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对于司马炎来说仿佛过去了好几年一般漫长。回想起被生擒的那一刻,石苞曾经依照钟会所转达的刘复兴的劝降话语,告知他之所以耗费如此巨大的气力将其生擒,目的只是想保住他的性命。
因此,尽管已被关押在天牢数日,但司马炎始终坚信自己不会面临死亡。
然而,当他被五花大绑地押送至大殿之上时,司马炎以为也就是会被羞辱一顿,毕竟成王败寇,他如今是阶下囚被胜利者羞辱也在情理之中。
刘复兴竟然毫不犹豫地下令将他处斩!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司马炎的内心瞬间陷入巨大的恐慌和困惑之中,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司马炎的这个心理落差立刻就显现出来了,吓得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更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刘禅竟会亲自出面为他求情!
那位深不可测、令人捉摸不透的刘复兴,竟然罕见地同意了刘禅的请求。
如此戏剧性的转折,如同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让司马炎彻底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这位昔日的亡国之君此时已然变得麻木不仁,完全忘却了西晋仍有大批军队在外。
起码就现在而言,不论是国力,军力,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等等仍然是西晋占据的优势。
只不过,由司马孚所率领的近三十万西晋的大军,被刘复兴布置的疑兵牵制在襄樊战线上而已。
可惜啊!此时此刻,司马炎的脑海之中已然变得空空如也。他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聆听着刘复兴听从了刘禅的提议,表示会厚待于他,并下令命人为其解开绳索,请至上座。
紧接着,众人便开始商议起来,决定依照当年司马炎册封安乐公刘禅时的规格,赐予司马炎同样的封号。
刘复兴略加思索后说道:“嗯,昔日汉光武帝刘秀曾面对洛水立誓,不如就加封您为‘洛水公’吧!”
刘禅连忙回应道:“陛下英明至极!想那汉光武帝刘秀实乃我国之开国明君,往昔正是在此处——洛阳,他手指洛水起誓,宽恕了杀害其兄长之人。坚信蜀汉与西晋定能和谐共处、相安无事。”
刘复兴点头称是,接着表示:“没错,从此以后我们划清界限,不再发动战争。”这二人一唱一和,配合得天衣无缝,使得原本就丧失思考能力的司马炎愈发茫然无措。
他早已将曾经同样对着洛水发誓的另一人抛诸脑后。而正是那人,冲破了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所坚守的道德准则的底线。
就这样,一个崭新的“洛水公”诞生了。一切都按照安乐公刘禅的标准来安排,为他开设府邸并建造宅邸。
司马炎被蜀汉君主刘复兴封为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攻陷了西晋国都的洛阳,生擒了西晋皇帝司马炎,居然还劝说了司马炎投降了,还忽悠司马炎同意了两国划线而至,从此和平相处。
正在召集部队准备围攻洛阳救出司马炎的司马孚,被眼前发生的一幕震惊得目瞪口呆!这踏马是什么活见鬼的骚操作!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正所谓:“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这比当年的刘禅还要离谱,刘禅投降之时,蜀汉虽未到山穷水尽之境,但西晋的国力远超蜀汉乃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然而,此时此刻情况却截然不同。即便西晋的国都洛阳沦陷,其国力依然凌驾于蜀汉之上。身为一国之君,怎能如此轻易地选择投降呢?
紧随着司马炎投降的消息传来的,是刘复兴发布的告天下文书。
文书中阐明,西晋国君司马炎已然意识到当初篡夺曹魏政权实乃一时糊涂、鬼迷心窍所致。
如今,他甘愿将政权归还予曹家。
而此时此刻,尚率军在外的司马孚曾经誓言至死不渝效忠于曹魏。
当初在高贵乡公曹髦去世时,曾奔跑过去,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着说:“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啊!”
在曹奂被贬陈留王时,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自制,说:“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
如今看来,验证他所言非虚的时刻终于来临。无需再起刀兵之祸,既然西晋国君晋武帝已然降服,那么也是时候将国家重归曹氏手中,实现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和平共处了。
这篇洋洋洒洒、慷慨激昂的告天下书,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利剑,深深地刺痛了司马孚那颗早已脆弱不堪的心脏。他气得浑身发抖,眼前一黑,竟然直接晕倒在地!
回想起曾经信誓旦旦说出的那些堂而皇之的话语,如今看来,简直就是自欺欺人,用来欺骗鬼魂罢了!
那时,司马家族的声誉已经跌落谷底,臭名昭着。为了稍稍挽回一些颜面,司马孚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弥补。
于是乎,他口若悬河地说出一堆看似忠心耿耿的言辞,但内心深处却清楚明白:无论怎样说的好听一点,西晋取代曹魏已成定局,无可更改。
现在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现如今事与愿违,不仅司马炎丧失理智,连这位狡猾如狐的司马孚也快上头了。
形势紧迫,时间不等人,必须争分夺秒完成对洛阳的合围,将司马炎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否则,整个西晋王朝必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当初那些魏国旧臣之所以愿意留在西晋朝廷做官,无非是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之辈。
倘若司马家族一旦式微,他们必定会毫不犹豫地倒戈相向,落井下石。
而此时此刻,正在牵扯住司马孚军队的姜维又怎会轻易放虎归山呢?
尽管双方军力悬殊巨大,但姜维并非真心想要与司马孚正面交锋,他的目的仅仅是不断滋扰对方,令其疲于奔命。
连番的变故让司马孚应接不暇。
而刘复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让司马孚在慌乱中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