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玄灵东宫
作者:娱乐模式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最新章节     
    这一日,大明仙朝之内发生了震撼朝野的大事,便是皇太孙人选已定,并昭告四海八荒。京畿之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那些出身士族的仙官们,皆因朱元璋选择了朱允熥而瞠目结舌,同时又因其在朝廷之上展现出的雷霆手段而生畏。
    如此一位兼具威能与手腕,能轻易镇摄群臣的仙宗传人成为皇太孙,众多仙官心中并不以为然。毕竟,谁也不愿面对一个如同朱元璋般威严无比的帝王,那无疑会给整个朝堂带来巨大的压力。然而,正是这种压力,才使得众仙官不敢有丝毫懈怠,从而被有效地制约。
    此刻,在东方玄灵宫殿内,吕氏从几位守宫仙宦口中得知,今日早朝上似乎正在议定册封皇太孙一事。
    这让吕氏顿时喜形于色,笑吟吟地道:\"今早皇上召朱允炆前往紫霄宝殿商议册立太孙之事,若非允炆,我实在难以置信。\"
    念头至此,她在东宫中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朱允炆带回那个好消息。然而,归来的朱允炆却是神情沮丧,萎靡不振。
    一见朱允炆此刻的模样,吕氏心头立刻浮现出一丝不祥的预感。尽管如此,她仍强作镇定,疾步走向朱允炆,急切地问道:
    \"允炆,我听说皇上已经册立了皇太孙,那人可是你?快告诉我。”
    朱允炆眼眶泛红,凝视着吕氏,缓缓吐露道:“不是我,而是他,是他那个可恶的朱允熥……”
    这句话犹如晴空霹雳,直击吕氏心头,使她的身体一阵剧烈颤抖,差点站立不住,幸亏身边丫鬟们连忙搀扶。
    此时的吕氏面如白纸,失声喊道:“不可能!绝不可能!怎么可能是他?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她仿佛陷入了疯狂的状态,反复念叨这几句话,这场变故对她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令她根本无法接受。
    然而,冰冷的事实面前,由不得她不信。朱允炆小心翼翼地继续解释道:“祖师陛下封我为建文真君,命我母子搬离东宫,迁往朱允熥居住的吴王仙府。”
    吕氏连连摇头,悲愤地说:“这怎么可能!绝不可能!他们竟然立朱允熥为皇太孙,还要逼迫我们母子离开东宫?这绝对不可以……我要去找祖师陛下,我一定要去找他评理!”
    朱允炆忙拦住吕氏,劝慰道:...
    \"休要再生事端,否则难以预料皇祖宗将会以何种严厉姿态对待吾等!\"
    吕氏望向朱允炆道:“那你打算如何?难不成你甘愿仅作一名普通的郡王?你忍心将那至高无上的九五至尊之位轻易交予朱允熥?你真就甘心如此吗?”
    朱允炆紧握双拳,坚定地回应:“我自然不甘心,怎会甘心!然而又能有何法子?如今朱允熥已身为皇太孙,我又有何对策可施?”
    说到此处,他目光骤然狠厉,仿佛自语般继续讲道:
    “唯有一策,便是韬光养晦,暗中积蓄自身力量。待到皇祖宗仙逝之后,必将那份属于我的一切悉数夺回。”
    闻此言,吕氏立刻注视着朱允炆,眼中并无对朱允炆言语产生的惧意,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疯狂且炽烈的情绪。
    她附和道:“没错,没错,定要将失去的一切重新夺回,一定要拿回来。那些本就是你的,朱允熥不过是暂时窃取而去,还未登基为帝,绝不可能有机会。”
    朱允炆轻轻点头,那个疯狂的计划犹如春雨催生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萌发。
    此时,兵马司指挥使赵思礼府邸内。
    这位六品兵马司指挥使正喜形于色。
    只因今日早朝之上,朱允熥被册封为太孙,尽管赵思礼在此之前对其这位未来女婿印象并不佳,
    但现在,朱允熥的表现已然截然不同。
    他不再是昔日那般无能废物,也不再显现劣迹斑斑的品性。
    反观眼前的朱允熥,展现出的能力、才智以及他所具备的所有优良品质,均属上乘。
    不然也不会坐上太孙之位。
    更重要的是,朱允熥在成为太孙之后,第一时间便提出了这桩婚事。
    并亲自下令,要求礼部尽快筹备此事。
    这让赵思礼如何能不欢喜呢?
    他一个六品官员的女儿,竟然能嫁予太孙,成为未来的皇后,这无疑是莫大的荣耀和幸事。
    赵思礼唤过自己的女儿赵思李,将此事告知了赵青竹。
    赵青竹感到有些惊讶,并非惊讶于朱允熥提出迎娶自己,毕竟这段时日他们之间建立起的情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未婚夫妻关系。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朱允熥竟真的成为了太孙。
    “女儿,你真是为我们赵家增光添彩啊。从今往后,你便是大明的太孙妃,将来则是皇后。
    那我便是国丈了,哈哈,从此我们赵家便是皇亲国戚。我赵家自此在这大明疆域,也算得上是个超然的豪门大族了。”
    赵青竹淡笑一声,随后对赵思礼说...
    \"父亲对于这桩仙侣联姻显然极为满意。\"
    赵思礼颌首道,“自是如此,当今的天孙朱允熥,无论修为境界还是治世之能,皆堪称卓越。若连此我都尚有不满,那便是我的心性出了问题。吾女啊,待你嫁入天孙殿下一脉,务必尽好贤助之责,辅助他在修炼与治理之间取得平衡。”
    赵青竹脸颊泛红,默而不语。
    ……
    另一方面。
    朱允熥陪同朱元璋回到紫霄宫后,二人于书房之中深谈良久。话题围绕着朱元璋对朱允熥的期待以及对其修行与治国之道的指导。
    皇天孙已然册封,大明的仙道根基已固,朱元璋总算卸下心头一件大事。此刻的他,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
    先前太子朱标羽化而去之前,朱元璋尚未显现出老迈之态;然而自朱标离世之后,他的容颜一日比一日显得沧桑。大明的仙域江山,始终是他坚韧的精神支柱,令他振作精神,以应对世间种种事务。
    而今太孙册立之事尘埃落定,朱元璋终于得以稍稍喘息。最关键的是,朱允熥的表现足以让他宽心。今日早朝上,朱允熥那一番镇慑群臣之举,使得文武百官无不胆寒。
    朱元璋心中明了,朱允熥并未倚仗自身身后的皇祖威势,更未狐假虎威,完全是凭借自身的雷霆手腕,令在场的臣子们畏惧不已。这就是朱允熥,作为皇天孙初次展露出的锐气锋芒。
    仅此一点,朱元璋便确信,自己挑选的人没错。至少朱允熥,有能力压制住满朝文武。
    此时,朱元璋举杯对着朱允熥言道:
    “允熥,这杯中之物虽为佳茗,然许多人却无法品出其深层之意蕴。他们只觉其苦涩,仅视其为解渴之饮,或者不过是一种略带仪式感的消遣。殊不知,唯有真懂茶道者,才能领悟饮茶并非追求表面之物,而是品味其内在的韵味。
    我希望你成为天孙之后,在将来君临仙界的那一刻,也能真正领悟手中这杯茶的奥秘。其中的学问深远无比,朕或许不能尽数传授于你,更多的还需你自己去细细体悟。”
    朱允熥轻轻点头回应道:
    “孙儿谨记。”
    朱元璋又道:“这仙界江山,并非一时一代所能传承,应当绵延万世,长久维系。我们这些身为人帝者,不能仅仅局限于在位之时所享有的荣耀与昌盛,还要思及为后代子孙留下怎样坚实的基础。
    然而,遗憾的是,此事朕已无力做到。允熥啊,就看你的了,能否担此重任。”
    朱元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研读过古籍之后,深知大明未来的仙界江山,正是由于某些帝王治理失策,导致了一系列不可挽回的局面持续发酵,最终使得大明仙域走向衰败灭亡。
    或许这一切的转折点始于嘉靖人帝的时代,也许是在万历人帝的时候,亦或是追溯至正统年间。总而言之,大明的衰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诸多时期里种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之中,或许涉及仙道势力的干预,也或许暗藏与修真世家共享乾坤的因素。再退一步讲,把那次微寒冰纪带来的天灾牵连其中,亦非不可能之事。总的来看,诸多因果错综复杂。
    然而在朱元璋眼中,史籍中所载的一切纷扰,究其根本,皆与大明的修真根基息息相关。假若曾有一位睿智的修炼帝王,在登基之初便大力整治国境内的灵脉,甚至能影响后世的气运走势,或许能够让大明仙域的局势改善许多,不至于令明朝的修真传承,如此仓促地走向终结。
    朱元璋所流露出的深意,朱允熥心中十分明晰。作为一个穿越者,他不仅熟知明朝历史上的种种变故,更明了大明修真界潜伏的问题所在。他也渴望运用自身之力,去扭转乾坤。
    或许自他成为太孙那一刻起,改变已然悄然发生。至少,只要能让朱允炆无缘帝位,阻挠朱棣篡夺成功的阴谋诡计,那么将来的大明诸帝,都将不再是出自朱棣那一系血脉。
    祖孙二人谈了许多,直至午后时分,朱允熥方才告辞离去,携同司礼监印信执掌的太监,朝着东宫行去。
    抵达东宫,只见吕氏端坐于东宫正厅之上,朱允炆则陪侍一侧,两人面上并无太多情绪显露,唯有隐约可见一丝不甘心的神色。
    今日司礼监掌印太监受旨前来,郑重地向吕氏与朱允炆宣布:“殿下有旨,命太子妃吕氏及建文郡王朱允炆立即迁离东宫,移居至原吴王府,即现今的建文郡王府。”
    吕氏紧握双拳,起身直视司礼监太监,冷声道:“急什么?不过是仗势欺人的狗腿子!”
    紧接着,她又转向朱允熥,淡漠一句:“这些人得意忘形了!”
    朱允熥眼帘微微一眯,而司礼监掌印太监却怒不可遏,直言反驳:“先前太子妃吕氏,请您谨言慎行。此刻您眼前的这位,乃是大明之太孙。另外,还请即刻撤离东宫,否则在下只能亲自派人协助搬迁。”
    就在掌印太监准备采取强硬手段之际,朱允熥举手示意其停下,随后淡然开口:“还是给予吕氏及建文郡王最后一点颜面吧。毕竟,他们所剩无几的尊严,应当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