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政治与军事
作者:玖儿久酒   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     
    公元1390年,赵晋鹏正式继位,做为一个二十岁的年轻皇帝,他接手的是一个国土非常庞大的帝国,他几乎没有什么治理经验,除了这个问题外,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他面前,那就是他手下没有可以支配的人。
    虽然朝堂上有赵文海时代留下来的班底,但赵晋鹏毕竟刚登基,而李应文等群臣则是声望巨大的老臣,不一定会听他的,他现在非常希望更换一批大臣,当然他肯定不会贸然表达自己的意图。
    在一次朝会上,赵晋鹏听完群臣的汇报,便向群臣询问可否有什么别的事情要汇报。
    李应文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事上奏!”
    “哦!李相有什么事情,请说吧!”赵晋鹏见李应文有事情要说便同意他开口说。
    “陛下,臣想乞骸骨,希望陛下可以同意!”李应文语出惊人,这话一出不仅群臣惊讶了,连赵晋鹏也惊讶了。
    “李相,你这是……”赵晋鹏连忙问道。
    “陛下,臣已近六十,深感身心不适,所以希望陛下可以同意臣告老还乡。”李应文跪下说道。
    “李相快起,李相朝廷还需要你啊,不能失去你这样的人才啊!”赵晋鹏见他跪下立刻走下来将其扶起,并说道。
    “希望陛下同意臣的请求,臣身感力不从心,已经无法再为朝廷出力,希望陛下可以理解!”李应文站起来,并接着说道。
    “李相你先起来,我们再说这个事情。”赵晋鹏说道。
    “陛下不同意,臣决不起身!”李应文坚决不起。
    看着如此坚决的李应文,赵晋鹏也只好同意的说道:“那好吧,李相执意告老,朕也只能同意了。”
    “臣谢陛下!”李应文跪谢道。
    “李相你既然要退,可否推荐一人来担任丞相之职。”赵晋鹏趁机问道。
    “臣想推之人,陛下想必也知道,故臣今日便不再推荐。”李应文说道。
    “既然这样,朕知道了,好了众爱卿还有什么事要汇报吗?没有就退朝吧。”赵晋鹏又向底下众臣问道。
    群臣纷纷表示没有,于是便退了朝。
    有回去路上,罗任洲好奇的向李应文问道:“老李,你这又搞哪一出,你身体不是一直很好吗?”
    “小声点,我说老罗你是一点没明白啊!”李应文见好友罗任洲这样问。
    “明白什么?”罗任洲疑惑的说道。
    “你没有看出来,当今陛下对我们这是老臣很小心吗!陛下他很想换人了。”李应文说道。
    “什么?不会吧!”罗任洲惊讶的说道。
    “你别不信,我们这些老臣已经是旧时代的人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趁现在还有机会走,否则以后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李应文说道。
    “你这样说也有些道理。”罗任洲有些认同的说道。
    不得不说李应文不愧是官场混迹几十年的老狐狸,明哲保身,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
    之后李应文被赵晋鹏封为吴江侯(令澳大利亚雪河市),并赏赐众多礼物,准其告老还乡,而丞相一职由内阁阁员作为李应文学生的皇甫玉林担任,缺少的阁员由苏云顶上。
    而这件事情没几天,枢密使罗任洲也上奏辞退,赵晋鹏当然欣然答应,他的位置被身在天竺的军队总指挥上官饶超代替。
    至于三相(宋人对丞相、枢密院、财部司的称呼)中最后的财部司,当然也被换掉,由德干总督独孤佳伟担任,并且独孤佳伟还被封为帝师(名誉无实权),这次政治换人可谓很轻松,比赵晋鹏想象的要轻松,之所以轻松还是源于李应文和罗任洲的主动退出,毕竟他俩一个主政一个主军,这俩都换成皇帝的人了,那其他朝臣还能说什么,而且这些朝臣很多人是李应文和罗任洲提拔的,他们也被李应文俩人私下沟通过吧,总之这次朝廷换员很平定。
    “老师,你来了!”赵晋鹏对独孤佳伟很尊敬,亲自来港口迎接他。
    “陛下!”独孤佳伟见到赵晋鹏立刻要下跪行礼。
    “老师,不用行礼了!”赵晋鹏马上向前扶起他。
    “陛下礼节不可废啊!”独孤佳伟说道。
    “人是活的,规定是死的嘛,老师走吧,去宫中吧,朕准备了宴席。”赵晋鹏说道。
    赵晋鹏这场宴席不仅邀请了独孤佳伟而是邀请了皇甫玉林和上官饶超他们三人,而目的也是想让他们相互了解并一起商讨一些军国大事。
    皇甫玉林、独孤佳伟、上官饶超这三个对东宋未来走向有巨大影响的人,也是第一次相见,皇甫玉林和独孤佳伟相见的一面便知道对方不简单。
    不管未来怎么样,现在他们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辅佐赵晋鹏,让东宋强大下去。
    宴会结束后,赵晋鹏将三人带到一个房间,向他们三人分别从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询问东宋接下来的走向。
    “陛下依臣所见,我们的重心应该更加注重西方,至于大明等方,监督即可,我如果彻底控制了天竺甚至更西方,大明将不是为惧,并可以形成对大明的包围网!”皇甫玉林向赵晋鹏说。
    “而且我觉得,我国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对外国的交流机构,如果只临时派使者,我想现在应该很麻烦,我们应该在海外各国派长驻使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沟通,还可以了解他国的信息。”皇甫玉林继续说道。
    “不错,皇甫爱卿说的很好!”赵晋鹏点头认可道。
    “陛下,对西方用兵就需要有大量的兵源,但我大宋的征土兵制度和军队管理都比较模糊,虽然之前罗大人在时改革过军队编制,但是依臣来看还是很乱,如果要向西用兵,就要解决这些问题。”上官饶超说道。
    “臣也认皇甫丞相说的对,向西不仅可以有领土等好处,还有利于我大宋商贸更加发展,并且之前陈楠大人的货币政策还没有彻底推行,一些法律也不完善,现在都需要改革……”独孤佳伟也说出自己的看法。
    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说自己的观点,不管什么观点,他们都改变了东宋百年来向北,回归中原的想法,他们更想向西,并凭他们也在一点点来发觉东宋存在的问题,以此来想办法解决,说不定东宋在他们这些年轻人手中可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