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人口
作者:八字牙膏   炒股改命:我的股神小富婆最新章节     
    “那你现在能想明白为什么我要投资医药了吗?”吴三千问。
    “医药行业有确定性?”李修然皱了皱眉,跟着刚才吴三千的思路,他很自然就想到了这一点。
    “不错。”吴三千点头说,“这就是我投医药的原因。”
    “但前辈,我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医药就会有确定性?”
    “你真想不明白?”吴三千微微摇头,略有失望地说。
    李修然又想了一会儿,但还是想不出其中的道理。
    “因为人口具备确定性。”吴三千说,“人口结构的改变是绝对确定的。”
    “人口……”
    “不错,你想想未来,未来的人口会如何变化?”
    这个问题李修然没有仔细想过,但他确实从网上看到了很多关于“老龄化”的描述。
    “年轻人不愿意结婚。”
    “结婚后不愿意生小孩。”
    “部分地区幼儿园关闭。”
    “各地陆续进入老龄社会。”
    诸如以上的新闻不少见,老龄化看起来并不是对未来的猜测,而是目前已经发生的事情。
    而且根据他自己的观察,也能证明这一点。他所居住的这个社区附近,老年人已经比从前多了不少。
    “你有了解过人口结构的变化吗?”吴三千问。
    李修然摇了摇头。
    他能说出“老龄化”,但对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却了解不多。
    “那太可惜了,你居然对这种趋势没有一丁点儿认识。”吴三千说,“不管是炒股、创业亦或是别的投资,关注人口变化都是重中之重。人口决定一切。”
    “前辈是说,老龄化会深刻影响未来的社会?”
    “甚至会重塑社会。”吴三千说,“小李,在你的观察中,你觉得老年人和年轻人有什么不同吗?”
    “太不同了吧?”李修然说,“很多年轻时能做的事情,当岁数上去以后,做起来就很困难了吧?”
    “能举几个例子吗?”
    “比如年轻人蹦夜店,老年人很少蹦。年轻人喜欢吃香喝辣,老年人更喜欢清淡点的食物。”
    “那是不是年轻人一般不怎么生病,而老年人生病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吴三千问。
    “肯定啊!”李修然想也没想地说,可话刚一出口,他就一下子意识到为什么吴三千会那么重视医药。
    “前辈,你是说老年人生病这件事是确定的?”李修然恍然道。
    “生老病死,这是最基本的规律,谁又能说自己不会生病?”吴三千说,“特别是上了年纪后,身体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毛病。”
    这个事实有些残酷,但李修然也承认这就是现实。
    他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虽然他们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父亲有高血压,母亲心脏也有点毛病,这些他都知道。
    “人老了就要生病,就像汽车开久了就要出问题一样。这是百分之百会发生的事情,这是绝对的确定性。”吴三千说。
    “还真是。”李修然点了点头,他已经开始接受吴三千的这番说辞。
    “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在健康方面的开支自然会增多。这是人口结构决定的,是确定的,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吴三千说,“小李,你了解目前的人口结构吗?”
    李修然摇了摇头,他只知道老龄化,但具体的程度他确实没有了解过。
    “下面我给你一组数据,你就能知道我为什么现在要投资医药股了。”吴三千说,“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大概约有2亿人左右,而到了2040年前后,这个人数会达到3.6亿人,到了2050年上下,会达到惊人的5亿人以上。
    也就是说,未来的医药是一个服务5亿人的市场。你知道5亿人有多少码?你知道这个市场有多大吗?”
    李修然甚至咽了口唾沫,听到的5亿人时,他还是吃了一惊。
    “关键是,这并不是预测,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结构注定会发生的变化。”吴三千说,“比如你今年60岁,那明年你一定是61岁,不会变成59岁,不会越活越年轻,这就是确定性。”
    “确定的不能再确定了。”李修然感叹。
    “而且更关键的是,人们在健康方面的支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成指数倍增加。”吴三千说,“可能你在60岁以前一次病都没生过,但过了60岁,可能你一年的医疗开销就超过了过去60年。这就是年龄带给人的变化,谁都无法改变。”
    这一点李修然还不能深刻认知,毕竟他还是个年轻人。但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他能理解。
    “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我国的生育高峰,后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生育率开始降低。”吴三千继续说道,“而就是生育高峰的这群人,目前正陆续步入了老龄化。你说说看,人们对医药的需求是不是越来越多?”
    “确实是越来越多。”
    “换句话说,医药行业在未来一定是一个蛋糕越做越大的行业。”吴三千道,“如果我们选择这个行业里的公司进行投资,选择行业里具备潜质的公司投资,那是不是就可以享受到这一波必然到来的医药消费?”
    “是。”李修然信服地点点头道。
    “到此为止,大层面的行业就选定了。接下来无非是看投资什么病,投资什么药。”李修然说,“是投资内科药还是外科药?是投资中药还是投资创新药?内科里面哪些科室需求更大?如果能对这些疑问也有深刻的认知,那我们的投资范围是不是会缩的更小?”
    “您的意思是,在医药行业里再选择具有更大爆发力的细分领域?”
    “不错,就是这个意思。”吴三千点点头道,“从大到小,从行业到公司,根据数据筛选一轮,根据常识做做判断。那么该投资什么股票,什么样的公司更有潜力,就不难选择出来了。”
    “那前辈,您更看好哪一个细分呢?”李修然越听越来了兴致,他冥冥中有种预感,他真觉得吴三千说的似乎真的是一次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