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当地人做雇工
作者:冰玉草   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最新章节     
    启河开始向手下的人面授机宜。“都去了解一下,本地人一天所需要的食物是多少?比如说一天一人是两块肉饼。”
    启河打开随身的葫芦,轻呷了一口水。
    “让你们多跟新媳妇交流,增进感情,不光是肉体上的。还要多学她们的语言,了解当地的习俗。”
    “然后准备一些食物,送家里的女人们回娘家去。让她们给家人传个话。就说启氏缺少干活的人。让他们找人来给启氏干活儿。来一个人干一天活儿,启氏可以给三个肉饼。告诉他们,如果多带一个人来,我可以再多给他们一个。”
    启亮开口询问:“那他们要是自己干呢?不是能拿三个肉饼?”
    “只有傻子才会自己干,自己干活儿拿那三个肉饼。”
    “可三个肉饼比两个肉饼多呀。”
    启河捂额头,一脸的无奈。这原始部落的人,还是转不过这个弯儿来。
    “随便他们吧,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我需要很多人,大量的人来给我们干活。”
    众人领命去了。
    当天下午,许多启氏的人,送自己的女人回娘家。
    启氏的人与当地人进行了冲突,大肆劫掠牲畜。
    很多人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牛羊马等,自然温饱就成了问题。
    他们害怕启氏继续劫掠,便躲的远远的,进入深山老林中避难,要找起来还真不容易。
    那些家里有女孩子被迫联姻的父母亲,最终还是顾念血肉亲情,多数的会接受女儿和新女婿的上门。
    有家中女儿做沟通的桥梁,带来的礼物也是价值不少,是他们急需的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品。
    虽然因为语言不是十分通畅,双方沟通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不过有新媳妇们做翻译。
    新女婿们的建议一说,就令一些人心动了。
    没过几天,就有几个本地土着上门,到启氏这里来打工赚肉饼。
    不过前来应聘的人太少,只有新媳妇的娘家人,是父母兄弟。
    至于其他的人们,都处于观望状态,生怕被骗去了,成了奴隶。
    当地人的骨子里都存着戒备,不太信任这些抢了他们土地的东方黄种人,不相信他们会信守承诺,给出肉饼。
    启氏的人对于来打工的外戚,十分热情,挑简单、最轻松的活儿给他们干。
    新媳妇们还特意来给家人们送饭,启氏的人只当没看见,睁一眼闭一眼。
    干了一天的活儿,他们顺利的拿到了三个肉饼回去了。
    第二天,来的人更多了。
    启氏则改变了策略。
    每人早上先发一个肉饼,中午再发一个,干到天黑,才会发最后一个肉饼。
    这些当地人感叹,这些东方来的人真富有,一天吃三顿饭。
    但还是有人对启氏抱有敌意,早上拿到一个肉饼,直接就偷偷跑了。
    手下的人想去追,被启飞拦住了,“河长老有交代,遇到这样的,不用管他,让他跑。”
    有的人吃掉早上的肉饼,上午干完活儿,拿到一个肉饼就跑了,下午再也没出现。
    启氏依然不管,任其随意。
    终于大多数人都坚持下来,干活干到了天黑。
    启氏信守承诺,付完最后两个肉饼,让他们自由离开。
    有那家里没人的,就把住的帐篷扎在启氏附近,等待第二天继续上工。
    就这样,一个月下来,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启氏周围驻扎的帐篷也越来越多。
    启河感叹,还真像启亮说的那样,这群当地的部落人太淳朴了,不知道中间商赚差价。
    不过,随便他们吧,时间久了,就学会了。
    现在有这些当地人做了表率,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做工,在逐渐缓解用工难问题。
    启河把启氏里的那套奴隶制度又搬了出来,被俘的奴隶,认真干活儿一年,就会恢复成半自由身。再干一年就让其自由。
    因为启河不喜欢圈养太多奴隶,都是不安分的定时炸弹,不如那些拿钱干活的人省心。
    启氏在巴尔喀什湖站稳,建立各种作坊,生产各种物资。
    通过当地人宣扬,在村寨旁建立集市,吸引远方的当地人前来交易各种物资。
    通过互通有无,逐渐转变了当地人对启氏的敌对情绪。
    秋天,启氏把换来的小麦,大麦,全部种下去,已经有十来亩。
    冷空气来临,物资丰富的启氏,平安的渡过在西方的第一个冬天。
    白雪皑皑,大地银装素裹,吸一口去,都是冷的。
    启河估计,按照后世计量,巴尔喀什湖的气温能达到零下二十度还多。
    启河担心小麦受不了这么冷的气温,需要给麦田盖上一层厚厚干草。
    冬天里太冷,当地人都缩在毛皮帐篷里取暖,不肯外出一步。
    启河只好驱动这些奴隶们去割草。
    奴隶们没有人权,但是他们在启氏,能吃饱穿暖,其实反抗逃走的心思不重。
    特别是奴隶阿斯兰,他已经没了家人,自己一个人生活非常困难,养了几只牛马,经常吃不饱饭。
    他现在成了这些东方人的战俘,反而顿顿有饱饭吃。
    不就是冬天割草嘛,干就是了。
    而且这些黄皮肤的主人,干活的时候,还会提供锋利的青铜镰刀。
    怕我们手冻坏了,还给每人配备保暖用的皮子,五个手指头都能整齐的穿戴在手上,干活很方便。
    对!那个他们管个精美的皮子叫手套。
    东方人的语言真的不好学!舌头都不知道怎么卷,感觉麻麻的。
    这些东方人非常聪明,能做出来各种各样的新鲜物品,既好看又实用,能换回许多的东西。
    真想不通,他们这么聪明,这么富有,为什么要跑到这片寒冷的土地来。
    最奇怪的是他们的首领,那个尊贵的年轻人,种了一大片西方传过来的麦子,像自己的爱人一般疼爱。
    经常能看到他在麦田里待着,恨不得要抚摸每一棵麦苗。
    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喜欢麦子,煮过的黄色麦粒还是硬的,不好吃,还是肉好吃。
    不过这些东方人有一些白色的麦粒,他们好像称它为稻米。
    有一次,阿斯兰看到一个东方主人,在吃那种煮过的白麦粒。
    远远的就能闻白麦粒传来的香气,真香啊。
    那个主人还赏了他一口吃,啊,软软的,香甜无比。
    至今,那滋味他还记忆犹新,真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
    有这么好吃的白色麦粒,还要种这些黄色麦粒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