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远走他乡的九黎族人
作者:冰玉草   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最新章节     
    听说启河刚回来不久,还要外出。
    族长带着众人前来劝解。
    “河。今年稻谷又是个大丰收,粮仓里的稻米堆的都要发霉了。启氏能有现在的好生活,全是你的功劳。你不应该在城里享受吗?”
    许多人不理解,“是啊,河长老。我们在启城内享福,你却要到外面吃苦,这是为何啊?”
    启河看看众人,“你们都觉得现在的日子好?就这样满足了?”
    “族里现在人多,粮丰足,有大屋住,族人们不用再为下一顿饭而焦急。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生活?”
    好吧,这些人毕竟是刚从温饱线过来,认知少,启河不怪他们。
    “当然有比这好十倍,百倍的生活。而且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暂时的,你们不要太耽于享乐。不知道何时天灾就会来临。”
    “天灾?不会的。我们如此虔诚的侍奉上天,上天不会降临灾害给我们。”
    启河他知道几十年后会有大洪灾,但是他现在能说出来吗?没人信。
    “我意已决,过些天,我就会出发。”
    启河直接推门而出,他自从见到了尧,就确认了历史的大致年代,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会很多。
    启河的再次远行,依然在年轻人中掀起了波澜,纷纷报名参加。
    但是启河这次只带了一百头牛马,五十来个人。
    其中启氏族人三十人,另外是二十名誓死追随的牛头盔人,高平部的平也带着两名护卫跟随。
    这个女人和启亮,启飞一样,是启河的死忠粉。追随启河比家庭更重要。
    启木依然没能如愿跟随,被启河留在族内。
    族长启轲年事已高,启河把启木作为下一代启氏族长培养。
    这事他和启轲族长商量过了,启城日后需要一个管理日常事务的族长,木是最合适的人选。
    启河带人远行,走的很是低调,没人让人送行。
    他这次出行,按照他的判断,往南一定能遇到长江。
    马上就是初夏了,天气热,雨水多,他们一路行来,十分艰难。
    哪怕队伍实现了骡马化,依然行进缓慢,一日行程二三十里。
    这次出行只有三辆带棚车,是留给启河与平享用的,晴天挡日头,雨天防雨。
    其他的人头戴斗笠穿蓑衣,或骑牛马,或步行。
    这次的货物很少,只带了一百袋盐,用双层草席遮盖,但还是让一些海盐进了水。
    不过启河不在乎,海盐现在在启氏人眼里不值钱。
    南边荒芜,沼泽湖泊居多,隐藏在内的蟒蛇,鳄鱼防不胜防。
    数天下来,已经损失了五头牲口。
    启河心疼了,数次出手,斩杀了数只野兽,但只能解一时之难。
    到一个新地方,依然有野兽偷袭牛马。
    看样子,走不到长江边,车队的运力就会折损一半。
    后来有人提议点着火把前行,虽然热点,效果还不错,但是一到雨天就失去作用。
    启河也干着急,没什么好办法,干脆雨天停下来休息。
    走走停停一个多月,终于见到了一条像样的河。
    启河猜测,这应该是长江下游的支流之一。
    南方的树林多,找到竹子也不难,可以制作竹筏。
    牛马货物又多又重,需要大量的竹筏,用了十几天才完成。
    乘着竹筏沿河上行,不到两日就看到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江,奔腾向东流去。
    这应该就是后世的长江了。
    与黄河相比,河水更绿,更深。虽然看似水面平缓,实则经常有一个个漩涡在江中打转。
    为了谨防翻船,船队改为沿着岸边行进。
    启河的意思,要溯江而上,天黑就上岸宿营休息。
    一路上虽然危险不少,但是有启河这个大神在,基本上有惊无险。
    有一次,竹筏撞到暗礁,翻了。
    启河救起了族人和牲口,但是驮着的几袋海盐掉入江中,自然是不能要了。
    于是改了方法,遇到好走的江岸,牲口上岸,用长绳拖行木筏。
    到了断层浪急,或者两岸是山崖的地方,只能靠启河一个个拖行,倒也安全通过。
    不过,启河做这种事多了,他也烦,带这么多人和牲口还是累赘,下次还是少带的好。
    他们的竹筏队伍行进了第七天头上,发现岸边的独木舟。
    既然有人,那就上岸见见。
    命令一下,全部人员及牲口都上岸。竹筏被留在岸边。
    五十多人和几十头牲口一上岸,动静很不小,马上就惊动了岸边的人,他们很快消失不见了。
    启河命启飞带人去打探消息,找这些人过来问话。
    很快启飞回来了,带回两个人,这俩人身穿破麻布衣,束发,赤膊光脚。
    启河问话,结果对方讲的方言,他听不懂。
    倒是一旁的牛头盔小队头目黎阔表现激动,这语言他听了很亲切。
    启河询问他缘由,黎阔解释。
    这些人说的语言是他们九黎族的方言,祖上蚩尤兵败,九黎部落分散,一部分投降黄帝部落,其余部分多远走于南方。
    这些人说的就是他们祖父辈儿时的方言,他们作为九黎族的后人还没有完全忘记。
    有翻译就好,启河让黎阔询问这两人的情况,是否是迁入南方的九黎部落的后裔。
    双方用相同的语言沟通,自然亲切些。
    很快就问明白了,这两人是一对父子,在江边打鱼为生。
    他们来自一个水离氏,祖上乃是九黎部落曾经的附属小氏族,后迁徙至此数十年。
    黎阔的劝说让水离氏的二人多了些信任,他们同意带启氏的人前往村寨。
    这里的村寨离江边不远,就在一里之外的山上。
    村寨建造在半山腰,各个茅草屋依山而建,星星点点散落着。
    启河扫了一眼,大概有三十多间,这么粗略算来,最多能有百八十人。
    启氏商队一出现,水离氏村寨里就响起了竹哨声,这是在示警了。
    呼啦啦的,从暗处冒出了数十个人头,男女老少都有,各个手拿武器。防备着这些外族人近前。
    那父子俩急忙上前喊叫,是向族人们解释。
    其中一个长者在和他们对话,黎阔在一旁向启河翻译。
    和父子俩对话的是他们的族长。
    族长问,父子俩怎么把外族人带到了村子里。
    父子俩解释,这些外族人是来交易货物的,只是路过,不会伤害族人。而且他们这些商队里有九黎部落的人。
    族长对这父子俩的话还算信任,走上前打量这些外族人,随后又看向那些牛头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