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身临其境:《青玉案·元夕》!
作者:捞汁毛豆   一首男儿当自强,重振华夏文娱!最新章节     
    随着女主持报幕结束,舞台上的灯光逐渐亮了起来。
    两边的烟花再次升起,在空中绽放出了火树银花!
    在全息投影的技术下,舞台上逐渐出现了一幅完整的古代烟火气的画面。
    千金小姐衣袂飘飘,手提各式各样的花灯,与那书生公子眉目传情,集市上人头攒动,小贩的吆喝声,酒楼的灯火辉煌,贵公子驾车出行,两旁街道上挂满花灯,一副太平盛世的和谐景象跃然舞台之上。
    观众席的灯光缓缓暗了下去,只留下舞台上全息投影下,灯火通明的元宵盛会的场景。
    大幕上缓缓出现节目名称:
    【青玉案·元夕】
    苏衍身穿一身月牙白的锦袍裁剪合体,身姿清瘦挺拔,步履轻缓,如芝兰玉树,光风霁月,说不出的尊贵雅致,如诗似画。
    与舞台上的景象融为一体,丝毫没有违和感。
    “这是苏衍?什么时候变这么帅了!”
    “真是有一种俊美的感觉哎,这个古装扮相放在这里太合适了!”
    “刚出道看着还很青涩,这才上了半年学,已经是一个玉树临风的公子了!”
    苏衍在舞台上手持折扇,带着古人特有的音韵缓缓开口。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霎那间,舞台上街道两旁,缀满街巷五光十色的彩灯依次亮起,会场周围的烟花再次绽放,宛如火树银花一般,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吹过的微风,不仅吹开了两边的花灯,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
    舞台上,游人纷纷抬头,欣赏着这夜里难得的美景,脸上洋溢着微笑。
    苏衍的声音很慢,仿佛这一幅元宵盛况就是为了映衬他这句诗一样。
    会场观众非常安静,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打扰了这一幅晚会的画卷。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画面里,缓缓驶过来一辆豪华的马车,马车上雕刻细腻的纹路,外面由一层锦缎包裹着车身,散发着古朴的檀木香,又仿佛有清幽的梅花香。
    镜头一转,街边的阁楼上,一位窈窕淑女坐在案边,悠扬的凤箫声在她嘴角流转,又流转到街道上四处回荡。
    楼下,灯火辉煌,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周边围满了观众,场面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一阵阵叫不是在人群中爆发。
    车马、鼓乐、灯月交辉,交织成一幅人间仙境——“玉壶”。
    而诗句里“宝”马、“雕”车、“风”萧、“玉”极其华丽的字眼,更是写出了灯宵节传神的气氛来。
    现场观众沉浸在这绝美的舞台上,似能闻到香味。
    他们还真能闻到。
    舞美设计的时候,在苏衍读到“香满路”的时候,现场就吹来一阵花香,让观众更能身临其境。
    屏幕前的观众也被这一幅舞台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惊呆了。
    “这舞台...这么美?”
    “没有过分的灯光污染,没有复杂无意义的走位,就是这么一幅场景,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舞台!”
    “现场一点杂音都没有,都沉浸进去了。”
    “我!为!什!么!没!在!现!场!!”
    舞台上,苏衍脚步逐渐加快,不时左顾右盼,似在寻找着什么。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画面里,街道上的女子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面对这么多出水芙蓉,身姿绰约的女子,苏衍仿佛没有兴趣欣赏,丝毫不关注,他脚步略显着急,一遍遍的确认,好像在找什么人,脸上逐渐有了焦急之色。
    但是游人纷纷扰扰,他寻了千百遍,却始终找不到那人的踪迹,佳人难觅踪迹,已经是没什么希望了。
    苏衍的脚步慢慢的停了下来,神情无比失落。
    观众也跟着苏衍的表演,变得无比揪心。
    “他在找寻意中人吗?到底在哪啊。”
    “好希望他能找到啊,不会到最后就是这样遗憾收场吧!”
    “不要be啊,我好he,要he啊!”
    现场观众也是左顾右盼,他们想看看苏衍到底在找什么人,亦或者说,他们也着急的在帮忙寻找。
    但是突然,苏衍眼睛一亮,仿佛有心电感应一般福至心灵,他突然回过头去,镜头跟随者苏衍的目光转了过去,在那一角残灯旁边,他们分明看见了一道曼妙的身影。
    虽然灯火阑珊,看不真切面容,但是那出众的气质和对着苏衍浅浅的微笑,都告诉了观众:是她!
    是她!是她!她就是苏衍寻了千百度的人!
    这一刻,那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存在,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有任何意义与趣味。
    而她,原来也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mo)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随着最后一句诗句的声音渐渐落下,舞台上灯光逐渐灰暗,苏衍缓缓退去,一片欢腾的元宵景象也慢慢的淡去,直到消失无踪。
    一切又回到最初,众人呆呆的望着舞台,仿佛刚才做了一场梦,梦醒之后,舞台上没有一丝刚才的影子,甚至连苏衍这个人怎么退场的,都没人记得了。
    众人都很难从这一场文化的洗礼中走出来。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甚至都不用去思考诗句所表达的含义了,因为全在舞台上了。
    诗句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甚至整首诗的意境,都一丝不落的呈现在了舞台上。
    这种扑面而来的震撼感,远不是多读几遍诗句能比的!
    后面几个节目,观众看的是意兴阑珊。
    谁能想到,文化洗礼的后劲这么大?!
    他们脑袋中最终都在思考一个事情:那人是谁?
    因为舞台灯光的设计,那位女子的脸基本上没露出来,大家都没看到这人究竟是谁!
    这本来是节目组的根据诗句内容设计的,就是给观众留一个遐想,可以代指人,甚至可以代指梦想。
    没想到,观众的关注点特别奇怪,节目结束之后极短的时间内,神秘女子竟然引起了轰动般的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