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大道归一
作者:娱乐模式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最新章节     
    处置完傅友德之事,朱允熥转念又想起了冯胜,冯胜的情况与傅友德截然不同,傅友德此人贪婪无度,修炼瑕疵众多。
    但冯胜则不然,冯胜行事颇为低调,且修炼克制,即便是修为高深如朱元璋想要寻其过错,一时之间也难以抓到把柄。
    故而短期内应当是安然无虞的。
    至少在朱元璋尚未找出针对他的正当理由之前。
    历史上,冯胜之所以遭朱元璋诛杀,终究源于无端的猜忌之心。
    若论傅友德之死乃是咎由自取,那冯胜便实属无辜,只因其修为过人,招致无妄之疑,最终成为牺牲品。
    然而既然傅友德此刻尚能保全自身,朱元璋料想短时间内也不会对冯胜有何动作。
    因此朱允熥并未特意找冯胜谈论此事。
    毕竟冯胜并无任何越矩之举,此时的朱允熥尚无法将其纳入己用。
    于是朱允熥返回了皇宫之内。
    他依然沉浸在修炼与研读仙籍之中,经过这一段时日刻苦研习,的确使他心境越发沉稳,从书中领悟到了诸多修炼之道,更擅长深入思考与应对各种状况。
    时光飞逝,次日清晨早朝之时,群臣惊讶地发现,今日朱允炆竟然也来到了朝堂之上。
    他久未露面,今日出现在朝中的朱允炆显得格外深沉稳重,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仿佛重新找回了当年那份无人能及的自信与皇孙之位的尊宠。
    对于此景,朱允熥并未太过在意,仅仅是瞥了一眼朱允炆,旋即收回了目光。
    在他眼中,只要朱允炆不再顽固地与其对抗,那么他并不介意与其和平共处。
    因为他志在追求大道,而非与朱允炆争夺皇太孙之位。
    即便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将来登基为帝,这一切都不会改变朱允熥日后追寻大道的决心。
    很快,朱元璋步入朝堂,脸上带着一丝笑意,但在傅友德看来,这份笑意背后隐藏着莫名的森寒。
    他深知,若非朱允熥从中斡旋,这位大明朝开国皇帝或许早已对其这位功臣下了绝命令。
    须知,一旦君王找到了足够的借口对一位功臣产生疑虑,那么这位功臣离死期已不远矣。
    想到此处,傅友德再次无比感激地望向朱允熥一眼。
    今日早朝议题简明,主要内容为冯胜与傅友德禀报他们这次北上征伐北元残部之战况。
    汇报完毕之后,众大臣纷纷窃窃私语,显见他们对这场胜利皆感到极为欣喜。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嗯,不错,冯胜、傅友德,此次你们战功卓着,应按各自贡献给予应有的封赏。
    至于这些常规封赏之外,朕亦别无所赠……”
    尔等皆已登峰造极,修为高深,位居仙职仙位之列矣。”
    冯胜立刻开口言道:“为尊上效力,为天地苍生尽责,乃微臣分内之事,从未觊觎过额外的奖赏。”
    他对这类身外之物素来淡泊,故此言论出自他口,朱元璋与众仙卿均未感到惊奇。
    众人反倒是揣测,此次傅友德是否会再次请求尊上朱元璋予以重赏。
    有传言称,傅友德一路行军傲慢无礼,途径多地,竟以功臣自居,向黎民百姓强行索求。
    更有甚者,传闻他欲向仙帝索要千顷灵田。
    在这众多目光的聚焦之下,傅友德开口道:
    “微臣亦以为,尊上无需对我等加以封赏。如今四海升平,吾辈将领已然颇受福祉。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吾等身为大明仙军将领,自当驰骋沙场,守护万民,竭忠尽智为尊上效命。
    至于赏赐,实属额外且多余之举。”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仙官无不瞠目结舌。
    连冯胜也惊讶地瞥了一眼傅友德,未曾料到,这个平日里贪得无厌之人,在赢得如此辉煌战果之后,竟然也会拒绝朱元璋的赏赐,这与他的性格设定相去甚远啊?
    照理说,他不该趁着这个时机,多多要求朱元璋给予赏赐吗?
    然而今日,他非但不要求,反而连应得的奖赏都放弃了。
    朱元璋亦感讶异,开口问道:
    “傅友德,此举可不像你的行事风格。
    平日里,你每逢机会必索赏赐,即便无机也可创造机会求取。
    为何今日立下汗马功劳,反倒连最基本之赏赐都要拒之门外?”
    原来傅友德在昨日与朱允熥一番交谈后,已经明悉自身应有的态度与表现。
    他叹了一口气,坦言道:“昔日,微臣确有过谦自卑,行为逾矩。
    此次虽获胜归来,途经某些村落之地,确实暴露出了人性阴暗的一面,做出了诸多不当之事。
    过往时日,也曾侵占百姓们的灵田。
    而今,微臣已经觉悟。昨日,已将所夺取的那些灵田悉数归还,并给予了百姓双倍的赔偿。
    如今,我深深领悟到一个真理:我已拥有过多,实在不应再希冀获取更多的恩赐。
    此番言语自傅友德口中吐露,令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置信。
    然而傅友德并未止于此,继续言道:
    “北征前夕,在宫殿之中,吴王殿下斩杀了周德兴之子周骥,此事其实已经让我有所触动。
    特别是那一句‘屠狼少年不应终成恶狼’,在我从战场归来后,顿悟其中深意,知晓了过去的自己是多么荒谬,现如今,我终于幡然悔悟了。”
    不得不提的是,正是受到朱允熥的点拨,傅友德才会有了这般脱胎换骨的变化……
    十七
    同时还对朱允熥敬上一道七彩仙气赞誉,声称自己如此彻底的转变,全然因朱允熥的点化所致。
    诚然,事实确乎如此。
    朱元璋仙躯微震,他自然不知朱允熥已于昨日与傅友德修炼有道者私下深谈过了。
    竟真以为是朱允熥先前言行触动了傅友德,遂即刻开口赞扬道:
    “善哉,善哉啊!
    迷津知返,尚不算迟。
    更何况汝对昔日犯下的诸多修真界禁忌之事,已有所悔悟并予以补偿。”
    从中可见,朱元璋对傅友德贪婪无度的性格颇有不满。众所周知,一个贪婪之人,其欲望之门永不会关闭,为了追求修为提升或是灵宝资源,他们甚至会不择手段,这等人在任何时空中都属隐患重重。
    如今傅友德竟领悟了不可贪婪无度的修道至理,想来日后恐不易再因些许修行资源而生背叛之举。
    然而,喜悦之余,该有的惩戒仍需执行。故朱元璋言道:“既然你自己承认,在远征归来途中对凡间百姓有过失礼之举,且侵占过他们的灵田,虽已归还,但仍须接受惩罚。”
    他决定依朱允熥之意,调遣傅友德至北方边陲,镇守险要,招募修炼弟子,代燕王操练兵马,于那般酷寒之地历练身心,权作对其过失的惩处。
    未料傅友德非但毫无怨念与犹疑,反以决绝之态跪地叩首,道:“多谢陛下赐予微臣此等机遇,臣定当竭尽全力,在北境修炼出一支威猛无匹的修士大军,供朝廷驱策,以赎罪孽,偿还过往之错。”
    朱元璋观傅友德有此蜕变,心中满是欣慰,不禁欣然点头,赞许道:“很好很好,你能有此觉悟,朕心甚慰。”
    此时傅友德在心底暗松一口气,心想一切都正如吴王殿下预料一般,倘若今日朝会上他仍旧显露贪婪之色,后果必不堪设想。
    如今他遵循朱允熥的教诲,收敛心性,坦然认错,反倒令朱元璋圣颜大悦。这也再一次证明,跟随朱允熥行事,绝不会有误。
    朱允熥亦展露出满意的微笑,他成功折服了傅友德,并将其派往北方接管了朱棣原先统率的精锐修士军队,同时亦保住了这位极具潜力的将才免遭斩杀的命运。他精心策划的这一系列布局可谓一举三得,效果堪称理想。
    这一刻,朱元璋对朱允熥的认可程度亦随之增加不少。只因朱允熥献出的这一策略,使得他们得以收获一位崭新的修真将领,实乃一大幸事。
    此情此景,三方各怀喜悦之情,可谓皆大欢喜。
    然而,当看到众人欢庆的画面,朱允炆却面无表情地缓步走出,向朱元璋禀告道:“皇祖父,孙儿有一事需上报。”
    在浩渺的修炼界中,皇室亦非俗世凡尘,隐匿其中的修真家族——朱氏,今日于紫霄宝殿上,朱元璋才察觉到朱允文今日竟然也出席了朝会,尽管内心涌起一丝疑虑,但他身为宗家长老,在这神圣的修真殿堂之上,自是不会轻易流露出半分情绪。
    他脸上平静如水地发问:“何事禀告?”
    朱允炆从容不迫地从腰间储物袋中取出一张泛着灵光的纸卷,上面记载着一串陌生的名字与气息波动的痕迹。
    他将其递给了侍立在朱元璋身边的仙童,那仙童接过名单后呈至朱元璋手中。朱元璋展开一看,不由得紧锁双眉:“这八位陨落之修士,究竟所为何事?”
    朱允炆面色沉重地回应道:“这些人乃是为三叔朱允熥在吴王府修筑仙阵时的劳工。其中五位乃修为衰弱的老者,另有三位则是刚刚启蒙修炼的少年弟子。他们在吴王府日夜苦修阵法,最终因过度劳累而身陨道消……”
    此言一出,紫霄宝殿之内,诸多修真大能皆哗然失色。
    朱允熥见状,眉峰微蹙,万万没料到朱允炆竟会在如此重要的修真朝会上,以此事对他发起攻势。他暗自冷笑,心知自己布下的那一局棋,在今日这场朝会中,恐怕不得不提前揭开帷幕。
    原本他已焦急地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准备对掌管天材地宝资源的户部动手。既然朱允炆此刻挑起了这件事,那么正好借机反击,一举铲除户部,解决掉这个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