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齐国
作者:葛三   争霸水浒这系统功能有限最新章节     
    第533章 齐国
    李俊之所以想退还食邑,自然有多方面的考量。
    首当其冲,就是,梁山这一波封赏,属实不少。
    所谓天下大乱之际,也是重定上下尊卑之际,比如卞祥,祖宗八辈贫下中农,如果不是运气好碰到王烨,能封侯?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这一朝臣,可都是要齐国财政负担养着的。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
    如果不是有好处,封侯怎么还那么大的吸引力?
    很早之前,王烨就给李俊科普过,这财富是怎么来的。
    而李俊这么多年走南闯北的,也明白,王烨说的劳动创造财富并不完全准确,还有一种财富来源~
    掠夺!
    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新晋权贵,是在从民间掠夺财富。
    当然,李俊当然不会弄出什么事端出来,只是担心,朝廷养太多勋贵,会加重百姓负担,影响其他方面的事情。
    毕竟钱就那么多,你多拿多占,别人就会少一些。
    而王烨自然也知道,那为什么还这么做?
    这不是也没办法吗,一群人跟着你混,还都是为了理想不成?
    很早之前,王烨就懂一个道理,就是想拉拢人心,就一定不要小气,而如果给封赏,就一定要趁早,还要一次给到位。
    至于说功高不赏?
    暂时不存在。
    以前宗泽就教过王烨,不杀功臣最好的方式,就是活的比他们都久。
    至于说功劳,王烨一定是功劳最大的那个,那就不会有功高震主的问题。
    只能说,未来,王烨还在摸索,封赏,只是在很多选择中,王烨选择了一个相对来说稳妥的选择罢了。
    至于说百姓供养压力太大的问题,暂时来说,倒是问题不大···
    齐国如今的主要财富来源有四个。
    其一便是如今最主要的,税收。
    接近三千万百姓在治下,光人头税,便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还有农税和商税,这构成了如今梁山主要财政收入的五成。
    赵开确实是很懂经济学的官员,他正在各处做调研,准备重新厘定梁山商税比例和王烨所说的印花税问题。
    其二,便是官营的产业收入。
    是的,朝廷做生意,不是新鲜事。
    盐铁专卖四个字,便能看出来,官府也是经营生意的,而且还多是垄断生意。
    如今齐国的生意,除了传统的盐铁,还有棉花、酒、官营瓷器、石灰砖头、船只建造、海上交通、大宗物资贩卖等。
    垄断的生意,还是官府出面,民间资本很多时候,都是不好比的,无论是规模成本效应,还是垄断本身,都是巨大优势。
    官营产业利润高,还有一点,就是之前很多,都是战俘在承担工作,比如水泥烧制,工作辛苦还危险,雇人的工钱很高,但是用日本战俘就不用给钱。
    如今大赦天下了,就少了一点这方面的成本优势。
    与民争利,被李若水投诉,呃,不是,是谏言了,后续自然是要放开市场的。
    不过没关系,《齐国钱庄规划》《主要城市房地产方略》已经在王烨的桌面了。
    这都是来大钱的东西。
    其三,便是矿场。
    以石见银矿为例,石见银矿如今开采的规模越来越大。
    日本的银矿不是只有一个,吕颐浩已经探查了另外两处银矿,但是开采起来没有石见银矿方便,冶炼起来也是。
    如今年产量有百万两白银(石见银矿巅峰年产量应该是38吨)。
    一两白银,两贯铜钱,虽然如今因为石见银矿的大规模开采,导致金银价格稍微低了一些,准确的说,不是金银降价,而是铜钱升值。
    还有招远金矿。
    在齐国立国之前,袁朗便已经出兵占了招远金矿了。
    而且,罗真人掐指一算,莱州应该还有金矿,如今也已经找到(山东莱州市三山岛金矿),后续就看怎么开采了。
    所以京东东路还有日本,另外还有辽东的铜矿(黑河市嫩江市?多宝山铜矿),只贵金属矿藏,便是一笔极可观的收入。
    其四,便是南洋。
    梁山从南洋获取财富的方式,主要是掠夺。
    这个财富涵盖很广,包括贵重木材,香料,奇珍异宝,也包括粮食和水果这些。
    热带雨林气候,物产自然丰富。
    另外就是保护费,还有造船厂贩卖大小船只的收益。
    规模很大,自然钱财也是不少的。
    也就是有那么多的收入,才有了这开国的大封。
    经济基础不仅决定家庭地位,它还决定了一个国家抵御风险,以及是不是能快速发展。
    量入为出。
    钱财从来不是存的越多越好,尤其是如今的齐国。
    修路!
    只有修路,才能彻底激活民间经济。
    通过大工程,带动百姓就业,然后发展地方经济的事情,从梁山接管高丽半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了,对这种事情,很有经验。
    水利!
    挖河通渠这种事情,算是刻在华夏民族里的基因,只要是政局稳定,一定是把水利放在很优先的位置上的。
    因为水利关系到粮食生产,而粮食则是百姓稳定的基础。
    城池!
    在合适的位置,建设合适的城池,能起到经济支撑作用。
    辽国在城池建设上,做的并不好,这也是辽东失控的其中一个原因。
    总结前人教训,以史为鉴,是成熟王朝该做的事情,齐国便是。
    尤其是如今治下包括河北地、高丽半岛,日本岛,自然的城池布置,就很不一样。
    比如天津卫,就必然要大力发展的,不然无法支持燕京城一天比一天大的规模。
    长城!
    长城是既定的战略,便不细说了。
    建国之后,王烨忙碌的便是这些大事。
    盘算有多少钱,然后把这些钱花出去。
    做皇帝这事,王烨并没有经验,但是做齐王的经验很足,虽然有些区别,但是整体还是差不多的。
    议定一件合适的事情,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再然后,配齐资源,然后就把人发出去。
    这里就要说下,齐国如今的架构了。
    自上而下来算,就是标准的皇帝治下,三省六部,只是和大宋的三省还是有些不一样,简单来说,就是权力先两分,然后三分。
    权力两分,是军权和政权。
    军权简单来说,是枢密院日常统领,负责野战军队军官任免升迁、军功考评、军队调动;而兵部则是管着后勤粮草相关,嗯,兵部归三省管。
    齐国没有三衙,日常领兵权力便在诸君都指挥使和都统制,而这些人也归皇帝直管,调兵权,便在皇帝。
    这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军权算是三分,而政权也是三分。
    宗泽所领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常说的宰相,是统领的门下省,总管政务。
    这个政务范围很宽,下设六部,是当之无愧的文官魁首,实际上大宋另外两省,就剩个名字了。
    权力那么集中,自然是问题,所以政权依然是三分。
    那便是三司使和监察院。
    其中三司使,不是齐国所创,而是大宋本身就有的,盐铁、户、度支,算是把政权中的财权给拿了出来。
    而监察院,便是大宋御史台、谏院的集合体了。
    就像六部之中,户部是有财权的,同样的刑部也是执法部门。
    权力总是会重合。
    监察院在王烨的设定中,主要是立法权和监督执法权。
    下辖御史台,监察百官。
    下辖检察院,负责齐国法律修订,与刑部执法监督。
    建国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许多事情,便只能这么摸索着来了。
    至于说各部缺人的事情,那就只能慢慢补充了。
    主要政务部门,官吏设定,基本原则,都是一正一副,然后下三级管理架构。
    如户部,便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
    下管主事有四:一曰户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户部主事三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事三人;仓部主事二人,皆为正六品上。
    而到了地方,就更简单了。
    省、州、县、镇四级。
    地方官吏最高为知州,省一级无知州常管,只有专项差遣。
    州一级主要领导两个:
    ?知州?:知州是州的长官,负责州的行政事务和地方卫戍部队的调动权力。
    ?通判?:通判的职责是监督知州,共同管理行政事务,并共同签署重要文书。
    路一级主要有:
    ??转运使?: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监察。
    ?提点刑狱公事?: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的刑狱事务。
    ?提举常平公事?: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事务。
    然后县就是小一点的州,大体架构差不多,并无多少变动。
    最后是镇。
    齐国皇权下乡,所以管辖到镇长一级。
    镇长多为地方推荐,参与科考或为礼部和吏部双重考察之后,异地为官。
    是的,镇长不是吏,而是官,最小一级的官。
    这般架构,权力集中,在人治的范围内,很容易出问题,所以~
    锦衣卫的规模,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