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胶东现状(中)
作者:横横竖勾   我在民国当倒爷的日子最新章节     
    更夸张的是,胶东道现在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六十七比三十三。
    也就是说现在整个胶东道的百姓,三分之二都是大老爷们儿。
    如此数据属实让于学铭大感无语。
    这又不是军队里,咋全是男的呢?
    不过这件事情倒也非常正常,谁让胶东道眼下大力发展工业呢?
    工业的发展,自然会促进周边的自由人口向城市集中,更别说穿越者委员会在胶东道颁布的劳动者保护法,对工人群体的收入也有着非常有力的保障。
    以至于不只是周边三道的地盘,哪怕是附近的几个省,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力跑到胶东道来寻找一份工作。
    相比之下,女性和不适合从事劳动的老年人倒是会少很多。
    而对于这个情况,穿越者委员会自然是来者不拒,人口可是最宝贵的资源,穿越者势力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人口。
    尤其是大量青壮年男性的参与。
    田间种地、工厂劳动、城市建设,甚至包括部队的兵源,哪一个不需要自家地盘上有着大量的青壮年男性资源。
    哪怕是砸上再多的钱也在所不惜!
    要知道,在当下的一九二六年,日本鬼子的人口数量也不过是五千九百多万,而且男女比例也没有胶东道这么失衡。
    换而言之,单说青壮年男性劳动力这一方面,胶东道和鬼子全国相比也差不多了。
    而面对战争,人口,就是底气!
    相比于人口情况给于学铭带来的巨大震惊,常永青接下来讲述的农田数量统计情况在于学铭心里就引不起多大的波澜了。
    虽然三百七十万公顷的农用土地数量也算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奈何于学铭对农业这方面的事儿属实也是没啥概念。
    相比之下,倒是农业部从英国人手里订购了大量的粮食,通过海运送达后,在胶东地区建设了大量的战略储备粮仓库的事情让于学铭颇感兴趣。
    粮食自然是从白象那边儿运来的,穿越者委员会直接花光了于学铭从现代带来的五百万英镑的道具钞,以每英镑一百八十公斤的价格,一口气儿从英国佬手里买来了九十万吨产自白象的稻米,还都是加工好的。
    就这也就是道具钞不够了,不然还得多买点儿,粮食这玩意儿肯定是多多益善。
    至于白象那边儿三哥会不会饿死人,关我们屁事,反正是英国佬做主卖的。
    民国时期的天灾可是不少,穿越者委员会可不想让治下百姓被饿死,而这一批九十万吨的稻米,也仅仅是足够胶东道现有的两千多万居民吃上个把月。
    因此从海外进口粮食自然也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常规性工作。
    不光是因为胶东道本身,也要给未来穿越者委员会统治更多地盘打下良好的基础。
    农业部的工作告一段落,教育部这边儿又站出来了,在教育部众人连续四个月时间的努力下,整个胶东道一共落成了六百余所小学和中学,至于师资力量,全部是从北平那边儿的大学校园里高薪聘请的大学生。
    不得不说,于学铭在这件事情里也是帮了大忙了,“洋人克星”的称号放在一群热血青年当中的危机自然是不必多言。
    胶东道护军府高薪招募大学生加入胶东道建设的消息一出,无数热血青年立刻蜂拥而来,哪怕是不开薪水都愿意留在胶东。
    而且这些有文化有梦想的年轻人,来到胶东最大的目的,居然是投身军旅,加入胶东守备师的部队。
    这种事情穿越者委员会的众人怎么能同意呢,这可都是正儿八经的人才啊!
    拿着枪去当排头兵那不是浪费了。
    于是乎,除了一些专业对口的直接被分配到了几个部门以外,大部分大学生都被穿越者委员会赶去了学校当老师。
    至于小部分专业不知道放哪儿,性格又执拗实在劝不动的,也被穿越者委员会安排进了政工训练班,培训后要么下部队里去当政委,要么就是担任一些技术类兵种。
    或者是加入刚刚成立的飞行学校。
    医疗部自然没什么可说的,一系列的医院诊所在胶东道也是遍地开花,有了现代医药的支持,名声也是瞬间传遍了全国。
    甚至在医生方面,都不需要医疗部去宣传什么招募政策,就有全国各地大量的医生慕名而来,只为了过来当个学生。
    在这当中居然还有不少洋人医生。
    毕竟氯霉素的名声已经传遍了欧美,在医学界也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在一顿神乎其神的流言传播下,胶东道俨然成为了世界医疗学术界的圣地一般。
    哪怕是此时此刻,还有不少外国医生千里迢迢,远渡重洋过来求学呢。
    面对这帮免费的劳动力,医疗部的众人自然是不会浪费,学习什么的事先往后靠一靠,实践出真知,来来来,先过来上班儿!
    什么?你们说工资多少?
    开什么玩笑,你说要学习的时候,我们也没跟你收学费啊!
    什么时候教学?看你们工作表现喽!
    当然了,诸位医生可以放心,我们胶东道护军府医疗部的政策还是非常人性化的。
    虽然不发工资,但是我们管吃管住啊!
    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医生就这么迷迷糊糊的开始了自己的牛马生涯,而没有了人力资源成本的医疗部也开始进入了堪称疯狂的扩张之路。
    而且医疗部的快速发展,也在无形中给商业部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促进。
    毕竟哪个富人不希望居住在一个医疗资源丰富的地方呢?
    老板本人的家都搬过来了,是不是也得在这头置办一些产业啊?
    更别说胶东道治安好的不行,甚至在民间还开展了禁枪工作,哪怕是洋人领事馆的士兵也不能在路边上掏枪。
    否则也是一视同仁,先把人关起来,等候外交层面的后续沟通。
    而外交方面的负责人是于学铭这个身在美国的家伙,以至于现在胶东道几个城市的监狱里堆了一大票洋人。
    不过洋人领事却对此没有任何反应,一个个还在忙着帮胶东道的建设添砖加瓦,顺带着挣点儿天文数字的零花钱呢。
    而如此优秀的治安状况,自然也就吸引了无数被医疗资源吸引来的商人,将自己的产业也迁移到了这里。
    尤其是胶东道对于外来商人,一律给出一免两减半的三年税务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产业两免五减半的五年税务优惠。
    更是让国内外商人对胶东道趋之若鹜。
    对于学铭这个护军使的慷慨更是交口称赞。
    于是乎,在紧随其后的商业部汇报里。
    一连串民营工厂的名字不停传进于学铭的耳朵,名单整整念了一个多钟头才念完。
    这还只是国内外商人在胶东道投资的产业,穿越者委员会的全资公司并不在其中。
    而是在紧随其后的工业部汇报这边儿。
    作为工业部的工作重心,经过了四个月时间的建设,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下,即墨兵工厂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尤其是在子弹和炮弹方面有些相当夸张的产能。
    毕竟一些枪械火炮和重型装备都可以从现代社会那边儿引进,但是后勤保障方面就需要穿越者委员会在民国位面自行解决了。
    于是乎,在堪称丧心病狂的产业发展方向倾斜下,即墨兵工厂几乎跟欧洲的每一个国家都下了子弹和炮弹的生产线订单。
    火药厂所需的化工产业更是如同不要钱一般疯狂引进。
    按照工业部的计算,这会儿即墨兵工厂的子弹年产能已经过亿了,这还是不包括持续进行得复装子弹方面的工作。
    已经超越了奉天兵工厂的子弹产能。
    更离谱的是,就连炮弹生产线的年产能也已经达到了百万级。
    这让于学铭不禁有些不可思议,子弹倒是还好理解,炮弹的技术含量可是不小啊!
    百万级的年产能,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作为未来的亚洲第一兵工厂,奉天兵工厂的炮弹产能也不过是二十多万啊!
    你们这直接鼓捣出来一个百万级,多少是有点儿过分了吧?
    然而面对于学铭质疑的目光,工业部部长罗平越则是站了出来。
    “弹体,没装药,没引信。”
    于学铭顿时一脸懵逼,合着你们这百万产能是造了一堆半成品是吧?
    只有弹体,那特么和炮弹还差远了呢!
    这踏马白瞎激动这么半天……
    不过这下倒是能理解,事情也变得合理了起来,炮弹发射药和引信这玩意儿倒的确可以从现代社会引进,而且也是必须如此。
    引信自然不用说,那玩意儿对精密性的要求极高,让民国位面自行制造,属实也是有点儿难为人了。
    至于炮弹的装药,不同发射药的燃烧效果不一样,连带着弹道系数也会大相径庭。
    这种事儿要是瞎搞,真要打起仗来,炮兵打炮的时候,那还能有个准头?
    反正不占地方,从现代社会引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