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探察哈拉帕城
作者:冰玉草   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最新章节     
    古印度河源头,来自喜马拉雅山脉。
    流经整个印度河平原,最终流入阿拉伯海。
    现在的印度和文明,就是建立在印度河两岸。
    启河只要看准正午太阳的方向,一路往东南走,就能找到印度河。
    虽然现在已经是冬季,但是温度并不太低,最少也有十几度。
    不久,启河就发现了人的痕迹。
    这里的人有放牧,有人种田。
    田里种的庄稼已经收了,田里被火烧的一片灰黑。
    启河看了下,那些没有烧干净的杆子,是小麦。
    启河看他们的村子。
    要比华夏那边氏族的房屋建造的好。
    他们靠近大山,但是没有全部用石头来建筑房屋。
    而是用土坯砖,来与石头相结合。
    当启河出现在他们村子的时候,他们觉得十分惊诧。
    因为启河和他们的长相,相差太大了。
    启河身材高大,皮肤也白。
    启河身上的衣服,是兽皮制作,经过长途跋涉,已经出现磨损和污渍。
    但裁剪有序,款式富贵华丽。
    比他们身上的套筒棉布衣,要高贵了许多。
    哪怕就是他们部落族里,那些高贵的首领长老们,也没有见过可以做成这样的衣服。
    一时间,他们看到这个外来人,都不知道所措了。
    启河也在观察这些土着村民。
    发现他们和后世的高种姓印度人,相差很大的。
    在启河看来,他们更接近后世低种姓印度人,又夹杂着一些古代波斯人的基因。
    但总体来说,不管男女老少,大都是又黑又矮。
    启河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还有些后悔。
    这里的女人品种,比两河流域的各国人要差了很多。
    特别是波斯和埃及两国,不但军事能力强大,而且人口众多。
    相对而言,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人,好欺负的多。
    后世那么多民族轮流打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那就先拿他们解决一下燃眉之急。
    到时候优中选优吧。
    启河收回思绪,露出微笑,朝面前的人招招手。
    用他最近学到的,一些西亚游牧氏族语言打招呼。
    “你们好啊!”
    这些本地土着,忽然间一哄而散,都跑回了房子里。
    启河见人家不理自己,颇感无趣。
    这个村子太小,只有十几户人,人数不到五十。
    那就换下一个村子。
    他在村口看到了一头牛。
    这牛很健壮,当个代步的工具应该算不错。
    启河拿出一小袋儿盐巴,放在牛待过的地方。
    “这些盐,就当做买牛的钱了。”
    这头牛,一开始还不听话,执拗的想甩掉背上的陌生人。
    不过被启河拍了两巴掌后,便立即顺从的听话了。
    沿着东南方向继续前行。他要去往哈拉帕。
    一路上,启河的足迹遍布了附近的河流。
    他发现在这些河流附近,居住着无数个星星点点的小村子。
    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都不很大。最多的不过两三百人。
    启河发现,这里的村庄建造屋子,用的几乎是土坯砖。
    而且规划的很整齐,都是按照横竖纵横建造。
    说明有智慧高的人,指挥建造,或者说是模仿更高级的建筑。
    启河还发现一个本地普遍的现象。
    这里的人只要是成年男人,腰上都会挂着一块印章。
    是那种长条小石的方印章。
    启河曾经看过一个印章的正面。
    上面不但有动物的图案,还有他无法识别的图形文字。
    启河判断,这应该是类似于身份证明一样的东西。
    也许上面的图案和文字,就代表着他们的家族和姓名。
    启河跨过了两条河流以后,见到了一条十分宽广的大河。
    这里的村庄开始密集起来。
    这里没有高山,都是平原为主,偶尔有一些丘陵,不过几十米的土坡。
    因此河流湖泊的分布非常多,水资源丰富。
    周围有大量的农田,不但有种植小麦的痕迹。
    还有种过棉花的情况,数量不少。
    启河还发现了人工的挖掘的沟渠。
    说明这里的人,已经可以利用沟渠灌溉田地。
    启河尽量隐藏自己的踪迹,避免被当地人发现。
    他一边走,一边在一张牛皮纸上,绘画着所见过的村落。
    遇到大一点的村子,便重点标记的出来。
    终于他看见了他的目的地。
    那是一座用真正的红土砖围成的城。
    城墙四四方方。
    占地得有上百亩。
    城外有一些民居,他们建造的屋子也是很规矩,大街小巷分明。
    房子是用红砖建造。
    且每个红砖的尺寸十分标准统一。
    说明他们的烧窑技术很不错。
    深夜,启河借着夜色进入了城内。
    刚发现城门守卫十分松弛。
    只有两个兵卒站岗。
    看他们拿到的武器。是青铜打造的弯刀。
    用这个哈拉帕已经有一定的金属冶炼科技。
    城墙上没有人,只有一条狭窄的路,可以行走一个人。
    启河站在城墙上,举目远眺。
    这个哈拉帕真的不小。
    听说在南边,还有一座同样大小的城。
    城内的房屋,都是用大小统一的红砖建造。
    他们的房屋样式,基本上都很相似。
    四四方方的一座二层楼。
    完全沿着笔直的街道建造。
    街道有主有辅,数量不止数十条。
    大小街道将,房屋分成一个个小方块。
    城内街道上行人很少,不知道是不是宵禁了。
    易峰发现房子的窗户,统一都开向小街,没有一家面向主街的。
    除了这些整齐的房屋,还有两个建筑十分的显眼。
    城中心有一座高大的土台。
    几乎和城墙一样高。
    土台上光滑平整,四面有台阶可以上。
    土台上有两个士兵在站岗。不知道是不是监测整个城内的。
    另一个显着的建筑是城中心,有一座敞开的大坑。
    借助月色,大坑内波光粼粼,应该是灌满了水。
    四周有台阶通往水坑。
    坑内有几个人在洗澡。
    看来,这是个露天澡堂子。
    怪不得后世,印度人喜欢在恒河里沐浴。
    原来从这时候,就有这种传统啊。
    那些二层楼的民居内,很多都传出亮光。
    启河可以看清每个房子里的大致布局。
    屋子内用砖墙隔成几个小方块,有卧室,有厨房,有客厅,有厕所。
    启河粗略数了下,这些房屋,大概得有一千多座。
    算上城外的大片房屋,这么说来,这个哈拉帕的人口,应该有一两万了。
    确实是一座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