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礼部官员神态各异。话入了耳朵,却只有一个人出面表态。
“臣一定帮着吴王殿下,召各国使臣觐见。”
说话的是新晋礼部侍郎陶培轩,新进朝廷的,往往都没与什么人结伍。对于陶培轩而言,伺候好面前这两位,让他们高兴了,才是重中之重。
听到只有一人说话,朱元璋的脸色不禁沉了下来。
他再环视一圈几人,怔了怔神,转身坐在御案边上,“就这么着吧,打今儿起,礼部全凭吴王调遣。除非,咱有新的旨意到了。不然,吴王说啥,你们都照做就是了。”
“记住,这帮子异邦人,都想着从咱这儿抠出点东西来。东西,咱可以给。但,也别什么都给。给了东西,喂出个白眼狼来,咱拿你们是问。”
这一次,趁着朱允熥的生辰,朱元璋有意让朱允熥,好好的露一露脸。
顺带着,也敲打敲打周围这些番国。
“咱累了,你们去吧。”
从永安宫出来时,朱允熥还觉得不可置信。
上一次见这些外蕃诸国时,来的使臣不多。而且,多数自己也都没见着。
而这一次,周围一共四十二个国家,或是使臣,或是王子。甚至还有,国王亲临的。
“陶大人...”朱允熥冲陶培轩招了招手。
那边,从永安宫出来时,陶培轩就远远的站在墙边,等着朱允熥叫他。
他是礼部官员,又是侍郎。
说到底,也得由他领着,到礼部去面见各国使臣。其中还有许多的细则,也需要与朱允熥商议待定。
陶培轩整理官服、官帽,迈着小步子走过去,“吴王,您说,臣听着呢。”
“这次,一共来了多少人。”
“回殿下,一共是四十二个国家三百六十六人。其中,还有四个王子。陛下先前已经有了旨意,这些王子,一律以郡王之礼相待。”
人不少!
这是朱允熥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反应,大明朝开国时,外国使团,一共也才来了一百多人。
不过,往日也不同今时。
大明建国,有好些个外蕃之国,想着摆脱中原王朝对他的控制。
其中,闹得最欢的,就是交趾。
在大明朝,它叫交趾。可在他们送来礼部的文书中,可是称自己为陈朝。这意思,就是想与大明,平起平坐。
“交趾派人来了没。”
北边安稳了许多,南边就又开始闹腾了。无论南北,在这几十年里,都是大明朝的心腹之患。
陶培轩猜着朱允熥要问到交趾,心底不禁叹气:这位吴王,也是不安分的主。
“来了,交趾派来的是礼部尚书。”
朱允熥冷笑,“一个小小的交趾,哪来的礼部。别的国家,送来的都是文书。唯独它,送来的是国书。”
文书,有着汇报请旨的意思。
而国书,则是国与国之间平等的书信往来。
“走吧,咱们往礼部去。皇爷爷既然说了,那我就得招待好他们。毕竟,这地主之谊,还是要尽好的。”
“这个交趾送来的人,把他们安排进朝鲜的驿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