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普照村
作者:木头做的十二月   何愁南北不知音最新章节     
    “你这么早就睡了?”百里南突然想到今日可是三旬假呀,便更好奇地问道,“不是?你不是回家了吗?”
    上官南拿起桌上的水杯,轻轻抿了一口,眼神飘忽的回道:“我是回了家啊,只是今日过来的。白日里也没见到你,晚上我一个人有些害怕,便早早地睡了。”
    “那你为何披着外衣跑到门口?吓得我心都要跳出来了。”百里南白了她一眼,对刚刚的惊吓仍心有余悸。
    “我这不是因为想起忘了关门了么,就想着去关门,哪成想遇到你。”上官南的解释让百里南信服了,二人聊了一会儿,百里南便回房休息了,毕竟明日还需早起。
    然而,百里南没有注意到,在她刚刚受到惊吓的时候,有一名男子从她身后跑了出去,而那男子正是张余年。
    上官南此次三旬假也并未回家,而是留在了书院。白日里,她与张余年四处游玩,那日晚上她以为宿舍没人,自己一个人又害怕,便叫了张余年偷摸地来宿舍陪她。
    可她万万没想到,百里南也没有回家。夜半时分,二人睡下后,听到院子里有声响,便以为进了贼。推开门缝发现百里南的屋里点着灯,这才知道百里南也没有回家。
    次日清晨,百里南早早起来梳洗,打开衣柜,衣柜中除了两三件其余的颜色,其余的全是不同深浅的黄色。她挑了一件淡黄色的衣衫穿上。
    然后,她又往挎包里装上笔和小册子,背上挎包,走出了宿舍。
    邓书城背对着女院门口的方向,等在门口。百里南又一次蹑手蹑脚地跑到他身后,然后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邓公子,早呀。”
    邓书城转身,看着她俏皮的样子笑着回道:“早,南南。”
    吃完早点,买了一些糕点,二人便乘着马车一路来到一处山坳。村子不大,约摸有十来户,房屋相互错落着,四周的山茶花开的正盛。
    邓书城下车后,接下百里南,嘱咐好车夫等待在村口。
    二人便进入了村子,地上铺的是石板路,沿着一块块石板,二人徐徐前行。
    邓书城见前方有一孩提,自囊中取出一糖递与她,问道:“小友,可知村里有个会讲故事的婆婆住在何处吗?”
    孩提接过糖,指着旁侧屋子高呼道:“花婆婆,花婆婆,有人找你。”
    “谁呀?”只听见旁边的院中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门被缓缓打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杵着拐杖立于门边,满脸笑意地望向二人。
    “你们是在找我吗?”婆婆笑起来慈眉善目的,但是好似一只眼睛有问题,眼珠是白色的。
    “婆婆好,我们是听说您老人家很喜欢讲一些奇闻异事,故特来拜访,想听些故事,这是给婆婆带的一些糕点。”邓书城走上前,将手中的糕点盒子递给婆婆。
    婆婆笑嘻嘻地接过,将门开得更大:“少年人,快进来吧。”
    二人进到院内,院内干净利落,院中的一棵梨树下摆了一张藤制躺椅和几张长凳,藤椅旁边放了一张竹制小凳子,凳子上面放了一壶水和四个竹筒水杯。
    婆婆引他们到院中,叫他们在长凳处坐下,自己则将拐杖放在一旁,躺在了藤椅上,悠闲地摇动着躺椅。
    “二位稍待,小银她们应该快来了。”婆婆说道。
    刚说完,便听到门外不远处传来孩童的嬉戏声。
    过不时,便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童冲入院内,一一见过婆婆后,乖乖地坐在了长凳上。
    “都来齐了?”婆婆满脸慈爱地笑问道。
    一众孩童约摸七八个,异口同声地喊道:“到齐了。”
    “好,今日来了两位哥哥姐姐,那我们便开始讲新的故事可好?”
    “好!”
    婆婆笑着点了点头,喝了一口水后,不紧不慢地讲述起来,众人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
    “从前呐,有一位老神仙,她奉玉帝之命,降临凡间,捉拿一对触犯天条的有情人。来到凡间后,在寻找这对有情人的过程中,她目睹了人间的酸甜苦辣。这日呀,她来到一处妖气横溢的山林......”
    随着婆婆讲的一段又一段故事,众人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几个时辰。
    等婆婆讲得差不多时,太阳也已高高挂在头顶,小孩童们听完故事便四散而去。
    婆婆招待了百里南二人吃午饭,吃过后,告别了婆婆。来到村口时,却发现马车不见了踪影。
    二人看着空荡荡的村口,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怎么办?”百里南率先开口。
    “这离书院至少要两个时辰的脚程......”邓书城还未说完,迎面来了一农户,驾着驴车缓缓驶来。
    邓书城见状,立刻跑上前去,与农户交谈了几句,然后对着站在远处的百里南招手示意她过去。
    百里南走过去后,邓书城说道:“南南,我和这位大哥说好了,他送我们回书院,只能委屈你坐驴车了。”
    “没事儿,总比用脚走好吧?”百里南说完,在邓书城的帮助下坐上了驴车。
    一路上,二人与赶车的大哥相谈甚欢。到了县里,邓书城便与百里南下了车,邓书城掏出几十文钱,要给赶车大哥当作辛苦费,大哥却死活不要,连连推辞,赶着车一溜烟就走了,二人甚至来不及道谢。
    见大哥走了,邓书城只能将钱装起,二人在糖水铺子喝了糖水后才慢慢走回书院。
    “邓公子,今日只是听了婆婆说故事,并未记录下来,我们赶快回书院将头脑中的写下吧。不然忘了,岂不是白去了。”百里南催促着邓书城快些回书院。
    邓书城点头称好,随后,两人一路小跑着回到书院,径直朝着博古亭而去。到了博古亭,他们便开始回忆婆婆讲过的那些故事。邓书城边写边与百里南商议是否遗漏了什么。很快,故事就写得差不多了。
    初三日的夕阳下,二人又将整理好的故事誊写到书本上。做好这一切,看着这些天的成果,他们都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南南,终于,终于完成了这一册,多亏有你。”邓书城拿起完本的书,心情有些激动,“只是这个书名该如何取呢?”
    百里南忽然想到他之前那本话本子的着作人名,不由地笑出了声:“我倒是不担心你的书名怎么写,倒是对你的着作人名有些好奇,为何你会叫无脸居士呀?”百里南实在不解,如此温文尔雅的人,怎么会取这个名字。
    邓书城脸上的笑意逐渐变为尴尬:“这个故事有点儿血腥......”
    “我不介意。”见邓书城有些为难,百里南反而更加好奇了。
    “那好,我说了你可别笑我?你若是保证不笑我,那我便说给你听。”邓书城也不是不愿说,只是这其中的故事的确有些难以启齿。
    “行,你说吧,说完,我待会儿请你吃晚饭,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