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是忠臣也是权臣
作者:想要摸鱼的咸鱼   各朝代围观我刷的短视频最新章节     
    李然然继续划着视频,连续划了好多个都不合心意。直到看到一个视频标题:
    【他是忠臣也是权臣】
    (“昔日伊尹霍光,行废立之事,皆成千古名相,一代人杰。”)
    【他是冠军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是汉武帝刘彻的托孤大臣,是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的霍光。】
    【霍光为人谨慎,做任何事都谨小慎微,为武帝所亲信,在其旁伴驾二十余年。】
    (“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
    【在汉昭帝死后,又废昌邑王,拥立汉宣帝。执政期间与民休息,促昭宣中兴。忠于汉室,不负武帝所托,葬于茂陵,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然,妻子霍显毒死许皇后,死后亲族谋反,霍家全族覆灭。】
    <霍氏兄弟,一文一武,都做到了各自领域的极致,霍家真的祖坟冒青烟了[点赞]>
    <我觉得霍仲孺必须要给武帝磕一个了,武帝培养了一个顶级武将,后面又培养了一个辅政大臣>
    <董卓可不配和霍光比哈>
    <唉,以前听伊尹——贤臣,和霍光加一块后听——权臣>
    <汉武帝后期的烂摊子可都是霍光和汉宣帝在拉,要不然武帝死后大汉就玩完了>
    <悄咪咪说句,要是司马迁还在,高低得写个《霍光本纪》[吃瓜]>
    <霍光本人没造反,无奈后面各个造反的人都以他为模版,全是行伊霍之事哈哈哈>
    <权臣褒义代表:诸葛亮
    权臣中性代表:霍光
    权臣进步代表:杨坚
    权臣贬义代表:司马懿>
    <人家霍光好歹把政局稳定了,看看从东汉末年一直到东晋出了多少个行霍光之事的了,结果连霍光半点水平都没有>
    <要不是后世出了个权臣道德天花板,无污点的诸葛亮,霍光受欢迎程度可能更高些>
    <我感觉霍光只忠于汉武帝刘彻诶[疑问]>
    <刘贺昏不昏的已经无所谓了,关键是他很急,没学会汉文帝刚入长安的手段[笑哭]>
    <听其他up讲,霍光从做了托孤之臣后就开始布局,想扶有卫家血脉的刘病已上位。刘弗陵无子,死后选了曾经与卫氏外戚打对台的李氏外戚的昌邑王刘贺,废刘贺后再立刘据的孙子刘病已>
    <霍光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治家不严和娶妻不贤的下场是什么>
    <霍光让人诟病的是因为他把持朝政一直不让权,然后就是他妻子毒死皇后想让自己女儿做皇后,霍光知道后还保下了他妻子...>
    <知我春秋,罪我春秋>
    ......
    说的是霍去病他弟弟啊,李然然对霍光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看的偶像剧中,里面他是大反派...
    卫子夫的嫁妆真的太牛逼了!
    ————
    汉 元狩四年
    “哦,你弟弟?”刘彻还记得霍去病在去年的时候是带了个小少年回长安。
    “也该带进宫来让朕瞧瞧。”
    “是,臣遵旨。”霍去病的心情蛮复杂的,本来弟弟有出息了且未来封侯自己应该是感到高兴才对,可是视频上说的是什么啊?说他弟弟未来是权臣,权臣什么样的之前看视频也知道些,还有光幕竟然开玩笑让司马迁给霍光写本纪,本纪可是历代帝王传记。
    老天爷啊,怎么办?
    霍去病想要不要先请罪?
    “陛下,臣...”
    刘彻赶忙摆手,示意霍去病起来。“无事,你弟弟很有才干,你该高兴才是。”
    “朕选的托孤重臣,没选错啊。”
    看着光幕上夸霍光的那些话,刘彻又不由想到晚年自己这么丧心病狂吗,若没霍光在,大汉就亡了?
    总归还是个忠臣。
    卫青在旁提醒霍去病,“平日里多管教管教你弟弟,治家不严和娶妻不贤的下场可要好好教教他。”
    说完后卫青又后悔了,自己给他说这些干什么啊,霍去病现在也没娶妻。
    “算了,你们兄弟俩互相好好扶持就行了。”
    ......
    少年霍光战战兢兢向汉武帝行礼,眼光瞟向亲哥霍去病的脸上的神奇后方才得以稳住心神。
    “朕去年就该见见你的,可惜政务繁忙,这才拖至今日。”刘彻对霍光的表现很满意,不愧是他亲选的托孤大臣啊。
    唉,再培养一个辅政文臣,又有何妨呢。
    “先从郎官做起吧,有不懂的地方...”刘彻指了指自己,“朕帮你。”
    霍光诚惶诚恐谢恩后,晕乎乎的和兄长回家。
    “别愣了,以后在宫里面对陛下时放聪明点。”霍去病有点疑惑,“光幕不是说你谨小慎微嘛。”
    “陛下给人的感觉好亲切...”
    霍光的回答让霍去病怔住了,大笑,并表示同意。然后嘱咐霍光还是要小心谨慎些才对。
    ————
    西晋 泰始三年
    “......”
    已经很久没被cue的晋朝,突然被cue到,司马炎无语望天。
    光幕视频出现的总是这么不合时宜。
    司马炎好不容易将司马昭弑君、五石散等事平息下来,自己又将胡人汉化的事干得不错,本来大家都好好过日子了,结果光幕又双叒叕的提醒大家,司马家得位不正啊...
    皇后杨艳劝说司马炎,“过去之事已经发生,陛下何故再忧?您瞧后世的唐太宗、明太宗二人,他们一个弑兄杀弟,逼迫父亲禅位,一个起兵夺侄子皇位,然他们二人在后世评价中依然是正面的。”
    “若陛下造就一番伟业,晋不像原本历史中的那般,后世人也就不会揪着那事不放了。”
    司马炎叹气,“唉,非我担心后世人评价,实是害怕...”不再言语,陷入沉思。
    还是因为立太子闹的,立司马衷的后果是八王之乱,那接下来该立谁?
    司马家怎么夺的皇位,当然担心会有人用同样的方法夺司马家的皇位。
    ————
    隋 开皇十年
    咳,比起其他几位,得到权臣进步代表称号的杨坚算是接受了。
    杨坚内心还是有点点的小骄傲,看吧,古今历来权臣混得最好的可不就是我了嘛。
    杨勇见亲爹脸上没有不虞后,吁了一口气,还以为他要黑脸了呢。唉,每次发气,都是孤遭殃。
    “勇儿,用人看其忠,这忠也分多种,譬如光幕所说的这种,你都应牢记。”杨坚登位靠的是什么,身后的关陇集团功不可没。
    在臣时的思考方式和在君时的思考方式不同,杨坚担心就算杨勇顺利登基了,但会被臣子忽悠。
    看到杨勇点头,杨坚心里便来气了。
    儿子不行了,要不要再试试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