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无法翻身
作者:木头做的十二月   何愁南北不知音最新章节     
    到了江羽七的宅邸后,门房将百里南引至茶室,她见没人,便行至茶室挂着的字画前观摩了一下。
    观摩完,正准备前去坐下,便见一人影冲进来,她都还没看清来人是谁,便被紧紧抱住,来人搂着自己头的手带着颤抖,许久之后,才传来他哽咽的声音:“南儿,你吓死我了。”
    她嗅着他胸前的味道,眉头微蹙,柔声道:“关北轩,你快放开我,我要喘不过气了。”
    关北轩松开她后,又握起她的手瞅了瞅,瞅完松了一口气。
    百里南发现他满脸都是疲惫之色,脸上的胡茬又冒了出来,她抬起手捧起他的脸瞅了瞅,疑惑道:“关北轩,你不洗澡就算了,是不是连脸都好久没洗了?”
    关北轩眨巴了两下他布满血丝且泛红的眼睛,像个做错事的孩童一般垂下头,不好意思道:“南儿,你坐在此处等我一下,我先去沐个浴。”
    关北轩刚去沐浴,肖方尘前来,与百里南对坐在茶案处。
    他接过百里南斟的茶水,礼貌道:“多谢。”
    百里南心生疑惑,问道:“肖方尘,你为何会在此处?”
    肖方尘轻抿一口茶水,缓缓说道:“近日发生了一些事情,清璃她失踪了,我前来请江羽七他们帮忙寻找。”言罢,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
    百里南微微点头,握着茶杯,凝视着杯中的茶水,思绪有些飘忽不定。
    这时,肖方尘霍然起身,行至门外,百里南见他连招呼都不打一声,不禁有些惊愕,但也并未多想。
    须臾,他又折返回来,刚坐下,关北轩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回到茶室,见他二人对坐,脸上流露出一丝不悦。
    百里南见关北轩衣着整齐,胡须也已剃净,惊讶道:“关北轩,这才一盏茶的功夫,你不会只是在水里过了一遍,就站起来了吧?”
    关北轩在她身旁坐下,将手中的沐巾丢给她,嘿嘿笑道:“怎么可能,我可是用了香胰子的。”说着将胳膊伸到她面前,“你闻闻,是不是香的?”
    百里南闻了闻后,掩嘴轻笑,点点头,随后拿起沐巾帮他搓揉头发。
    肖方尘看到这一幕,有些不自在地站起身来,躬身告辞,关北轩连忙挥手道:“肖兄,慢走。”
    百里南暗地里掐了他一下,又小声呵斥道:“头偏一点儿,够不到了。”
    随后,关北轩又将这些时日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询问了她这段时间的经历,她除了自己跳崖的事情,其余的都如实说了。
    关北轩恶狠狠道:“我就知道是那小人,待找到证据定然让他无法翻身。”
    当百里南将关北轩的头发擦得半干之时,江羽七恰好前来,询问了百里南的情况后,敛着怒气道:“他也太猖狂了。”
    随后又与关北轩分析,为何他们要了信,却又将那信付之一炬。看来那信确实猫腻挺大,或许是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如今他们虽然已经交出原信,但好在他们抄下了信中的内容。
    百里南思及被关在那山庄时,那些小厮的异样,便将此事说出,几人分析一番,又是桶又是碗的,定然不是为了喂食动物。
    江羽七收到了谷齐林的回信,他道确实不知信的踪迹,不过他认为那船老大定然早就死在了邓书和手里。他仔细分析了下,当初船老大给他的那封信,虽是他的笔迹,但细想下来,风格有异,船老大在之前的信中从不称呼邓书和的原名,可那封信中却是直呼其名。
    ……
    中秋佳节,本是阖家团圆之日,天上人间皆是一团和气,看似寂静的邓府却被重重官兵包围。
    府内的一方小院儿中,灯火通明,红纱满屋的室内,乐姬奏着艳曲,舞姬娇笑连连,邓书和以最舒适的姿势躺在榻上,旁边的香炉里飘着袅袅香烟。
    舞姬拈起一颗剥了皮的葡萄,送入邓书和口中。邓书和握住舞姬纤细的手臂,将她拉入怀中,惹得舞姬一声娇喘。
    江羽七带着大理寺的人,在门房的带领下,去到邓书和所处的房门外。门房扬起颤抖着的手,敲响房门,内无回应。
    江羽七将门一脚踹开,乐声戛然而止,舞姬惊叫连连,满屋的女子都惊慌地寻着蔽体之处。江羽七见此,蹙着眉深吸一口气,对手下人沉声道:“将邓书和收押。”
    邓书和却只是冷笑一声,将怀中女子推开后,自己缓缓站起身来,张开双臂任由他们将自己架起。与江羽七擦肩而过时,唇角却是一抹释然地微笑。
    最终,妇人之子承认了当初指认关北轩贩卖私盐乃是受人指使,指使之人用重金收买了他们几人。事后,他们仅仅被关了一个月便被放了出来,出来后每个人都收到了一封威胁信,信中扬言若是他们说出了不该说的话,就会连累家人。一时之间,众人纷纷四散而逃。至于指使他们的人是谁,他们一概不知。
    江羽七带人从之前关押着百里南的那处山庄旁边的一座山洞中,解救出了那些被关在地牢中的盐矿开采工人。这些工人皆被割舌、断肢断臂,惨不忍睹。
    然而,那处宅子的主人并非邓书和,而是一个外地人,根本查不出其踪迹。他们寻去之时,丫鬟仆从也早已不在,洞中之人皆饿的啃食泥土。
    不仅如此,在邓书和的宅子中,还搜出了大量的假盐引,以及大量与邓家生意收入对不上的金银钱财,其数额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邓书和虽然已经招供,但他只承认自己贩卖私盐的事情,对于私开盐矿和陷害关初的事情,他一概不认。他还言道贩卖私盐皆是他一个人之过,与家人无关,自己愿意认罪认罚。
    封府、下狱、获刑,牵连家人,邓书城被贬,邓大善人卧床。这一系列的事情虽然进展得异常顺利,但却透着种种诡异。
    在邓书和被抓一周后,埴县的大小街道上都贴满了关于邓书和贩卖私盐缘由的黄纸。黄纸上说,邓书和贩卖私盐全是为了埴县,因为京琼运河的堤坝已然撑不过明年。
    若是堤坝决堤,埴县将会被淹没,受灾的将会是千千万万的埴县百姓。他本想重建京琼运河的堤坝,但是重建款项数额巨大,官家又不拨款,如此巨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集齐,所以他只能出此下策,实在是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