黄色衣衫,显得灵动可爱;
    郭玉束了男女通用的椎髻,身着长衫并系上腰带。
    三人乘着马车来到了藏书阁,下车时,蒋邢仁本欲接百里南下车,百里南见状直接跳下了马车,可不小心崴了一下脚。蒋邢仁见状急忙迎上去,扶住了百里南。
    百里南道谢后,三人便朝藏书阁走去。只见藏书阁门口放着一张桌子,上面铺着红布,旁边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先生,先生面前放着一本记录访客的册子。
    三人在册子上登记后,便走进了藏书阁。藏书阁的主楼有三层,底部有大约二十尺高的台座,阶梯分为两级,大约有四十步阶梯。
    主楼的第三层外围还有回廊,连接着主楼两边的各有一处书亭,后院修建了一处副楼,作为办公区域。
    副楼前摆放了十几口大水缸,沿着整个藏书阁二十尺处的四周都建有围墙,还做了不少绿化,前院和后院的地面都是由青石板铺成的。
    站在主楼前,百里南等人感受到了藏书阁的壮阔。踏上阶梯来到了藏书阁正门处,与入门处一样两边都各自驻守着两名士兵。
    进入内里,门口处有两名录书官坐镇,藏书阁内绕着柱子和墙壁都砌了一个一个的格子,格子里面摆满了藏书。各区域约摸离地六尺处留了一块空缺的格子,上面挂着分类的牌匾。地面铺着地毯,空缺处有序地放置着长桌椅。
    百里南从未见过如此景象,望着眼前的书海,不由得张大了嘴,差点儿就叫出声。郭玉及蒋邢仁望着百里南的模样宠溺地笑着。
    三人进到里面,郭玉附在百里南耳边轻声说:“你想看哪类的书?可以告知蒋公子,他应该知道在哪个方位。”
    百里南点点头,然后跟着蒋邢仁上了二层。二层的书虽然比第一层少很多,但也布满了墙壁。
    百里南走到一面书墙前,看到分类格子上写着“古今舆图”四个字。
    蒋邢仁在百里南身后,见她停在此处,便从旁边的一个书格中抽出几册书籍,取出一份垂在书籍上的号数,放在取出书的格子里,然后拿起书塞到百里南手里。
    百里南接过书,放在旁边的书桌上,坐下后翻开书籍,只见封面上写着《州》,旁边还备注了年份,书中的内容尽是各州的版图。
    她一页一页地翻着,心中不禁感叹,原来自己眼中的世界是如此渺小。曾经自以为无比广阔的苏城,在整个钺朝的版图中,只是一个州的一小部分。然而,整个钺朝竟是由大大小小十几个州组成的!
    百里南翻看着一册又一册的书籍,心中感慨着钺朝的广袤,也为自己的见识短浅而感到羞愧。
    看完后,百里南将书归回原处,然后在蒋邢仁的引领下来到了第三层。第三层的书籍比第二层还要少一些,摆放着的是一些技艺工法、农田管理等方面的书籍。
    因重阳开放藏书阁,阁里也有不少人,每个人都似约定好了一样,除了翻书声及蝉鸣声,听不到任何的杂音。
    蒋邢仁带着百里南来到第三层的回廊处,他打着手势,用口型示意百里南看向远处的风景。
    站在藏书阁的正中位,百里南放眼望去,远处的街道错综复杂,房屋高矮不一,繁华处人们摩肩接踵。
    百里南未想到,这小小的县城主街竟不输苏城。
    此刻,郭玉正在藏书阁二层的书案上翻阅着一本书籍,只见封面上写着《边防图》,后面备注的年份是前朝。
    直到申时,三人才离开藏书阁。出了藏书阁,百里南兴奋异常,迫不及待地和郭玉分享着自己有多么的震撼,二人的笑声贯穿着街道。蒋邢仁则面带微笑,静静地陪伴在二人身旁。
    三人路过一浮铺,看着上面有着各式的花朵,百里南瞥了一眼蒋邢仁,停下脚步,附在郭玉耳边说了些什么。只见郭玉听后点了点头,从浮铺上选了一支木芙蓉,付过钱,将花插在了蒋邢仁的耳边。
    插上花后,百里南和郭玉那犹如银铃般清脆的笑声,让蒋邢仁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他从怀中掏出两个精致的香囊,递给了百里南和郭玉:“既然二位送上祝福,那小生也不能白白得了这便宜不是。”
    郭玉接过香囊,笑着说:“有心了,你小子居然还知道给我也准备一份。”说完又似有深意的看向百里南。
    转而,又摸了摸肚子说道:“这大半晌未吃东西,你们就不饿嘛?”
    “尚可,你未说时并未有知觉,你一说,倒是有些饿了。今日重阳,我们去吃些面糕如何?”百里南从出了藏书阁,便一直未将内心之震撼压下去,自然没有想到吃饭这回事,所以并未感觉到饿。
    “我知一处面糕是极好吃的,要不,去此处?”蒋邢仁连忙说道。
    “行,我如今能吃下一头牛,快走吧。”郭玉急忙催促。
    二人随着蒋邢仁来到一处小食街,一条宽阔的的道路,两边排列着进深不一的房屋,前面的空地处,各家都支起了一个个棚屋,每处棚屋旁都挂着小食店的店名,如“王记糕点铺”、“罗记小食铺”等。
    蒋邢仁带着他们进了一处名为京州面食馆的小食铺。即使过了饭点,铺子里还是坐满了人,他们到时刚好有一桌食客吃完,才有了空位。
    三人落座后,蒋邢仁便说:“此处面糕最好吃了。”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迎了上来,笑容满面地问道:“几位想吃些什么?本店有面糕,黄米糕还有汤面。”
    郭玉边点着菜边催促道:“给我各来一份吧,汤面放酸汤子,店家可快些,不然我怕是要饿晕过去了?”说话间她已经拿好了筷子。
    妇女笑着回答:“好嘞。”
    百里南和蒋邢仁也各点了一份面糕和汤面。
    面糕是现成的,很快就端了上来。郭玉一看见面糕,立马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吃的太急,噎的她连连打嗝。
    百里南见状,赶忙倒了一碗水递给她:“快喝点水,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郭玉接过水喝了一大口,拍着胸脯缓过劲儿后说道:“南南,你上次不是问了我麻阿宝的事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