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谢常青现在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作者:五毛硬币   渣姐抢我老公?我摆烂嫁窝囊姐夫最新章节     
    把人想歪的事做都做了,现在跑过去道歉就会显得特别绿茶。
    算了,就当是份人情记在心里吧!
    哪天有机会还回去就是了。
    到底这点小心思还是没逃过谢常青的眼睛。
    谢常青回来时已经很晚了,见她坐在书桌旁拿着本小说发呆,并且凑上前盯着她看了许久,她都一点反应没有,仿佛就算是谢常青用被子给她卷起来卖了,她都不会有什么反应。
    谢常青胳膊撑在扶手上好笑的弯腰凑上去在她唇上亲了一口。
    本以为她会吓一跳,没想她仍维持着眼神呆滞的状态,只睫毛轻颤了下,像是不愿意从神游的状态里抽离出来,语气没什么起伏的道:“怎么这么晚回来。”
    谢常青没回她,表情有些一言难尽的不解。
    等了两秒,温绾才迟缓的转眸看他,随即笑眼弯起,“吓到你了?你一进门我就感觉到了,只是发呆的感觉挺舒服的,不太想动。”
    “因为大哥的事?”
    温绾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生无可恋的将脑袋靠到他身上,“现在有点没脸见人。”
    “我的错”他安慰的在她脑袋上揉了揉,“我没早点了解清楚,让你误会了。”
    “不是这个问题”温绾微微叹了口气,是她总下意识的把人心往坏的地方想。
    “大哥不会怪你的,而且他要帮忙是看在你是我媳妇的份上,他要帮的是我谢常青的媳妇,不是温绾。
    他的人情是卖给我的,我处理就好,你不用有心理负担。”
    这么一说温绾心里舒服多了,“你说的对,是我太道德绑架我自己了。”
    只是没想到,没过多久,温绾就有机会把这份人情还上了。
    这天吃饭晚,谢常林当着她和谢常青的面,郑重的说要做生意,而且做什么都想好了。
    原来他这段时间天天在镇上转,又遇上了那帮女学生找郑青青的麻烦,谢常林像先前那次一样,打跑了那群人,把郑青青送回家。
    怕郑青青再遇到同样的事,谢常林想着反正也没什么事,就隔三差五的送郑青青回家,本意只是想帮帮这个小姑娘。
    没想到几次下来居然跟郑青青的父亲郑达混熟了,知道谢常林想做生意挣钱,郑达说厂子里有不少次品棉纱,可以给他特别便宜的价格。
    谢常林在镇上跑了这么久,自然知道镇上不是有棉纺厂上班的家属就有棉纺厂上班的亲戚,谁家都不缺棉纱。
    再说了,棉纱只是个半成品,除了极少数人家有织布机的,可以买回家织成布,其他也顶多当系东西的绳子来用。
    织毛衣大家都会买毛线,再者没经过处理的棉纱织出来的毛衣比较硬,穿起来跟硬鞋垫似的。
    谢常林想过卖到农村,因为农村有织布机的家庭多,棉纱卖的便宜,应该会有人要。
    但又拿不准能不能行得通,就回来问温绾和谢常青的意见。
    本以为谢常青会说把心思放在做生意上是不务正业,却没想到他听完居然颇为认同地点了点头。
    “未来的趋势应该会是发展经济,你往这方面考虑,挺好的。”
    得到认同的谢常林高兴的眼睛都在放光,偏他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性子,没话说只好大口的扒起饭,咀嚼时脸上的笑都是傻的。
    温绾反倒从谢常青的话里琢磨出不对劲来,“从古至今,咱们可都是重农抑商的,你在国有经济的政策环境下说这种言论,会不会被人当把柄抓啊?”
    把柄倒不至于,温绾只是想套他的话。
    她重生过一次,当然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可谢常青一个七十年代国有经济政策下的青年,怎么会清楚的知道未来的趋势。
    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谢常青跟她一样也是重生来的,另一个则是他现在的工作跟这些有关。
    没想到她抓的重点会是这个,谢常青表情有一瞬的不自然,借着夹菜的动作脑子迅速的转了下。
    “无论是什么时候,老百姓都想过上好日子,别的国家都是发展经济过上好日子的,咱们虽然国情不一样,但总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温绾忽的想起那天顾渭南的话,他说谢常青看了她的试卷才想通的,她的试卷上写的什么她自己最清楚,除了常规处理商场问题的话术,还有一部分对经济发展的看法。
    当然,她写的比较隐晦,可以往商场管理上理解,也可以往经济发展上理解。
    听顾渭南的意思,应该有关经济发展的。
    所以……
    谢常青现在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温绾更加好奇了,“你这话……一点也不像是工地小包工头能说出来的。”
    知道她想到了什么,谢常青不想当着弟弟妹妹的面说,只好给了她一个‘没人的时候再细说’的复杂眼神。
    温绾也不是那种没眼力见的,再者见他这个样子,多少也猜到了点什么,识趣的没再多问,而是转回刚才的话题。
    “你的想法挺好,那你对周边村庄了解多少?
    还有,棉纱比较重,自行车一次拉不了多少,你一天来回几趟的跑,时间上划算吗?”
    “……”谢常林愣了愣,“我没想那么多,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才回来跟你和二哥商量的。”
    “到村里卖棉纱,冒的风险有点大,运输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就是需求量,镇上拿工资的工人比乡下种地的富裕,镇上人有闲钱买这些东西,而乡下人到镇上卖自留地里种的东西,换来的钱绝大部分都是用来买生活必需品的。
    说明乡下没多少人有钱买这些,就算家里有织布机,他们也更倾向于自己种棉花自己纺纱织布。
    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很多年,所以大概率是卖不出去的,就算有人要也是极少数,挣 不回来你奔波的辛苦钱和浪费时间钱。”
    谢常林觉得很对,点了点头,“我还有另外一个办法,感觉应该行,就是有点麻烦。”
    就像温绾之前说过的,在镇上读高中就能见识到部分家长有身份有地位的镇上同学。
    这些同学家境不错,穿戴方面会比较讲究比较出挑。
    谢常林发现最近学校里有同学戴一整套的红色的帽子围巾和手套,搭配起来很好看。
    家境好的就买来搭配衣服,家境稍差点的买不起好看衣服的,就拿它们点缀衣服,还有的想买来送给心仪的男同学或女同学。
    总之需求量挺大的,就是这东西听说只有省城进口商店有卖的,而且货源不足,排队等货的都排到明年冬天了。
    温绾觉得是个不错的商机,比她前世织成毛衣毛裤卖要强的多,最起码需求量大能卖上好价钱。
    细琢磨一下又觉得不对,“帽子围巾手套,到商场买点毛线回家自己织就行了,有什么必要排队在省城进口商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