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试炼之路
作者:娱乐模式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最新章节     
    自洛阳城一路向南修行,经过大约一两日的行程,沿途各地对于灵田革新三步曲的最后一环——划分灵田的执行情况,整体推进得还算顺利。
    总的来说,在朱允熥坚定有力的政令之下,加之刑罚司的强力介入,那些地方上有势力、意图抵抗划分灵田令的地方士族贵族,终究还是低头妥协了。
    朱允熥深知其政令正确无误,他始终坚信:对抗少数,总比分化多数要容易得多。实施灵田革新,有益于整个天下,更利于万民百姓。
    尽管此举难免会触怒一部分地方贵族,但这些贵族原本的生活已经优渥无比,稍稍触动他们的利益不过是割舍掉不应得之物罢了。而这样的举措,却能让那些从未有过丝毫利益的人也能从中获益,缩小贫富差距,对天下黎民而言无疑是一件善举。
    此举往往能得到广大百姓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那些士族贵族阶层既要承受朝廷仙府的压力,又需应对百姓们的反抗诉求。纵使他们有意抵抗,但在朝廷法度和百姓意愿的双重夹击之下,他们已是力不从心。
    其实,士族贵族能在过往历代屹立不倒,无非仰仗朝廷的支持以及对地方百姓的压榨盘剥。而百姓们即使心中愤慨,也不敢轻易反抗,因为一旦反抗,朝廷的法度将会对他们施以严惩。而对于那些有权有势之人而言,这所谓的法度有时只不过是一个戏言。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那却是无法逾越的红线……
    无论哪一纪的法度,有时候都无法真正庇护凡尘黎民,反而成了束缚其生活的桎梏,而对于拥有灵力与权势的修炼世家与仙宦而言,这些法度却又如同护身之宝,助其稳固地位。
    因此,在过去的时光长河中,皇权往往被尊崇为仙道贵族阶层钳制庶民的一柄利器和一道禁锢,同时,仙道贵族阶层亦借由皇权之力,将各地民众牢牢掌控于股掌之间。至于黎民百姓的生活境遇如何,能否在世间求得生存之道,在众多仙廷统治者和仙宦眼中,并非首要关注之事。
    现如今,朱允熥决心冲破这既存的、不公道的所谓秩序,更要构建一套全新的法则,那是一套主张众生平等而非恪守旧制的修行体系。这一理念,在古时的确难以推行,但如果得以实践,必将使大明王朝更为稳固无疆。
    百姓并非国之蛀虫,反而是支撑天地根基、承载乾坤重负的砥柱中流。唯有那些肆意压榨贫弱、倚仗皇权颐指气使的仙宦贵族,才是侵蚀社会肌体的蛀虫。
    身为穿越者的朱允熥,深知国家需要何类人才,摒弃何种隐患,知晓何以延绵国祚,何以加速王朝衰亡。因此,即便要在古老的修真世界中推行他心中的共和仙道、众生平等的社会构想艰难万分,他也决心凭借强大的修为手段,予以尝试。
    其实,在后世的某个时代,确有人曾踏出类似的路径,那便是联合底层修士的力量,颠覆占据资源、主宰乾坤的修炼世家与仙宦贵族——这不正是古代的资本主义形态吗?
    既然明确了方向,朱允熥深信自己终将成就愿景。如今的土地改革已初见成效,地方上的修炼世家与士族再也无法抵挡朝廷与官府的施压,更难抵御底层百姓的起义反抗。面对朝廷不再袒护的局面,百姓阶层反而获得了支持,开始奋起抵抗那些士大夫阶层。
    若再不知收敛,很可能演变至更为严峻的地步。而这样的局面,正是朱允熥乐于见证的转变。
    在这场变革的推进下,无数百姓终于得到了两三亩良田,欢欣鼓舞地开始了辛勤耕耘。至此,天下黎民不必再寄人篱下,充当别人的佃户,受人役使。
    这一路走来,新政已在各地逐步落地生根,然而当朱允熥途经荆州府一座村落时,却突遭变故。尽管看见田间有百姓辛勤劳作,但从他们的面庞上,却察觉不到应有的喜悦之情。
    朱允熥对此感到困惑,遂走上前去问道:“诸位乡亲,如今朝廷赐予了你们田土,为何大家看上去并不欢喜呢?”
    听到朱允熥的问询,正在耕作的几位村民纷纷抬头望向他。其中一位年迈的老者长叹一声,开口回应道:...
    在仙凡交织的世界里,朝廷颁布了赐田令,此举被视为神恩浩荡,民众亦深感朝廷之慈悲。然而,这样的福祉并未能真正落于百姓之手。“朝廷赐予吾辈田地,诚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也曾使我们欢欣鼓舞。然而,遗憾的是,这些田地最终仍旧未真正归属吾等所有,这如何能让人心生欢喜呢?”朱允熥闻此言论,眉头紧锁,不禁发问道:
    “此话何意?朝廷既已赐田于尔等,又怎会有田非尔等所有的说法?”
    见朱允熥追问,四周几位百姓面现无奈之色,皆欲言又止。其中一位青年壮士上前一步,凝视着朱允熥,试探性地问:“敢问公子仙风道骨,莫非公子乃是朝廷派出的修真巡查使者?”
    朱允熥含笑点头承认:“所言不虚,我正是朝廷派遣的监察修士,特来调查土地改革政策的实施状况。若各位有何肺腑之言,尽可向我直言。是否因为此地未能严格遵照朝廷旨意,公平合理地分配田地给你们呢?”
    听闻此言,众百姓围聚过来。一位白须老者开口道:“朝廷赐田之策实乃天公地道,田地确实在我等手中。然而……”
    朱允熥接道:“既是朝廷有明确规定,土地不得买卖,只准租赁,若那些地主提出的租金低于公正价格,诸位大可拒绝出租。”
    老者苦笑一声:“公子有所不知,朝廷的法令虽善,但在那些心狠手辣的地主面前,犹如鸿毛一般无力。田地虽被赐予我们,但他们运用各种手段迫使我们不得不以低廉价格租给他们。我们这些修行尚浅的平民,除了租给他们种植外,别无他法。虽然田产名义上归属我们,但实际上却是掌控在那些地主之手。”
    朱允熥听罢,顿时明白其中关节:“原来如此,朝廷赐田政策初衷良好,然而从朝中重臣至地方豪强,皆有人从中作梗,屡施诡计,如今更是遇到地方地主强行低价承租百姓所得之田地。自朝廷至民间,自顶层权贵至基层地主,纷争不断,皆因私利之心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