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建立启城
作者:冰玉草   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最新章节     
    开始的时候,海无还能跟着族人,去出把力,帮着抓人。
    慢慢的,随着在族中地位提高,他耽于享受,便没了出去风吹雨淋的想法。
    时间久了,日日在族内宣淫玩乐。
    各族逃亡者了解了这个情况,避开有海无坐镇海星氏村寨,四处出击破坏,偷袭外出的海星氏族人,海星氏族人不胜其烦。
    一年多了,清剿的进展非常不顺利,出海捕鱼经常被偷袭,田里种植的农作物也会遭到损坏。
    时间久了,海星氏族里的食物出现供应不足迹象。
    最惨的是那些奴隶,更是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这个冬日里已经有好些奴隶饿死。
    湖氏来交换奴隶的商队到来,算是解决了海星氏的一个大问题。
    他们这次决定出手大量奴隶,最少交易掉两千,以缓解食物供应不足问题。
    这两千奴隶不但能换回大量的粮食,预计还可以多出两三个月的口粮。
    湖氏接了大单,自然高兴,带着首批二百奴隶回到族里,稍作休息便直接前往启氏集市。
    启氏有粮却缺人,听说有两千奴隶可以交易,自然高兴。
    仓库里还有去年的旧粮,再加上今年两季的收成,养这些奴隶应该没问题。
    湖氏才不管启氏给的是旧粮还是新粮,以海星氏的现状,不会挑剔这些。
    带着启氏预付的部分粮食,湖氏又做起了倒手转卖生意。
    湖氏出动全部族中劳力,把最大运力扩大到四五百人,庞大的船队在大湖上来回航行,吓得航行路线上的那些小原住民,都躲的远远的。
    在第二次往返的时候,似乎惹怒了大湖中一名强大生物存在,导致两艘小舟倾覆,死伤数人。
    族里的巫师急急忙忙献上了祭品,投入了好几头牛羊和孱弱的奴隶,才哄好了那位强大生物。
    至此之后,每次过境,都提供些牛羊作为祭品,才安全通过,奴隶就算了,可以换不少粮食,不舍得。
    终于,启氏在春耕前后,陆续交换到这批两千人数的奴隶。
    奴隶们长期吃不饱穿不暖,极度缺营养,身体严重透支。
    启河不会上来就直接压榨,那会死人的,要先让他们好好休养一阵。
    启氏现在给干活儿的人都是一天三顿饭,有米有肉,还管饱。
    半个多月后,新到的奴隶大多数都能下地干活儿了。启氏仁慈,却不养闲人。
    新奴隶到来,就会有部分老奴隶,因为表现优异而脱奴籍,这都是给新奴隶们看的。
    从角湾换来的奴隶,大多是氏族被灭,被俘而变成的奴隶,本身不是作恶多端者,对启氏没什么仇恨。
    这些奴隶经过一年时间的劳动,一部分会优先被赦免,成为二等族人。
    有一些主动攻击过启氏的被俘奴隶,则是按照另外一种更为严苛的奴隶制度,主要是最近袭击过启氏的沧部泰氏。
    这样由一等族人,二等族人,奴隶,三个阶层组成了启氏氏族。
    启氏的人口数已经达到了五千人,变成了越地最大的氏族。经过启氏长老会上的商议,启氏村寨有必要扩建。
    保留原有的村寨,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建。
    原先的内寨由一等族人居住,主要是越地的那些土着氏族。
    新的外寨,环绕内寨,由二等族人居住。
    奴隶们自有单独的居住地,派有专人看守。
    启氏的一等族人,二等族人的生活条件略有不同,包括房屋,吃食,生活用具,都存在着差异化。
    启河制定了二等族人进阶到一等族人的机会,每年有若干个家庭的名额,数量由长老会商讨决定。
    而一等族人如果违反了十分严重的族规,经过长老会审判,也会被贬为二等族人,迁出内寨到外寨居住。
    迁到外寨的族人,全家都会觉得丢人,被人瞧不起,自然谁也不想。
    启氏周边的荒地很多,启氏有人有农具,可以不断的开荒田地。
    按照启河的规划,最远的开荒地块,应该与海螺氏和湖氏接壤。
    新开荒的田地怕来不及种夏稻,只能一边开荒,一边播种。
    到了夏收时分,启氏已经有近两千亩稻田。
    按照亩产将近三百斤稻米,两季下来可以产稻五六百斤,配上其他的食物补充,勉强可以养活三名成年人。
    启河默算了下,稻米是主要的交易货物,目前的这些稻田还是有点少。
    和族长启轲商量后,启河在长老会上,给出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按照万人的标准继续扩建村寨,开荒田地要达到三千五亩以上。
    有了事情做,时间过的就很快。
    又是一年的春天,启氏的田地开荒到了三千亩,村寨扩建也基本完工。
    外寨地方很大,由于时间紧张,建造了很多草木屋做居所。
    二等族人全部住在木草屋里,他们要想住上土砖屋,就要努力干活赚指标。
    新的启氏寨墙,仿照后世万人小城标准建造的,比原先的寨墙更加厚重高大。
    启河征得长老们的支持,给启氏村寨起了新的名。
    大大的‘启城’二字被刻在大门楼上。
    站在城门下,启河暗自得意,老子终于建造了一座城。
    启城气势恢宏,湖氏和海螺氏都见证了启氏的壮大过程,他们从内心里只剩下服气。
    两族的人力物力,都不足以支撑他们达成如此的成就。
    特别是湖氏心里都是酸酸的,原先自己瞧不起的小氏族,现在变成了令人遥不可及的大氏族。
    夏天到了,一只小型的队伍从远处出现了。
    一只队伍到来的消息,传到了启河这里。
    他把手里的茶壶递给摇扇子的女人宛,从躺椅上起身。
    一走出树荫,炽热的阳光照的他睁不开眼,紫递过来一只草帽,给河长老戴好。
    启河跟着报信的士兵,来到外城的大门处,登上城楼远眺。
    前方树荫下,确实有一只百人左右的小车队,他们隐在阴影处,看不清楚面容。
    启河问旁边的守卫:“对方有人过来吗?说什么话了?”
    “回禀河长老,对方派人来说话了。他们是来自北面的高平部。”
    “嗯?高平部的人?你们中不是有人随我去过高平部吗?没过去确认下?”启河没想到对方是高平部的人,居然也派了人来。
    “有几个人近前确认过了。说是一个都没见过,所以不敢让他们入城?”
    “哦?难道是假冒高平部的人?你去叫他们的头领过来,上前答话。”
    正在树荫下躲避日头的商队,确实是高平部的人。
    不过是高平部所属的关山氏,桐氏,化林氏等几个小氏族组成的临时商队。
    启氏有一年多没有到岗氏进行商品交易了,高平部各族都有些期盼。
    岗氏请示高平部安长老,想派出商队去南边寻找启氏交易,但是被安长老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