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事理
作者:寡欢太叔   靖难再现,这次我是朱允熥最新章节     
    常福是武将,却也是常遇春身边,不可多得智囊。与谋士相比,常福不如。但常遇春能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上,稳坐勋贵第一把交椅。
    靠的不仅仅是军功,还有常福的脑子。
    要知道,徐达的军功,不比常遇春少。更甚,第一个进元大都的人,就是徐达,而非常遇春。
    但常遇春与无法二人,朱元璋更喜欢常遇春。
    表面憨厚,做事做绝。
    杀俘、虐民,这些种种,都使得常遇春在军中、朝中威望不如徐达。
    但也就是这样的常遇春,朱元璋才能把心放肚子里。一个在朝中根基不深的人,能倚仗的,就只能是皇帝。
    这些,这都是常福教的。
    因此,李景隆说的这些,常福完全听的明白。只是,他还有些不懂的是,为何朱允熥还要匆匆召常升进宫呢。
    常福抱拳行一个礼,“多谢曹国公了。”
    屋内陷入安静,李景隆自顾自的喝着茶、吃着果子。
    而常福,一副若有所思。
    刚刚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撞击着常福的内心。
    “不懂?”
    见此,李景隆挑了挑眉。越是这样,李景隆就越是觉得,常家大不如前。
    常福摇摇头,“曹国公,果真如您所说。那常家,岂不是万劫不复。如今,常家所指望的,就只有三爷。若三爷也不待见常家,常家又该如何。”
    凝神沉思了大半个时辰,李景隆才回过神来。
    勋贵互相倚仗,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尤其是在皇家的事上,更是铁桶一块。
    李景隆深知,常家会不会出事,从来都不在朱元璋,也不在朱允熥。而是在朱元璋与朱允熥之间的那个人,朱标。
    说到底,朱允熥是因为他的朱标的嫡子,才如此得宠。
    大明朝任何一个人的生死,都不过是在朱标的一念之间。只不过,这个太子,素来以仁厚待人。
    “吴王,这是带着开国公,去见太子了。”
    半天,李景隆才说出这么一句。也只有这个可能,才能解释,为何在这个节骨眼,常升会这么着急的进宫。
    常福没有多说,眼中的担忧,却更重。
    “曹国公,您与我家老爷,素来交好。岐阳王与开平王,那也是一块儿带过兵、打过仗的。咱们两家...”
    话未说尽,李景隆抬手打断。
    “这我知道,不单单你常家在凤阳有二房,我家也有。皇爷若是狠下心来,把二房都给端了,你我都得断了这份亲戚。只是...”
    只是,朱允熥将李文山带到京城,让李景隆,给安排一份生计。
    这也是在向朱元璋求情,这些人的二房,我要用。
    想想也是,朱允熥身边,都是勋贵们。而勋贵们的二房,挑出几个读书的,就能很好的填上文官的空缺。
    说到底就是,朱允熥缺人用。
    想明了了,李景隆忽然就笑了,“放心吧,太子仁厚,吴王又念着咱们。咱们有些分寸,心里有着,吴王就是吴王,别总当三爷。三爷叫着是亲近了,可叫多了,也容易把自己给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