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约见之谜
作者:娱乐模式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最新章节     
    陈夜自归附吴王府以来,生活压力顿时减轻许多。相较于曾经居住的皇宫,如今的吴王府给予了他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在。
    现如今,他在军伍之中已然牢固掌握了数位权柄重臣。而在文职官员中,户部尚书张山也已成为其心腹之人。
    朝局瞬息万变,朱允熥费尽心机让张山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此举无疑向全体文官传达了一个鲜明的信号——反抗自己者,唯有死路一条;反之,能迷途知返并投靠自己,则福祉绵延。
    事实也确证了他的手腕,原本身为六品户部主事的张山,瞬间跃升至二品户部尚书之位。这一切成就,竟然仅在朱允熥一场反击战之中顺势完成,其能力与威势令人瞠目结舌。
    然而,即使朱允熥展现出的实力骇人听闻,朝廷之中的文官群体依然倾向于支持朱允炆。究其根本,终究还是出于对利益考量的本能选择……
    他们始终寄望于文道之士拥戴修炼有成的朱允炆登基为尊,但对朱允熥而言,这一切已变得不再至关重要。那些文道之士愿辅佐他,他自当赐予他们丰厚的修行资源与庇护;如若不然,逐一清理门户,对他们来说亦不过举手之劳。
    心中拿定了主意,朱允熥便未再对此事过多忧虑。他的府邸内,太祖朱元璋赠予的十名修为高深的禁卫依旧听命于他,各自镇守府邸各处。
    此外还有一位管家,此人身世来历与朱允熥母族颇有渊源,原先是常家府邸的一位故旧。常家兄弟中的常升曾言,此人是他精心挑选并托付给朱允熥的,可信赖无虞。从中可见常升心思缜密,深知此刻的朱允熥胸藏鸿鹄之志,暗中筹划之事皆为天地间的大事。如此重大之事决不可因日常言行不慎而泄露风声,故此一位值得信赖的管家尤为重要。
    府中的丫鬟仆役也都经过严格筛选与考核,确保并无复杂背景问题,方能留在身边效力。
    朱允熥自朝殿返回后,独坐大厅品了几盏灵茶。今日朝议之上,兵部尚书对待朱允熥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冷淡,言语间尽是对他的指责与排斥。
    显然,朱允熥成功排挤朱允炆一事激起了众多文道修士的强烈不满。他们似乎已决定联手抵制朱允熥。
    在朝堂之上,未来的帝位继承者必须获得众官僚的认同与支持,倘若帝储与众官员的关系紧张,那可不是什么吉兆。而此刻文道修士们对朱允熥的刻意排挤,正是向皇上传递出一个暗示:朱允熥恐怕难以妥善处理与文臣之间的关系。
    然而对于这样的局面,朱元璋并未过多干涉,反而更多的是期待观察朱允熥将会如何应对。于是朱允熥内心深处也立下誓言,下一步便着手对付兵部。
    这兵部掌握着不容小觑的力量,与武道相关的事务几乎全权负责——兵马调动命令、军队编制、兵器制造、战马供给等,总而言之,除了亲自上阵杀敌,其他有关军队的一切事务都由兵部统辖。
    而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刻,若兵部尚书自身亦具备高超的武道修为,统帅一方大军征战沙场亦非无先例。然而如今的大明王朝武将辈出,兵部尚书自然轮不到上前线指挥。
    也因此,兵部尚书现今的主要权限不过是确保后勤供应,以及传达皇上的军事指令等职责。换言之,在军队内部,并无实际掌控兵力的权力。
    实际上,现如今真正的兵权仍旧牢牢握在朝中几位大将军手中,诸如常家兄弟、傅友德、冯胜等人,以及各地的藩王府……
    饮毕数盏灵茶之后,朱允熥心中暗忖,掌兵部于手,或许亦非坏事一件。
    就在此刻,家仆步入室内,向朱允熥禀告道:
    “殿下,礼部尚书房大人邀您共赴百花秘境一叙。”
    朱允熥眉梢微挑,口中反问:
    “礼部尚书竟然有请于我?此中之意何在?”
    家仆回道:
    “这百花秘境历来乃诸多修士文士、才子佳侣汇聚之所,平日里众人皆在此地附庸仙风道骨,吟诗论剑,施展才情。
    礼部尚书喜好以此处宴客倒也寻常。
    此次,据闻尚书大人邀请诸多文坛英杰,至百花秘境之中游玩,并举办了一场名为‘百花盛会’的雅集。
    说来有趣,如今已值寒冬时节。
    除却几枝坚韧的寒梅,百花秘境内的其它花卉怕早已凋零殆尽,不知尚书大人缘何仍取名为百花盛会。”
    朱允熥坐于椅上沉思良久,随后冷笑一声,道:
    “来者不善呐。”
    家仆一愣,随即便提醒道:
    “殿下,既是尚书大人请您前往,您方才是那位来客。”
    朱允熥颔首应道:“不错,我是来客,故此言来者不善。”
    他起身整饬衣衫,吩咐道:
    “牵一匹灵驹过来,既为人礼部尚书相邀,我又岂能失约不至?”
    家仆领命,却又犹豫着对朱允熥进言:
    “殿下,这礼部尚书素以修为文采自负。
    今日忽请殿下前去,且又邀众多文人英豪,此事恐非表面那么简单。
    只怕是要设下陷阱,使殿下陷入困境……”
    朱允熥对此并无担忧,只是淡淡回应一句:
    “有时我确实对这些文职官员的胆量感到钦佩,他们虽无过人修为,却偏喜挑战他人。
    罢了,这也正是给我显露机智的机会。”
    朱允熥并非愚昧之人,他深知礼部尚书设下这场名为“百花盛会”的聚会,背后定有针对于他的用意。
    若单纯只为举办一场雅集,礼部尚书断不可能邀请朱允熥这位并无显着文才声誉,且当下已成为多数文职官员眼中钉的人物。
    这位礼部尚书,断然不会是为了讨好朱允熥而去邀请他。
    唯一的解释便是,这是一场精心策划针对朱允熥的布局。
    一旦朱允熥踏入其中,便会陷入这个局中,所面临的将是礼部尚书以修为学识层面的攻势。
    极有可能,他会刻意刁难朱允熥,令他在文人群体面前出丑,进而激起他们的不满情绪。
    毕竟,欲成为未来的储君者,必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若不能以文才服众,只会落得一身骂名,这对朱允熥的声誉影响甚巨。
    换句话说,这一次礼部尚书请朱允熥前往,目的就是要让他在文人英才面前暴露出缺乏学识的一面,进而引发巨大的舆论风波,让天下皆知这位三皇子殿下是个无才无德之辈。
    如此之人,又怎配担当未来天庭之主呢?
    这些翰林修士们,早已认清了一个事实,在这朝歌仙都的权力中枢,他们难以寻找到机会将朱允炆拉下修炼者的高位。
    于是乎,他们转而寻求另一种策略,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切入,也许亦能创造出一线生机。
    不过对此情形,朱允炆毫不畏惧。穿戴完毕一身修士法袍,随后骑上了家仆精心准备的灵兽驹,在数位金甲禁卫的严密守护下,朝着京城内闻名遐迩的百花秘境而去。
    这百花秘境乃是一座非凡的洞天福地,据说其主人在京城之内亦是一位修为高深、博学多识的修道者。平日里此地会开放给那些文人墨客与炼气士们,供他们在其中附庸风雅,体验修道之余的人文情趣,实属一件快意之事。
    抵达百花秘境后,报出身份,便轻易进入了其中。秘境广大,虽此时已是深秋,园内的各式花卉已然凋谢,但园中的布局与诸多翠竹奇木依旧令人赏心悦目。小桥流水,假山绿植相映成趣,身处府邸之内,却宛如立于一片未经尘世沾染的绝美仙境之中!
    漫步前行,一座小桥跃入眼帘,桥下的涓涓溪流人工而成,却与外界的京河相连,水质澄澈湍急。两侧散布着几座亭台,四周景致秀美无比。
    各种观赏性的灵植巧妙地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朱允炆也为这里的景致所吸引,不禁轻轻点头赞叹:
    “果然是个修身养性的好所在。”
    话语刚落,他瞥见前方桥底下有个宽敞的凉亭。亭内聚集了约莫三十多位青春勃发的修士青年,而在另一边则端坐着二十多位貌美如花的修炼少女。这些文人佳侣们各自占据一方廊榭,隔空相对而坐。
    男士们或是品酒畅谈,或是捧着古籍对书中典故深思熟虑;而那些仙子般的少女们则轻抚身前盛开的梅花,不时掩嘴娇笑,同身边的同伴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对面哪位文人修士。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才子们口若悬河谈论诗经典籍、借古人诗词抒怀的模样,实则完美地引来了对面佳人们的关注。
    朱允炆目睹此景,却不禁暗自嗤笑。心中忖道:那些才子是真的在研讨古典文学吗?男人的心思,哪个不清楚?不过是装模作样罢了。不然为何他们会时不时地视线飘向对面的佳人?
    尤其是每当察觉到有佳人注视自己之际,他们谈论经典时的姿态愈发高昂激昂。
    见此情景,朱允炆不由得冷哼一声,轻蔑地道:“一群徒有虚名、图谋声誉之辈而已。”
    就在此刻,人群中有一名二十七八岁的修士青年注意到了朱允炆。此人身穿一袭洁白无瑕的法衣,腰间束着一条纯白色的宝带,上面悬挂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灵玉佩饰。即便正值寒冬时节,他手中仍执着一把折扇,扇面微摇,径直走向朱允炆。
    他略显敷衍地朝着朱允炆行了个仙礼,开口道……
    \"原来乃三皇孙转世,哦,不,现今应尊称为吴王殿下矣。
    吴王殿下果真如期降临,驾临此地,在下深感荣幸之至。”
    朱允熥微蹙剑眉,审视着眼前的言谈之人,察觉此人似乎并非朝廷之上那位礼部尚书房的高官。
    只听那男子续言:“敢问吴王殿下,在下名为李三闲,乃当今礼部尚书房李元名公之亲子。
    家严此刻正在后方与众位长辈雅谈,故由在下先行迎接吴王殿下。”
    朱允熥轻轻颔首,并未多言。
    李三闲再度含笑而言:“如此,请吴王殿下移步就座吧。”
    随之引领朱允熥穿过一座小桥,来到对岸的清逸长亭之内。朱允熥的到来立刻引发了在场诸多修真才俊与仙姿女子们的窃窃私语。
    只是众人望向朱允熥的眼神,均带有几分轻蔑与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