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泰西攻略——布尼塔尼亚
作者:和国宝夺笋失败   穿越古代,经商失败的我只好造反最新章节     
    大夏四年九月,秋风渐凉,大夏远征军浩浩荡荡地向着泰西洲剩下的三个大国发起进攻。
    他们的目标是与大夏军最近的是布尼塔尼亚国和卡尔萨德国。两个国家就像等待被征服的猎物,静静地躺在大夏军的面前。
    大夏军的进攻计划从九月持续到十一月,这段时间虽然并不算长,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尽快攻占一个国家,如果不成功,至少也要争取夺取更多的土地。然而,选择攻打哪个国家成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理论上,直接攻打卡尔萨德国是最明智的选择。毕竟,布尼塔尼亚国的领土比卡尔萨德国大两倍,国力也更为强大。
    然而,卡尔萨德国的地形复杂多变,大多数地区都是崇山峻岭,如同一道天然屏障。如果选择攻打卡尔萨德国,大夏军很可能面临着艰苦的战斗。
    相比之下,布尼塔尼亚国虽然国力强大,但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坦的平原,只有少部分地区是起伏的丘陵。这个国家看似没有天险可守,却因此成为了大夏军的目标。大夏军希望能够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展开进攻,迅速击溃布尼塔尼亚的抵抗。
    于是,大夏军开始了对布尼塔尼亚国的进攻。士兵们整装待发,骑兵队伍如同黑压压的洪流,铠甲闪烁着寒光,步兵队伍则严阵以待,手持利刃,威风凛凛。他们脚踏着坚实的土地,怀揣着胜利的渴望,向着前方奋勇冲锋。
    布尼塔尼亚国的平原上,风吹过金黄的麦浪,阳光洒在广袤的土地上,如同一片金海。农民们正在田间劳作,他们身穿朴素的衣物,汗水滴落在肮脏的额头上。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一场战争即将降临,他们的安宁将被打破。
    在布尼塔尼亚国的首都,一座宏伟的城堡屹立在平原上,它的城墙高耸入云,厚实坚固。
    国王坐在城堡中央的宝座上。他知道大夏军的威胁,但他决心保卫自己的国家,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绝不退缩。
    布尼塔尼亚国的军队整装待发,他们的盔甲闪烁着银光,长矛和弓箭整齐地摆放在一旁。
    大夏军和布尼塔尼亚国的军队即将在这片广袤的平原上相遇。
    ............................................................
    大夏军对布尼塔尼亚国的攻势浩大而庞大,总共分出去三路大军。每一路都有八万三千多步兵和四万人的骑兵组成,三路大军总共三十七万战兵。携带着沉甸甸的武器盔甲,他们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广袤的土地上,气势磅礴。
    大夏军的三路军队的主将分别是杜成栋、马成林和梁成华。这三位主将都是老将了,基本没什么问题。
    九月初七,杜成栋部军队先对布尼塔尼亚国的边线守城巴伦包城发动攻城。
    这座城池坚固异常,城墙高耸入云,厚实坚固,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巴伦包城的布尼塔尼亚守军早有准备,面对大夏军火炮轰城的时候,他们都躲在掩体后面,等待炮声停下,才纷纷登上城墙,准备进行防守。
    而一旦大夏军步兵靠近城墙,用线膛燧发枪对着上方射击。
    布尼塔尼亚守军。又会躲到墙后面。布尼塔尼亚守军并不满足于仅此,他们还会迅速躲到墙后面,凭借感觉往下扔石头、滚木,试图阻拦大夏军攻城的脚步。虽然这种做法效果不佳,但却能减少伤亡,让大夏军士兵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前进。
    大夏士兵确实有两次成功攻上城墙,但是布尼塔尼亚守军损失并不大,凭借着齐心协力,他们将爬上城墙的大夏军都一一打了下去。这场攻城战异常激烈,双方你来我往,你死我活,士兵们奋勇争先,血染战场。
    杜成栋不想浪费太多时间,于是命令炮兵不计消耗地对城墙开炮,争取多轰炸两个口子。
    炮火轰鸣,烟尘弥漫,城墙上的布尼塔尼亚守军被炮火所激,不得不四处躲避。
    同时,杜成栋又对后方派出传令兵,要求后勤民兵部队多运送火药和炮弹来支援前线。士兵们紧张而忙碌地奔走在战场上。
    整个战场上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气息,士兵们奋勇杀敌。
    战场上的景象让人心潮澎湃,大夏士兵们的战意高昂,誓要将布尼塔尼亚国攻破。
    ............................................................
    马成林领着庞大的大夏军队,汇聚了十一万三千多名勇士,决心直接翻越亚新格山脉,奔向布尼塔尼亚国的加纳舌吕城。
    九月初七,马成林带领着他的队伍踏上了征途。
    他们穿越山脉的道路艰险而崎岖,蜿蜒曲折的山道上充满了巨石和陡峭的悬崖。寒风凛冽,云雾弥漫,整个山脉仿佛被一层神秘的面纱覆盖着。马成林带领着战士们艰难地攀爬着,呼吸急促,背上背着沉重的行囊,脸上挂着汗水和坚毅的表情。
    终于,在九月初九,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眼前是的城墙,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行。
    城墙上的烽火台冒着升腾的烟雾,远处传来了守城士兵们的喊杀声,仿佛在警告着来者的威胁。
    大夏军展开了火炮的行列,炮声轰鸣,火焰喷薄而出,瞬间将城墙映红。炮弹砸在城墙上,激起了巨大的碰撞声和烟尘,城墙上出现了碎石和断壁残垣的痕迹。烟雾弥漫中,大夏军的步兵们如同疾风般冲向城墙,他们手持火枪,脚踏战靴,目光坚定,毫不畏惧。
    加纳舌吕城的防守并不像巴伦包城那般坚固,城墙上的箭塔和士兵们的抵抗显得有些薄弱。在大夏军的猛烈攻势下,城墙开始摇摇欲坠。士兵们发出咆哮般的战吼,用炸弹破坏城门,城门终于崩溃,大夏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
    布尼塔尼亚守家的士兵们也试图奋勇作战,但面对大夏军的铁蹄,他们显得有些不堪一击。
    剑光闪烁,刀刃劈砍,战场上弥漫着鲜血和残肢断臂的味道。布尼塔尼亚守家们挣扎着,但最终被大夏军全部斩杀,无一幸免。
    而布尼塔尼亚的平民则被大夏军抓捕,成为了下一战的炮灰。他们被迫拿上布尼塔尼亚守军遗留的武器,成为了战场上的牺牲品。他们的目光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但却毫无反抗之力。
    马成林带队穿越山脉的艰辛导致了后勤运送的困难,但他并没有选择绕路,而是选择了节省时间。他知道,每一颗炮弹都至关重要,将决定战争的胜负。
    他也不想多等于是为了节约点炮弹,只能想出这种老办法。
    ............................................................
    大夏军梁成华带领着八万三千多步兵和四万骑兵,浩浩荡荡地行进在茂密的丛林中。
    梁成华的攻击目标是布尼塔尼亚国位于其比湖附近的米奈希尔堡垒。
    米奈希尔堡垒位于其比湖的东北方向。
    梁成华想要攻击米奈希尔堡垒有两种选择,一个是直接直线出发进攻米奈希尔堡垒南面。还有一个就是绕远绕过其比湖,从西面攻击米奈希尔堡垒。
    正常来讲应该尽快出发走直线,毕竟对面布尼塔尼亚的守军都知道大夏军要对他们发动进攻的早有防备。但是杜成栋对着布尼塔尼亚国的巴伦包城发动攻城。率先吸引了布尼塔尼亚国守军的注意。
    于是梁成华打算打一个信息差,直接绕路而行,夜袭米奈希尔堡垒西门。
    梁成华部出发的时间稍微早一点,九月初六大军开拔。
    茂盛的绿叶遮蔽了天空,阳光只能隐约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给整个丛林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
    梁成华身穿青色布面甲,高大威猛的身材在丛林中显得格外威严。他的双眼炯炯有神,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他知道,米奈希尔堡垒就在其比湖的东北方向,只要能够顺利抵达目的地,胜利将会属于大夏军。
    兵马行进的脚步声在丛林中回荡,梁成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紧随其后,步伐有序而坚定,他们的身上散发着战斗的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梁成华的军队终于踏上了离米奈希尔堡垒不远的山脉。山脉峻峭险峻,高耸入云,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梁成华站在山脉的顶峰,远眺着目的地,心中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夜幕降临,星光点点,梁成华指挥士兵们开始夜袭行动。他们绕过其比湖,悄无声息地穿越黑暗的森林,如同一支隐形的利箭。月光透过树叶洒下,勾勒出士兵们的身影,他们步伐轻快,如同猎豹般迅捷。
    九月十一。
    终于,米奈希尔堡垒的轮廓出现在梁成华的眼前。守军并没有察觉到大夏军的临近,他们在堡垒内巡逻着,毫不知情。
    梁成华下令士兵们展开攻击,一时间,弹雨密集地射向堡垒,刀剑交错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夜空。士兵们奋勇冲锋,如同猛虎扑食般,勇往直前。
    堡垒内的守军终于察觉到了危机,急忙举起长矛和剑,奋力抵抗。战斗的火焰熊熊燃起,士兵们的呐喊声和刀剑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
    梁成华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对决。他的身手矫健,招招凌厉,每一次挥剑都能将敌人击退。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经过一夜的激战,黎明的曙光终于照亮了米奈希尔堡垒。大夏军的旗帜在堡垒上空飘扬,守军败退,堡垒沦陷在大夏军的手中。
    ............................................................
    经历了连续两天的激战,犹如无尽的火焰般的炮火轰击,巴伦包城仿佛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洗礼。烟雾弥漫的战场上,杜成栋站在高地上,凝视着城墙上的敌军阵地。
    周围的战士们全副武装,每个人都散发出一股坚定的战意。
    杜成栋挥动着手中的宝剑,他身边的战士们也纷纷进军攻城。随后战斗声与金属的碰撞声不绝于耳。
    巴伦包城的城墙上,布尼塔尼亚军士兵纷纷倒下,血肉模糊的画面映入眼帘。
    城墙上的防御工事被炮火摧毁,瓦砾四溅,烟尘弥漫。城中的布尼塔尼亚军开始恐慌,他们的战线开始岌岌可危。
    马上,城门被破了,杜成栋率领的部队涌入城中,仿佛一股洪流般汹涌而入。
    最终,巴伦包城的最后一处布尼塔尼亚军阵地被攻陷,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经历了这场战斗,杜成栋带领的部队攻下了巴伦包城。再把敌军尸首铸成京观,再将全部布尼塔尼亚人杀光留下驻守民兵之后。杜成栋率领部队向北杀去。
    ........................................
    很快,布尼塔尼亚国的高层接连收到惊人的噩耗。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大夏军以惊人的速度攻下了布尼塔尼亚三个城池,如同狂风般席卷而过。城池的高墙被摧毁,城内的居民被迫逃离,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
    而不仅仅是城池,大夏军的民兵还占领了周边的森林湖泊和村镇。
    布尼塔尼亚的人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他们曾经以自己的国家为傲,但现在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被夺走。
    布尼塔尼亚高层们面对着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助。他们焦急地思考着解决的办法,却感到束手无策。
    然而,面对着强大的大夏军,布尼塔尼亚根本打不过。
    布尼塔尼亚的人们绝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就擒。他们虽然没能力与大夏军正面抗衡,但他们想着自己还有其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