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家宴(1)
作者:寡欢太叔   靖难再现,这次我是朱允熥最新章节     
    家宴,就在马皇后的坤宁宫。
    一路,朱允熥引着朱棣过去。两人,并未多说什么话。而且,朱棣显得,要局促许多。甚至,他有意的去瞥开目光,看向别处。
    朱允熥走在前头,几次都能感受的到朱棣的目光。
    回头去看时,朱棣已经是瞥向了别处。几次下来,朱允熥全身的不自在。
    “四叔在看什么?”朱允熥试着叫了一声。
    朱棣回过神,目光不自觉的聚焦在自己的这位侄子身上。
    自己这才发现,许久不见,侄子好像又长高了不少。身子,也壮实了许多。愈发的,像朱标小时候那般,英气逼人。
    小时候,兄弟几个,总是喜欢围在朱标身边。
    他们的这位大哥,更像是自己的家乡。学业、吃穿,全都由大哥带着。
    “你长高了不少。”
    朱棣的目光,变得柔和许多。
    曾经,他最喜欢的就是朱雄英与朱允熥这两个侄子。
    朱允熥笑了笑,“四叔说的是,侄儿在京城,在皇爷爷身边,吃的好喝点好。只是四叔,久在边疆,许久不见侄儿,自然觉得侄儿大变了样子。”
    朱棣撇嘴,给个杆儿,你还往上爬的欢实。
    到坤宁宫门口,朱棣顿了顿,有些难以迈出步子。伸出脑袋,一眼与朱标对视上了。
    朱标快步走过来,拉着朱棣往里走,“咱们朱家的大功臣回来了。”
    耳边奏乐,鼓瑟齐鸣。
    这些声音,朱棣听着扎耳朵。他深吸一口气,憋了许久,喊出那一声,“大哥。”
    朱标愣了愣,如往日那般,笑着把朱棣拉进去,“爹在前头等你呢,爹可是说了,老四不回来,今儿不准开席。瞧瞧,你面子多大。快去,爹今儿准你坐在他旁边。”
    朱棣讪讪的走过去,坐在朱元璋身边的垫子上。
    “啥时候回来的。”
    夹一口菜送进嘴里,朱元璋问的十分不经意。
    “刚进城,就过来了。”
    朱元璋盯着前方,也不去看朱棣。
    这样,反而让朱棣如坐针毡。他不知道,自己的所为,是不是又触怒了龙颜。
    “这酒不错,尝尝。”
    朱元璋把酒盏推到朱棣面前,后者提起,也只呡了一小口,就匆忙放下,再次坐的端正。
    “喝完咯!大男人喝酒,还匀个几遍?”朱元璋呵斥一句。
    吓得朱棣,将盏中酒,一饮而尽。
    见此,朱元璋才又笑了,“这就对了,婆婆妈妈的,你在北平也这个样子?来,咱今儿亲自给你斟酒。咱朱家的大功臣,今儿可得让你喝个舒坦不是。”
    再一杯下肚,朱元璋再给倒满一盏,上下打量一番,“伤着了没。”
    “没。”朱棣摇摇头,“反倒是赵思礼,又瘸了一条腿。这回在大宁府,也多亏了赵思礼。不然,儿臣身上,指定是要挨上几刀的。好几次,都是赵思礼,替儿臣去。在大宁府,儿臣更像是个主帅了。”
    朱元璋咂嘴,不经心的吃一口菜,“赵思礼,是你侄儿,特地放在你身边的。他那几年,做常遇春的护卫。再到你身边,倒也算是老本行。”
    ...............................................................
    儿孤管不得,你们自求多福吧。孤只是个吴王,还没那么大本事。”
    这些年,淮西武将们,欺压百姓的事,不在少数,却也没出过人命。大伙心里头都清楚,百姓是他们皇爷的一道红线,逾越不得。
    这地方,阴凉处不少。可那几个人,特地找的面阳处跪着。浅浅的一层热浪,从地面升起。
    朱元璋哼了一声,管也不管,背身进屋。坐在榻子上时,瞧见朱允熥还站在门口不动弹,眉毛一横,“你看啥呢,过来!”
    “这前元,才过去十六年啊。这些人,就都忘了,自己是怎么被逼的去投军的。”
    说着,朱元璋眼眶竟然湿润了,他突然闭紧双眼,手拍了一下,“让徐达和他儿子进来!”
    朱允熥看着徐达,心里升起一阵悲悯,“皇爷爷,无论是国法还是军法,都该是打板子。”
    徐达不忍去看,别过脑袋,“狗日的,你这小崽子。若不是看在皇爷面上,老子今日非把你打死不可。
    地上趴着徐增寿,还有徐达跪在旁边。朱标行了礼,就去扶徐达,“魏国公,您起来说话吧。”
    说到这儿,朱元璋反倒是冷笑起来,“怎么,听你这话,你倒是没错了。你既然没错,那就是咱错了!”
    “来人,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景隆,罚俸半年,将凤阳家中所有耕田,悉数退还。”
    朱元璋摆手,“咱定下来了,不必再多说。大明律中,欺压百姓致死,死罪。咱收回铁券,理所应当。”
    就在刚刚,老皇爷刚刚骂了人,收了两家的御赐铁券。虽然没了别的责罚,但单单这一条,就已经够重了。
    李景隆如蒙大赦,赶紧摸来黄梨鼓木墩,抽到自己屁股底下,“臣谢殿下。”
    整个淮西勋贵,如同一块铁板。他们深知,法不责众的道理。因此,他们做事时,都会一块儿去做。
    李景隆正抹着眼泪,闻声一愣,自己也有些呆住,“殿下,臣在呢,您说。”
    朱允熥笑道,“写的你家名字,还能飞了不成?牌子就放在东宫,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再给拿回去。”
    而占地的淮西勋贵中,常家所占最少。因此,今日之事,常家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
    管家拦住李景隆,“小公爷,对不住了。我家二爷说了,常家今日,概不见客。小的得罪您了,您请回吧。”
    常升笑着拍拍胸脯,“那是,三爷和常家,可非同一般。常家上上下下,都唯三爷马首是瞻。”
    被常升一路搀扶着,朱元璋走的倒是也不急。坐在池塘边上的石长凳子上,吹着和煦的风。
    常升就像听故事一样,有些入神,“皇爷,您这么笃定,陈友谅不会动那十五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