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和亲公主的诱惑18
作者:糯米酒久久久   快穿:大佬觉醒后,每日宠不够最新章节     
    何冒才得了池语的指示,立刻开始采买粮食、马车,还雇了十几个伙计。他做事利索,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打点好了行装,带着伙计出发了。
    走了不到五日,何冒才的队伍就遇到了流民,越往南走,流民越多,何冒才看得心惊。他干脆把队伍分成两拨,一拨人赶着粮食和马车直奔淮南,另一拨遇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就停下施粥。
    粮食的消耗远比想象中大,三千石粮食十几日就见了底。
    何冒才给池语写了信,可小蝶能出宫的日子不固定,这次把信带回去,池语的回信又要等下次出宫才能带出来,一来一去时间耽误不起。
    何冒才思来想去,让人快马加鞭赶回去给孙逸带了口信。
    孙逸接到口信,略一思索就拿了主意,他又采办三千石粮食和两车药品,连夜让人装车给何冒才送去。
    三千石粮食加上车马和伙计,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何冒才和孙逸没有得到池语的首肯就自行做主,其实是有风险的。可共事一年,他们对池语的为人也略有了解,才敢大着胆子拿了主意。
    果然,几日后,小蝶带了池语的信出来,一封给何冒才,一封给孙逸,直言让孙逸再购五千石粮食,给何冒才送去。
    孙逸收到信,忍不住笑了笑,他原以为来云国做的尽是阴谲搅弄之事,可自他接手了杯莫停,桩桩件件都光明磊落。康王爷这个女儿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只是可惜被送到云国做了和亲公主。
    宫中,池语把旱灾的事情尽数讲给了池宴舟听。纵使这一年来,池宴舟过得比在楚国清苦了许多,听到饿殍满地、灾民易子而食的场景,他还是止不住的心惊。
    池语将施粥的账簿放在池宴舟面前:“事急从权,我没有跟兄长商量就让孙逸和何冒才去淮南施粥了,这一趟花费不小。”
    池宴舟:“小语,银子本就是你赚的,用作赈灾也是好事。”
    池语:“可我毕竟救的是云国百姓……”
    池宴舟摆摆手:“战争是上位者的决断,百姓何其无辜,若是只能看到楚国百姓的苦痛,却对其余国家的灾难幸灾乐祸,是不仁义的。”
    池语倍感欣慰:“兄长说得极是。我还想提醒兄长,旱灾这样的大事,地方官是不敢瞒报的,云皇也拨了款赈灾,可这钱却并没有花在百姓身上。”
    池宴舟想了想:“都说皇帝是九五至尊,可其实也最容易被蒙蔽视听,我记住了。”
    池宴舟看着池语,有些不好意思:“小语,我知道你在引导我做一个好皇帝,有时候我自己都开始相信,我能回到楚国,甚至能坐上那个位置。”
    池语笑笑:“兄长一定会回到楚国的,就算不做楚皇,做个仁慈的王爷,也是百姓的福气。”
    池宴舟在心中默默地想,若真有那一日,我一定带你一起回去。
    苏允南巡视完了南方的边境,回程时心中惦记淮南的旱灾,便又绕路回到淮南。
    他虽已上奏云皇,淮南旱灾比预想的严重,亟需委派专员到淮南赈灾,可是想必朝廷的拨款和人员不会那么快到位。
    苏允南进城时,心中有些惴惴,唯恐会看到一片人间炼狱。
    令他意外的是,城中的情况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城中的居民虽然大多面黄肌瘦,秩序却还算稳定。
    临近晌午,主城街口的粥棚响起了“哐哐的”敲击声,不少人家听见声音都打开了屋门,走向街口的粥棚。
    两个精壮的伙计抬着一口大锅放在了粥棚中,灾民们安静地排着队领粥。
    苏允南拉住一个领了粥的男人问道:“这是府衙设的粥铺?”
    男人不耐烦地道:“府衙才不管我们的死活,大老爷早就关起门来躲清闲了。”
    苏允南从袖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男人:“先生莫急,容我问几句话。”
    男人接了银子,喜笑颜开,见苏允南衣着贵气,他讨好地笑笑:“大人有什么事,尽管问。”
    苏允南:“这是谁家的粥棚?”
    男人挠了挠头:“伙计说是从京城来的,东家叫水野先生。”
    苏允南:“他们一家就养活了整个城里的人?”
    “哪儿啊,”男人解释道:“水野先生来的最早,在城中设了4处粥铺,刚开始粥是要抢的。后来他们掌柜的在附近游说,又说服了隔壁城的几个富豪过来施粥,现在淮南城里有十几个粥棚,这才勉强安稳了下来。”
    苏允南若有所思:“这个水野先生,倒是个人物。”
    男人叹了口气:“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他们管得了一时,还能一直留在淮南吗?我们还是盼着朝廷早点拨了银子下来,才能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