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收服三苗部落,为我修路
作者:冰玉草   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最新章节     
    其他部落的人过来找事,欢兜氏全力维护,不能打扰启河大人。
    但是在外面干活的人,包括启氏的人,免不了受到骚扰,修路进度停滞。
    启河自然也知道了此事。
    都是三苗部落联盟,大的战争起不了,但是局部挑战可以。
    几个氏族轮流派出勇士,挑战启河,要将这个外族人杀死或者赶走。
    启河倒是来者不拒,他公开宣传,不管哪个氏族,任何人都可以来挑战自己。
    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
    哪怕是骑兽的战士,身高两米的大块头,照样顶不住启河一脚一拳。
    物理攻击没办法,那就换魔法攻击。
    各族大巫轮番上阵,各种蛇虫鼠蚁,毒草巫蛊全往启河身上招呼,启河不胜其扰。
    但是对他来说就是挠痒痒一般,片刻的疼痒之后,身体又恢复如初。
    众部落拿启河这个外族怪物没办法。
    礼尚往来,启河开始上门挑战。一个个氏族打过去,看哪个氏族头领不顺眼,打一顿,挂到寨门外。
    一时间,启河的威名超过了百多年前的战神蚩尤。
    各部落头领惊呆了,陆陆续续开始向启河低头,表示臣服。
    启河不干涉各氏族内政,只命令他们出人修路。
    一开始,要求他们打通各个氏族之间的小路。
    各个氏族之间路途很短,或一山,或一水,最长的也不过三山两河。
    而且各氏族之间经常有往来,有路的基础,修起来简单。
    难的是河流。
    以前小溪淌水可以过,大河木船、木筏载人载物,也能行。
    启河要求搭桥,拱桥不会,直接铺设简易竹木板桥。
    小河、小溪,只有三五米宽,可以直接在两岸建木或石墩子。
    再选拔五七米长的木头或毛竹,挑那粗细均匀的砍伐,再用藤条麻绳并排扎紧,辅以青铜长钉,然后直接放置两岸墩子上。
    遇到十来米宽的河面,只能在河中间建造固定的木头墩子,作为中间的连接点,再铺设竹木排桥面。
    一开始,各族百姓还有些抱怨,族里长老们惧怕一个外族人,听他的命令,修桥铺路,劳民伤财,瞎折腾。
    路与桥修好了,人们又觉得出行方便了许多,称赞这个外族人做得还不错。
    启河看各族表现不错,顺从听话,能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务,于是将一些富农技术分别传授给各族。
    如这族教授开荒挖渠,那一族就传授种稻技术,再一个氏族会禽畜饲养,水产养殖,蔬菜果树种植,等等。
    启河还教他们烧砖,造农具,把三苗部落的百姓向启城人民那样对待。
    就连启亮启飞他们都有些搞不懂,河长老为何要对他们这么好。
    启河笑笑,没有说原因,你们照办就是,让三苗部落富裕起来有好处。
    欢兜氏筑路队目前进展不快,几个月下来,百里路都没修好。
    前面还好,丘陵平原较多,只需要挖土垫高,夯实。
    几十里路后,山势渐多,有些地方实在是绕不开了,只能凿山开路。
    他们是按照启河的要求,尽量将路修在半山腰,这样山脚下的河流即便涨水也不会淹到路。
    其他氏族部落完成修路建桥任务,也培养出了一部分熟练工。
    启河命各族长将这些人集合起来,派去欢兜氏统一管理,全力打通启城的商路。
    人手多了,大多数还是有经验的熟练工,修路的进度快了些。
    启河骑马来回巡视,遇到巨石,深沟拦路,他也出手帮忙。
    有启河这个人行施工机械在,一连克服了数个难点。
    启河带来几个手下,乘船顺江而下,数日后来到水离氏。
    这里的露天铜矿已经开始挖凿。
    其实三苗部落那边也有铜矿,但是由于已经开凿了上百年,那个露天小铜矿已经接近枯竭。
    而水离氏的铜矿目测不小,且刚开始开发,用个百十年没问题。
    欢兜氏那边在启河的要求下,已经在大力挖掘锡矿和铅矿。
    高平氏那边有煤矿,还有一个小铁矿,铁矿留着启河关键时候用。
    启河要整合三地的矿产,先大力发展青铜制造。
    据离也族长说,两个月前,启氏派来了一个百十人的商队,运走了一批铜矿石,留下了一批稻米等食物。
    水离氏的族人很满意现在的矿工日子。
    说明一下,水离氏的铜矿所有权现在已经属于启河,水离氏族人只负责挖矿换稻米。
    留在水离氏养伤的三个牛头盔人,借留种的机会,不打算跟随启河了,打算留在这里扎根。
    启河欣然同意,这个铜矿很重要,由曾经的手下人驻守也好。
    启河又回到启城。
    这几年风调雨顺,稻谷长势很好,粮仓溢出,启城百姓安居乐业,歌舞升平。
    启河虽然愿意他们过上好日子,但又不希望他们太安逸,只知道贪图享乐。
    启河回来没多久,就召集众长老开会。
    开会就两个事。
    一是派人修路,一条是启城到水离氏的路。一条是启城到高平氏的路。
    这两条路基本都是在平原地带,山路很少,只需要抬高地基就行,好修。
    二是保持通商,从欢兜氏换回锡和铅,从水离氏运回铜矿石,从高平部换回煤矿和部分铁矿。
    启河已经打发平回娘家了,劝说他父亲敞开交换市场,另外派人修路,向启城的路。
    启河的一顿安排,令启氏族中的一些长老产生了牢骚。
    他们觉得,现在的启城百姓有大屋住,有鱼肉和稻米,有衣服穿,每天高高兴兴的。
    启氏有海盐这个货物,一些外族会前来启城交易,就能让启城变得非常富有。
    何必要劳民伤财,大费周折的去修什么路,运什么矿石。
    启河看看眼前的一众长老,各个红光满面,大有肥头大耳的趋势。
    他没法给众人解释未雨绸缪的来历。
    只能告诉他们,“现在的一切只是代表现在,将来未必还是这样。你们听不懂没关系,只需按照我的意思去办就好了,我启河什么时候坑过你们?”
    年迈的启轲族长再次站出来,表示第一个支持河,族里的人也要配合他,按照河的要求去做。
    老族长德高望重,他依然无条件的支持河长老,那些反对的声音消失了。
    于是启城再次动起来,打造工具,召集人手,组建筑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