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一方有难八方添乱
作者:五毛硬币   渣姐抢我老公?我摆烂嫁窝囊姐夫最新章节     
    该说不说,村里人多少还是听过不追狗入穷巷的俗语,即便怕温雅就这么走了导致欠的账不了了之。
    当着温雅公婆的面,村里人还是把面子给温雅留足了。
    只说是陆一鸣和温雅生活困难,村里人借了他们不少米面粮油,说完他们还有凭有据的拿出温雅先前写好的欠条。
    哪怕没能听到陆一鸣冒充作家的那一段故事,陆安泰和纪芸香还是气的脸都青了。
    这两人虽然劳改多年吃大锅饭多年,但还没到五谷不分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步,这些人报出来的粮食数量,就算陆一鸣和温雅两个都是两多斤的胖子,也得吃整整一年才能吃完。
    见两人看温雅陆一鸣的目光从质疑到震动,甚至带着些心疼,温绾就知道,这两人肯定以为是村里人联合起来欺负这两孩子。
    果然,下一秒纪芸香就道:“我倒不知道这儿的民风已经彪悍到这种程度。
    知青上山下乡是国家政策,我儿子来咱们村,不指望乡里乡亲的照顾一二,最起码别欺负他一个人孤立无援。
    我们只是不在他身边,不是死了,你们就这么欺负他是吧?”
    这话说的有些含蓄,大线条的农村人并没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反倒觉得这位城里人很没礼貌 。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想到你们城里人这么忘恩负义,要不是我们借给你儿子媳妇粮食,你儿子媳妇早饿死了。
    你不感激我们就算了,还说我们欺负他们。”
    “就是,如果借粮食算欺负的话,那你也欺负欺负我们,借我们些钱吧!”
    “就是,不能因为自己是城里来的,就这么说我们农村人,没有我们农村人种地,你们城里人连饭都吃不上。”
    ……
    见话风不对,陆安泰手往下按了按让众人停下,领导发言似的道:
    “我家属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你们报过来的数字有点超出正常范围。
    我们先不说你们报过来的粮食量,够这俩孩子敞开肚子吃一年时间,万一你们说他俩缺钱花卖了换钱呢?
    咱们村的土地量和别的村差不多,土壤环境和种值技术差不多,咱们村的粮食产量,在你们留够口粮的情况下,还能拿出这么多来帮助这两个孩子。
    如果你们报上来的数字真实的话,那你们村的产量最起码是其他村的一倍。”
    当过领导的就是不一样,几句话就切中要害,这下村民们都听懂了,开始互相交换起眼神。
    当初温绾拆穿温雅和陆一鸣,他们都此起彼伏的把送去的东西加倍报上去了,到温雅让他们在举报温绾的信上签字时,他们又加了一倍。
    有的甚至用起了四进一、五进二的原则,反正被温雅逼到了那种程度,是什么欠条都愿意写。
    他们知道报的数字有些离谱,但没想到居然会这么离谱。
    众人互相对视时都有些心虚的摸了摸鼻子。
    这时候才知道,把事说出去不难,但把事圆回来就难了,好在这事温雅比他们更不想闹大。
    众人便将求助加威胁的目光投向了温雅,这一天到晚的,即便温雅再心力交瘁,还是把公婆请到了里屋私聊,努力把这件事圆回来。
    本以为会等很久,没想到五分钟不到就出来了,而且陆安泰纪芸香出来后第一眼看的是温绾,目光里带着厌恶和诅咒。
    总之就是眼神骂的挺脏。
    温绾了然,这又是把责任推到她身上了,看来在温雅眼里,她就是个好用的下水道,什么脏水都往她身上倒。
    想想也不难理解,院子里站着的这些人,对温雅所做的事了如指掌,一开始没说出来除了怕温雅狗急跳墙,还能当个底牌控制温雅。
    这些人的账,温雅必须要认,既然不能抵赖,那只能往自己是被逼无奈的方向辩驳。
    例如温绾先设计让村民往牛棚送粮食,然后温绾再以拿回所借粮食的名义,把牛棚搬空了,这种操作来个几回,加上村民识字的少,借条都是温绾帮他们写的……
    类似这种内容半真半假,责任人全假的故事,温绾相信温雅能编一筐出来。
    俗话说一个谎言出口就要用无数个谎言去圆,无数个谎言出品,就像是狼来了的故事,再信任的关系也会出现危机。
    就温雅现在的脸色来看,这个危机还真出现了,温绾猜测她不是没搞定陆安泰,就是用力过猛玩大了。
    陆安泰收回目光看向众人再次开口,“乡亲们,这事件我知道了。
    但数字确实有点大,我需要调查一下,如果调查结果没问题,这笔账我陆安泰一定认。
    你们先放心回去,三天内我一定给你们一个交代。”
    看来是温雅这把玩大了,陆安泰已经不受掌控要去调查了。
    看到温雅和陆一鸣急的魂出九霄、头冒虚汗的样子,温绾微微点了点头,心说这才是他们应得的。
    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努力是白费的,温绾先前的提点徐凤琴没用上,到这个节骨眼却用上了。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添乱。
    陆安泰话刚说完,村民们还没来得及表态,徐凤琴就拨开人群挤到了最前面。
    “亲家公,我家温雅嫁进陆家,就是陆家的人了,我对陆家的家风和您的人品都是一百个放心。
    您是陆家的一家之主,而且凡事都讲先来后道,再者我的账是大头,您看现在是不是给我结了?”
    陆安泰气的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
    温雅阻止的想将人拉到一边,谁知力气远远不及徐凤琴,拉不走不说,跟她讲道理也不听。
    总之只有一个中心思想——要钱。
    温雅被逼的实在没办法,只好说:“嫂子,我公婆事先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哪里会有准备,谁出门会带那么多钱在身上,你这不是为难人吗?”
    这话的潜台词是这笔钱陆安泰会还,徐风琴闹的更有兴致了,推开温雅看向陆安泰道:
    “亲家公,我也不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就像温雅说的,谁出门身上都不会带那么多钱。
    咱们这样,我把我手里的欠条给你,你重新给我写一份欠条,你签字按手印,三天内还一分不少我就行。”
    原来徐凤琴前头说温雅嫁到陆家就是陆家人陆安泰是一家之主,是为了把债务转移到陆安泰名下。
    这一整套招式耍的,简直让温绾刮目相看。
    果然徐凤琴这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让温绾失望。
    凡事最怕有先例,有了先例就会出现争先恐后,反正刚才陆安泰说的是调查而不是马上给。
    而且他们报过去的数字确实有点离谱,现在拿到钱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先忽悠他写个欠条,只要欠条写了,就算他调查出来有问题,也不能怎么样。
    而且这些事都是发生在村里的,他们相信乡亲们的口径会是一致的,再查也不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温雅她嫂子说的对,你们远道而来,事先不知道,确实不会带那么多钱在身上。
    你也给我们写个欠条,你查清楚了再还我们,我们不怕你跑了。”
    这话一出,有人出言反对了。
    “这可不行,他们住哪儿我们都不知道,要是一去不回,我们上哪找人去。”
    “说的对,你可以去调查,但只能你一个人去调查,其他人都留下,没地方住,可以住村委。”
    “对,这样最好,大家都不吃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