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烫手山芋谁人扛
作者:摆烂候   开局满级的我选择在大明当老六最新章节     
    这是个拙劣的借口。
    但在场的四人哪个都没戳穿它。
    哦不,只有三个人心照不宣,剩下的那个根本没听出来。
    见三人已经谈上了,他便悄无声息的与朱标拱拱手,与常升眼神交汇,然后自顾自的带着一队人继续在皇城里巡防去了。
    眼见四下并无外人了。
    常升的脸上也带着几分揶揄之色道:“相国大人,考生调度参与田亩清丈之事职责重大,一时半会哪里说得清楚,还是先入殿中,详细谈谈吧。”
    说罢,不等李善长拒绝。
    一只强劲有力的年轻手掌便已拿着了李善长的手臂,半拖半劝的将他拽进了御书房。
    随着啪嗒一声,御书房落锁。
    李善长的心尖突然就有些发颤起来。
    不是。
    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你们两个小年轻还偷袭,还骗我一个老人家。
    这合适么。
    李擅长连忙挤眉弄眼的与太子殿下示意求援。
    朱标也颇感为难。
    对他而言,这样的行径无疑是“逼良为娼”。
    况且人李善长也算是他的老师呢,身为弟子,怎能对此状无动于衷?
    于是,朱标选择了扭过头去。
    常升一反常态的伏低做小,熟络的从御书房里寻出一套精美的茶盏来,又取了老朱的贡茶,给李善长冲泡了一杯香茗,请老李品鉴。
    换做寻常,这是他老李私下死乞白赖都难碰上一杯的珍品。
    可看着常升浑不觉犯禁,糟践贡茶的模样,李善长越发的不敢喝这杯茶了。
    眼见朱标没有半点打圆场的意思。
    知道面对面讨不到便宜的李善长只得及时止损,主动开口道:“常少詹事,礼部近来事务繁多,加之田亩清丈乃皇命,又涉明岁平南事宜,考生调度,身籍校对耽搁不得。”
    “若少詹事有事相托,不妨直言。”
    “老夫还等着太子殿下的诏令,前去安排那些中榜考生北上事宜呢。”
    常升一边将茶盏推到了李善长的面前一边笑。
    “相国不急,调度事宜说是简单,实则千头万绪,那是一时半会能说得清楚的,喝茶,喝茶。”
    面对着愈加客气,甚至有些喧宾夺主的常升。
    李善长瞥了一眼好似入定的朱标,知道躲不过这一“劫”,只得打开天窗说亮话。
    “常升,此间只有你我和太子殿下,都不是外人,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吧。”
    常升脸上的揶揄终于收敛。
    正色反问道:“相国大人,太子殿下与我问政前曾令暂缓召见百官,您是怎么进来的?”
    “……”
    沉默片刻。
    李善长终于不情不愿的从衣袖中取出了老朱留给他的那块金牌。
    看着金牌。
    朱标与常升对视一眼,面色各异。
    有这面御赐金牌在,刺探宫闱就无从提起了。
    同时,李善长作为老朱伏手的作用一并失效,这也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他就只是一个掌握一块能在关键时刻便宜行事,调动万方金牌的臣子。
    而无掣肘太子的权利。
    更别说假老朱授权之名,在朝堂上指指点点。
    “相国来的正好,孤与常升正议着田亩清丈人员安排之事呢。”
    朱标睁着眼睛说瞎话。
    常升和李善长也借坡下台。
    什么偷听,什么刺探宫闱,不存在的。
    “太子殿下心系天下,乃大明之福。”
    真要论起舔人的功夫,老李这不要面皮的劲儿让常升都差点没竖大拇指。
    常升也不卖关子,一语便点中了田亩清丈中的要节。
    “田亩清丈,要务不在于清算的田亩多寡,而在于这些田亩的数量,与历年来所交赋税的数目是否对照得上。”
    李善长无言以对。
    只得搪塞道:“千条万绪,牵扯颇多。”
    “真要查起来,只怕整个北境卫所都得牵扯进来。”
    “还请太子殿下示下。“
    身为淮西党的党魁,经他之手替那些勋贵武将们擦的屁股,他自己都快记不清了。
    以好充次,满报田亩。
    这些都算不上什么黑料了。
    关键是这些对不上的田亩和赋税本身就是一本清单账册,每一条都关联着那些勋贵武将们身上触犯大明律的丑闻。
    所以。
    他李善长才亲来问中榜考生的安排。
    实际上,就是想通过与朱标的会晤,探一探皇家对于这些违反大明律的勋贵武将们的处理态度。
    朱标显然是明白这一点的。
    但这个口不能由他开。
    老朱将田亩清丈的事宜交给他,除了是考验,也有让自家太子趁机收拢人心的深意。
    至于收拢谁的人心,自然看朱标的心意。
    感受到朱标投来的目光,常升当然会意。
    作为一个曾经的领导大秘,这样的事情他处理的不要太多。
    “相国说笑了。”
    “太子殿下的态度从始至终都摆在那。”
    “允许犯错,但要改错。”
    “从宣告田亩清丈事宜在即,至今已近两月。”
    “只要有心快马加鞭,就是远在天涯海角,这尾巴也该收好了。”
    “若是还不收敛的冥顽不灵之辈,相国大人又何必再趟浑水呢?”
    “更何况。”
    “许多勋贵武将都出生于淮西凤阳府。”
    “凤阳府是哪?”
    “那是大明朝,当今陛下的龙兴之地。”
    “直接关系着陛下的颜面。”
    “陛下念旧,特意将一帮老兄弟安置回凤阳江养,若是凤阳府再爆出诸如田亩清丈事宜受阻,或是。以好充次,瞒报田亩,偷逃赋税,乃至于草菅人命的丑闻。”
    “他们的脑袋要掉,谁都拦不住。”
    看着李善长面色凝重,甚至额角生汗的模样,朱标知道火候够了。
    这才慢条斯理道:“凤阳府关乎朝廷颜面。”
    “北境田亩清丈事宜的第一站,就落在这儿吧”
    “至于主事的人选。”
    朱标顿了顿,目光不再与李善长对视。
    “孤欲派遣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