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布哈林
作者:几岁又轻狂   当世界正年轻,群星闪耀之时最新章节     
    他,是费伦之火中非常复杂的一个人。
    他是伊里夫政治上的敌人,又是伊里夫最坚定的拥护者。
    他是费伦之火忠实的战士,又是费伦之火决策的绊脚石。
    他是一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妄想家。
    之前我们说了,达维奇的思维很不切实际,但布哈林更甚于达维奇。
    如果说伊里夫和约瑟夫是脚踏实地的老实人,那么达维奇就是那个不老实的,而布哈林,他想一步登天。
    下面是李胜的原话:
    “我想,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什么人是老实人?马恩、伊里夫、约瑟夫是老实人,科学家是老实人。
    什么人是不老实的人?达维奇、布哈林、陈先生、张是大不老实的人,为个人利益为局部利益闹独立性的人也是不老实的人。
    一切狡猾的人,不照科学态度办事的人,自以为得计,自以为很聪明,其实都是最蠢的,都是没有好结果的。
    我们党校的学生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一切无原则的派别斗争,都要清除干净。要使我们全党的步调整齐一致,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我们一定要反对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
    有许多人接触过达维奇和布哈林的思想,认为他们是对的,觉得他们接手北辰联邦是更好的选择。
    我说,这是不对的,他们将一个过于具有理想主义特色的东西拿到了现实,但这是无法实现的,甚至理论基础都算不上。
    某些人就是吃饱了撑的(包括之前的我自己,所以我非常理解他们犯了什么错误),觉得社会应该更加完美一些,不应该存在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对于不公平的现象感到愤怒和不满。
    然而,要实现这样的完美状态需要一定的现实基础。目前,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足够的条件来消除所有的违法犯罪活动。
    先让百姓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以封建时代的小农经济为例,它与费伦之火时代有着巨大的差距,这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甚至我们还不能确定到底要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实现向费伦之火主义的转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当然,抛除布哈林和达维奇过于脱离实际的想法,这两位无疑都是坚定的费伦之火战士,他们都可以为了革命牺牲自己。
    布哈林,是费伦之火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总演习的时候开始初出茅庐,领导学生运动响应革命,布哈林也是在那场革命中脱颖而出,担任了莫思科大区的组织者。
    革命本身没有让这些学生得到成长,但是革命后几年皇帝的镇压才让这些学生长大,而布哈林,正是在这场镇压活动中得到淬炼。
    几乎所有革命领袖都遭到过拘捕流放,布哈林也不例外,他被足足关了四年,出来之后就离开了巨大王国,在国外学习,直到三月革命的之后,他才再次回来。
    在离开巨大王国后,他不断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文章,和其他不同思想的人对线,也是在这段时间,他成为一个思想丰富的理论家。
    在那个时期,他与伊里夫之间的思想分歧逐渐浮现出来。伊里夫对于布哈林搞反对派的做法表示不满,这不仅仅是个人间的冲突,更是两代费伦之火思想的碰撞。
    布哈林年轻气盛、激进冲动,仿佛一头初出茅庐的小牛犊,毫不畏惧地向前冲。他坚信要想将革命进行到底,必须付出一切代价。
    这种激进的态度使得未来网络上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都显得黯然失色。然而,这种极端的理想主义并不可取。
    理想主义,终究是饱含浪漫色彩,这也是他会受到网络上年轻人崇拜的原因。
    布哈林如同一名勇往直前的战士,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但他身后留下了一片混乱和残局,而他自己并没有收拾这些烂摊子的能力。
    他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只顾眼前的胜利,却忽视了后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的行为最终只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尽管两人之间存在思想冲突,但布哈林始终对伊里夫充满了崇拜之情,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伊里夫的狂热粉丝。在革命之前,布哈林就曾写信给伊里夫,希望与他和解。
    布哈林坚信,只有在伊里夫的领导下,费伦之火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所以他就坚定支持伊里夫。
    对于布哈林,达维奇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需要依赖某一个人,必须在某人的领导下工作,并紧紧依附于那个人。”
    这一评价无疑是十分客观的。布哈林固然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但也仅此而已。他既不具备作为一名领导者应有的能力,更缺乏承担领导者所需的心理素质。
    当然,评价这话的达维奇也没好到哪去,有种五十步笑百步的感觉
    一转眼,布哈林已经离开莫思科数年时间。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已是三月革命之后。
    此时的布哈林意气风发,深受年轻人的热烈欢迎,并成功地担任起他们的领导人,荣任费伦之火莫思科大区执行委员会委员。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布哈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度。无论是在费伦之火、工厂公会还是学校,都能听到他激昂慷慨的声音。
    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文章,这些文章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与激情。他不再仅仅是学生领袖,更成为党内领袖的重要成员之一。
    当十一月革命党席卷全国之时,首都并未掀起太大波澜,但莫思科却陷入了一场血腥的屠杀之中。费伦之火的赤卫队与资本主义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真刀真枪地拼杀在一起。
    经过激烈的战斗,最终左派费伦之火取得了胜利。而布哈林作为左派的代表人物,彻底占据了上风,成为费伦之火左派最高领袖。
    这个时候的布哈林,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狂热且近乎偏执的状态之中。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费伦之火迎来了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抉择:是否与意志帝国停战?
    毫无悬念地,伊里夫坚决支持停战。毕竟,无论是巨大王国的人民还是国家本身,都已经无法承受持续不断的战火。他们需要休养生息,重建家园。
    达维奇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不战不和,就这样拖延下去,直到意志帝国最终失败。
    相比之下,布哈林对停战的态度则截然不同。他强烈反对停战,并渴望与意志帝国继续战斗到底,将费伦之火的思想传遍整个费伦大陆。
    这种极端的主张,也成为后来约瑟夫将其定性为叛徒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未来评价的时候,布哈林在这个时期承担了搞笑背景板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也因此收获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支持。
    在这个时候,费伦之火的年轻人们表现得非常偏激。他们被巨大王国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认为同样的策略也可以在其他国家继续推行下去。
    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巨大王国本身的实力已经衰微,国内反战情绪高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策略显得尤为荒谬。
    布哈林坚信,只要得到农民的支持,组织起由农民组成的游击军,就能够赢得这场战争。这一观点或许适用于龙国,但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在巨大王国,这种想法并不合适。
    正如在龙国,直接夺取城市往往会导致失败;而在巨大王国,过分依赖农民力量也是十分危险的,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直到后来,他们和白匪之间的战斗才把布哈林打醒,他们别说解放费伦大陆,自身都没搞定,先把自身局势稳定在说其他吧!
    在与白匪党战斗的早期,尽管局势十分恶劣,但布哈林还十分乐观,但是白匪造成费伦之火的经济问题让他们这群人挠破了头。
    布哈林也开始焦急起来,此时,他就像一个闹别扭的孩子,既想快速解决问题,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好像一夜之间,那些书本上的畅想都变得软弱无力,这些具体而现实的问题怎么解决,课本上没教他啊!
    内战不断拷打着布哈林的信念,布哈林也变得消极起来,最困难的时候,他都以为费伦之火要在巨大王国失败了。
    这也使得布哈林短短几年时间从最极端的左派迅速滑落到右派当中。
    他还撰写了一本书,名为《费伦之火主义abc》,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合适的入门书籍。
    “马恩所做的预言,正在我们眼前变成现实,旧的制度正在崩溃,国王和皇帝的桂冠正在纷纷落地,旧的一切都在一去不复返。”
    书中的乐观主义洋溢于外,我们也可以透过这本书,看到那个最理想的理想主义者布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