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幸运的方公子
作者:公交八公司   孑孓不独行最新章节     
    即将成行,杨三强意外的又接到一份师兄从国内转发过来的电报。
    竟然是王大哥派人去雪茄馆找杨三强,得知杨三强已经身在美国。人在战场,身不由己的王祯只好以手下心腹的名义发电报找杨三强。
    杨三强这才得知年初负气离京的王大哥竟然再次举起义字旗。
    想必那个方公子现在肯定很心塞吧!父子道不合,之前还能从北京躲回渤津。可是战火重燃,天下哪里能有清净地,关键是方公子自己并不觉得自己老爹是正义的一方。
    本来想到学院安顿下来后再将那件自己逛旧金山华埠买到的精品字画邮给他,现在还是赶紧邮回渤津,希望能安慰安慰方公子吧!
    当时方公子在北京带着初到北京的自己到处玩耍交朋友,安排杨三强住进自己家里,还帮杨三强拿主意选择出国留学。
    即使后来杨三强为了方便学习搬去五道口,可是方公子依然会抽空亲自开车去接杨三强回城,那半年左右的时间方公子对杨三强真是照顾有加。
    当时住在方公子老宅,方公子经常带杨三强进他的私人收藏室,拿出他的得意藏品,一件件的讲藏品来历以及他愿意收藏的原因。用方公子的话说:你小子年纪还小,经历事情也不多,这些需要时间还花钱的爱好最好别有。
    某次,方公子拿出架子上一个红漆长盒子,拿出一个卷轴,小心铺展开,可惜只是一幅字剩余一半的残卷。这是米大家的一幅字,方公子收藏的是后半截,残卷上有芈文章的题款,竟然还有一个小小的芈字章。
    方公子抚摸着那明显是人为扯裂的撕痕,嘴里叨叨着,可惜,可惜。然后又咬牙切齿的怒喝,要是他知道是谁撕开的这幅字肯定要将他打出屎来。
    当时杨三强就开玩笑说:要是这是古人撕开的呐?
    那也要打他后人,不能放过。竟然干出这么灭绝人性的事,将这种传世瑰宝毁坏,就要接受这种惩罚。然后又指着那撕开的毛边,说:你看,这些毛边边还很新,肯定不会是很久之前的人干的这种龌龊事。
    杨三强在逛华埠一家二手店时候,在一口摆满画轴的大青花瓷缸里挑选,就是想着给方公子淘弄一件字画。没想着是极品,看得过眼就行,就是心意而已,再说极品字画杨三强也买不起,那些传世大家的字画不是仅能用金钱淘换来的。
    该着那方公子得偿所愿,杨三强打开几个捆扎在一起的卷轴,那张米大家的字画残片就卷在一张盛国文人的临摹画外,估计是被当作包装纸了。
    这口摆在门口的大青花瓷缸摆着店里最不值钱的字画,老板看杨三强对他热心介绍的昂贵物件不感兴趣,就在那口缸里抽取卷轴查看。摇摇头,转头去接待其他进店的顾客。
    这家二手店老板是个老年华族人,正在将一座金色钟表推销给进店里的外国人。华埠被市长为首的一帮人进行封锁,不让建筑材料运进华埠,就是为了得到华埠这块高价地块。华埠里的华族人不愿意搬走,双方僵持在这里好几年。但是华埠是旧金山最早存在的几个街区之一,很多外国人还是喜欢进华埠买点便宜的东西还有换换口味、品尝一下中国美食。
    老头听见杨三强问价,转过头,用手指头推了推老花镜,看了一眼杨三强和他抱在怀里的几根卷轴。笑着跟那对外国客人低声说了一句,也没走过来,只是朝杨三强伸出一个手掌,张开五指,摆了摆。
    老板啊,是多少一根卷轴啊?五美分还是五美元啊?
    老头一听,这是遇见一个门外汉,就开口说是五十美元。
    杨三强抱着那捆卷轴走到老板跟前:老板,你这是想宰人啊!你这是二手店又不是古玩字画店,就摆在门口那缸里的东西你敢卖五十美元?五十美元买下那口缸里所有的东西我都觉着亏!
    那俩外国人听得懂中文,听杨三强说老板想宰客,明显被吓到了,估计是夫妻俩人吧,对视一眼,转头就往外走。
    老头在后面又招手又喊,那俩外国人走的更快几分,拉开门就消失在大街上。
    看什么看?又不是我将人赶走的,赶紧的给我一个实底,多少一根卷轴?
    老头又看了一眼门外,扭过头,对杨三强说:五十美元一根卷轴!
    杨三强将一捆卷轴推进老头怀里,扭头就要走。
    哎,小伙子,你别走啊,这样吧十美元一根,如何?
    杨三强手已经扶到门上,扭头说:老板,你诚意不足啊!
    老头一跺脚:小伙子,刚才你插话,无意中让我丢了一单大生意!你知道刚才那夫妻两人已经打算买我这座金钟了么?你知道多少钱啊!两百美元啊!
    哦,那关我什么事啊?你这座钟最多二十美元,挂个从盛国宫里的名头就敢要两百,呵呵!
    你能听懂我和外国人说话?这夫妻俩说的可是法语!
    那两个外国人能听懂宰人,怎么我就不能听懂外文?
    杨三强拉开门,迈腿打算走人。
    老头紧走几步,一把拉住杨三强:算了,五美元一根,不能再少了,不然你就走吧!
    杨三强将老头手从自己手臂上拿开,看了一眼老头怀里抱着的那捆卷轴:这捆卷轴总计六根,我给你五美元,东西我带走?
    老头低头看一眼怀里的那捆卷轴,其实这家二手店里但凡值钱的物件都会摆在架子上或者单独装盒子里。门边这口大缸里的东西压根不值钱,都算是废纸,称重都卖不上钱的那种!老头将它们一一卷起,扎成一捆捆的,摆在门口,就指望能有人花钱买走,蚊子腿也是肉嘛。这一口缸里的物件,在老头心里其实就是给钱就卖的东西。
    好吧!五美元给你了,现在华埠生意不好做,人越发少,你这算是今天开张,我能拿到钱就好,亏点也就罢了!老头很不情愿的接过杨三强递过来的钞票,将那一捆卷轴交给这个冤大头。
    杨三强笑了笑,抱着这捆卷轴去找杜青峰。
    自从听说回乡阁的来历,杨三强认真考虑了两天,决定拿出一笔钱,主要是杜青峰在国内的花销,毕竟要挨个去送这些前人归乡。至于杜青峰他们回国的路费还有运费,找史密斯船长,他们公司和三元商行一直都有合作,肯定能拿到比较好的价格。
    杜青峰听说杨三强打算帮着回乡阁的前辈归乡,这个四十几岁的汉子哭了。这几十年,华埠老少群力聚钱,陆续送回国两拨前辈归乡。
    每次能够成行,那是千难万难。杜家阿嫂就是当年杜青峰的爹妈回国期间带来美国的,这次有杨三强帮忙,比预期早很多年攒够钱财,杜青峰打算带着老婆和杜茂回国。
    杜家老人也会在这次一起回国葬回家乡祖地。杜茂是他们这房的长孙,得回国认祖归宗,将名字写进族谱。另外,这次回乡阁要归乡的前辈比较多,他们的家乡分布在沿海好几个省,路途遥远,短时间内肯定回不了美国。杜茂是这次送前辈归乡的主力,他年岁也不老小,这次回国得给他将婚事一起办了,还是娶家乡的姑娘好。
    杜家先后三辈人无偿做这件事,杜青峰觉得他这趟回国,杜茂的名字肯定能记进族谱靠前,杜家父子进祠堂敬香肯定能跪在前排。
    杨小弟,这笔钱肯定不是小数哦,就算我再省钱,回国后的车马费就是最大一笔钱。杜青峰不觉得眼前这个刚认识不久的年轻人能拿出那么一笔巨款。
    杨三强放下手里那捆卷轴,抽出那半张残卷,拎着那张泛黄的纸对杜青峰说:杜大哥,只要我愿意,这张纸,喏,就是手里这半张纸,能卖出十万大洋!那个人还不会还价,感恩戴德的将支票送到我面前,他还得欠我一个大人情,哪怕我在美国,他都会第一时间坐船过来取这半张纸!
    杜青峰不可思议的盯着那张纸,也不知道说什么!这杨小弟真能拿出钱来么?莫不是有臆想病,这张破纸片,拿去上厕所还没草纸好用!
    杨三强没打算跟杜青峰多解释,没必要,他说这些话原本是想让杜青峰相信他能拿得出这次资助他回国的钱财。
    可是,杜青峰好像更不相信了。
    随手撕开一张比较新的卷轴,将残卷包裹好,又撕开一个卷轴,将这个小包裹卷进去,捆好!方公子拿到这卷轴得多开心。
    杨三强还记得他当时拿着那半张残卷,对身边的杨三强说过,他愿意拿他一间屋子的藏品换回丢失的半张残卷,一间屋子藏品不够就两间!
    米大家的存世作品不多,收藏者肯定舍不得公之于众,自己在屋内欣赏就好,没必要弄得满天下都知道。方公子手里的半张残卷是某个关外官员敬献给他的,为了这半张残卷,方公子拗着性子去找了方老头,将这个小地方来的县长带进方老头书房。
    方公子得到了这半张残卷,那个关外县长留在北京,成为一个京官!拿着半张残卷,方公子拒绝了大妈留他晚饭,赶回老宅。
    京城米贵,方公子祝愿那个关外来的县长还有足够钱财能在北京生存下去吧!
    杜青峰再三跟杨三强确定会给钱款,汉子双手互握,在回乡阁内来回踱步。
    杨小弟,你能出这笔钱,我杜青峰代回乡阁这些前辈感谢你的慷慨。可是,这数目实在是太大,我有点拿不定主意,得去找我司大哥商量商量。虽说司大哥这几年过的还不错,他来美国这几十年,当初可是吃了不少苦,可从来没断过给回乡阁筹钱,这件大事肯定得让他知道!司大哥上次还来信说他又有一笔钱要交给我,本打算明年趁着运河开通仪式的时候带过来。现在我得亲自去纽约找司大哥先,杨小弟,你不是要去东海岸读书吗?我跟你一起走吧!
    好哇,一起去东边,嗯,杜大哥认准的人肯定也不会差!要是有机会也得让我认识司大哥吧!
    哈哈!那是肯定的,杨小哥,纽约离你要上学的那地方不远,你上学的事情安排好后,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我这就给你写司大哥家里的电话。
    还有,这次去纽约,看看我那司大哥会给我拿多少钱。这样杨小弟你也能少拿一些吧!你这么小,还没杜茂大,赚点钱肯定也不容易!
    杨三强笑了笑,没有开口拒绝杜青峰的好意,点点头。杜青峰笑哈哈的拍了拍这个年轻人的肩膀。
    打算回国,对海运花费,还有回国后的车马费,安置费,杜青峰都有预算。杜家两代人做这事,并且已经成功回国过两次,已经非常熟悉。
    杨三强刚从国内过来,知道国内正值新旧势力交替,谁也不知道哪里哪天会忽燃战火,物价肯定跟平和时期不同,就将杜青峰做的预算稍微提高了些许。
    老话说穷家富路,杜家父子回国后要做的事情,绝大多数时间是花在路上。
    杨三强去过杜家,杜家的院子比周围人家的都要大些,房子更结实些许,只是因为杜家老人定居旧金山比较早。杜青峰照看妈祖阁,他是不拿钱的。杜家阿嫂一直在一家酒楼帮厨,大儿子是瓦工,杜青峰不做矿工后只是做些零工。这么多年,妈祖阁接受到的钱财不会少,要送两次先辈回国,杜家过手的钱财是一笔巨款。马上杜茂也会跟着父亲回国做这件事情,那就是三辈子的人同做一件事,可是杜家过的并不比其他人家更好。
    一个牛皮封面的小本子,原本是黄色的牛皮被摩挲的发暗还发亮。打开后,前面很多页字迹颜色都有褪色,一排排,密密麻麻都是一些非常非常小的字。杨三强扫了一眼就明白这个本子上记着大多数是捐款者的名字。杜青峰往后翻,还有两次回国期间所有的花销。
    杜青峰拿出一支笔,他手指非常粗,捏着那么细的钢笔在本子上写着绿豆大小的字,看他瞪大眼睛,一笔一划非常仔细。
    杨三强,江北望海人,癸丑年夏,于三藩市妈祖阁捐善款一万大洋及归国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