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时刻,由张士诚一手精心缔造的大周国,正呈现出一幅无比绚烂的盛世繁华之景。
朝堂之上,政治清正廉明,毫无污浊之气;市井之间,经济蓬勃腾飞,一片繁荣昌盛;学府之内,教育兴旺蓬勃,满是朗朗书声。每个领域都好似被注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这个国家犹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正散发着璀璨夺目、令人难以抗拒的光芒,让人心生向往。
然而,此时正处于元朝末期,那朝堂之上已然腐败到了极致,混乱不堪,社会动荡犹如惊涛骇浪,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不聊生,悲惨之景随处可见。
各地的农民们再也无法忍受这般苦难,纷纷揭竿而起,那起义的浪潮如汹涌澎湃的波涛一般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在如此混乱不堪、局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一个妄图在这乱世之中偏安一隅的政权,又如何能够安然无恙、毫无阻碍地快速发展壮大呢?
要知晓,这天下局势如风云变幻般难以捉摸,分崩离析久了必然会走向统一,反之亦是如此。
就在张士诚在那繁华的苏州建都之时,朱元璋亦顺利地攻下了南京城,并以这座坚城为中心,开始向外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将周边区域逐一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如此一来,便与张士诚形成了近在咫尺、紧密相连之势。由于双方的领地相互交织,犬牙交错,这种紧密的态势势必会极大地增加产生边境摩擦和冲突的风险。
为了防止因为边界问题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和战乱,朱元璋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毅然决然地派遣杨宪作为使者,前往张士诚所在的地方。
杨宪此行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那便是向张士诚传达出明朝渴望两国之间能够和谐共处、友好交往的美好愿景。
在写给张士诚的书信之中,朱元璋言辞恳切,字字句句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他如此表达道:“想当年啊,那隗嚣也曾是一代枭雄,称霸一方;而如今,足下您亦在那姑苏之地称王称帝,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啊!实事求是地讲,你我二位皆是人中龙凤,实力旗鼓相当,阁下也实在令我深感钦佩。”
“与邻国交好,大家各自相安无事,各守自己的疆土,此乃古之圣贤所极力推崇备至的美德,亦是我内心深处最为景仰之事。我衷心地期望自此以后,你我双方可以常来常往,互通使节,切莫偏听偏信那些奸佞小人的谗言佞语,以免横生是非,挑起边境事端。”
朱元璋这次真可谓是放下了自己作为一介霸主的傲慢与自尊,完全抛开了架子,语重心长地劝解着张士诚,那书信中的字字句句无不流露出对双方和平共处、亲善友爱的殷切期盼,以及对天下太平的深深渴望。
然而,令朱元璋始料未及的是,当张士诚接到来信之后,并没有如朱元璋所期望的那样积极响应,反而是首先与张士德商议了一番。紧接着,他竟然将杨宪囚禁了起来,甚至连一句话的答复也懒得给朱元璋。
得知这个消息的李行素,顿时怒火中烧,心中的愤怒犹如熊熊烈火燃烧不止。他毫不犹豫地直奔张士诚的府邸,定要为这件事讨个公道。就在即将到达张府的时候,恰巧遇到了同样准备去找张士诚评理的张士信。
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仿佛心领神会一般,一同示意门卫进去传话通报一声,然后肩并着肩走进了张士诚屋外的议事厅。
刚一踏进房间,张士信就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高声喊道:“大哥,我听说朱元璋有心跟我们讲和,可您为什么不但扣留了送信的人,还要打算派兵出征呢?”那声音中满是不解与急切。
“士信啊,你究竟是从哪里得知这些消息的呢?我刚刚才下达命令没多久,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原本正低着头和张士德商讨重要事务的张士诚,听到张士信的这一番话后,不由得大为震惊,脸上充满了疑惑之色,他猛地抬起头,目光径直投向张士信,眼神中满是惊愕。
“什么?诚王?您居然不但擅自扣押了朱元璋派遣而来的使者杨宪,而且还要调集军队主动出击发动进攻吗?”李行素满脸惊恐万状,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个消息简直太惊人了,远远超出了他之前所了解到的情况!
面对李行素的质询,张士诚却表现得格外沉稳冷静,只见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那笑容中似乎隐藏着无数的秘密。
他语气恳切而又深沉地说道:“素儿啊,你毕竟还年轻,阅历尚浅,很多事情都看不透彻明白。现如今我和朱元璋各自占据一方领土,彼此之间的势力范围相互交错纠缠,就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这样发展下去,早晚会迎来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决斗之战。”
这时,张士信突然提高音量喊道:“可是咱们跟朱元璋斗个你死我活,到头来占便宜的岂不是那可恶的元朝鞑子?况且,大哥啊,您怎能断言此战必胜呢?”
张士德紧接着插话道:“派遣军队攻打朱元璋正是出自我的主意,而对于这场战争的胜败,我自然胸有成竹!”
听到这里,李行素越发好奇,他瞪大眼睛看着张士德,疑惑不解地问道:“士德叔叔,以往咱们和朱元璋之间虽有些许摩擦,但那些小规模冲突双方也是各有输赢。敢问此次您何来这般信心,坚信定能击溃朱元璋的大军呢?”
张士德捋了捋下巴上那略显花白的山羊胡子,不无得意地说道:“素儿,你不懂,我们都是生意人出身,对于互相之间实力的变化不必直接开打就能知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历经世事的老练与精明。
李行素对张士德那典型的小商人心态实在是难以理解,他瞧不上张士德事事都要精打细算,反复掂量自己是否合算、是否吃亏,做任何事都犹犹豫豫的模样。
他忍不住问道:“士德叔叔,你倒是讲讲看,你究竟是如何笃定朱元璋军队的实力不如我们的呀?”
此时的张士德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答道:“素儿啊,你瞧瞧,那朱元璋如今低声下气地写信来求我们,这不就自然表明他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我嘛。趁着我们现在依旧兵强马壮的时候,这一战早点打肯定比晚点打要好得多呀。”
李行素听后,差点气得笑出声来,急忙反驳道:“士德叔叔,怎能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揣测朱元璋是怎么想的呢?难道就不可能是朱元璋并非因为觉得实力不如我们才来求我们睦邻友好,而是因为他想和我们一同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元朝的军队呢?”
“对啊,我们共同的敌人不正是元朝政府吗?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朋友,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道理。即便我们要打,那也得等到我们把元军消灭了再动手呀。”张士信这时也接口说道,很明显他与李行素的意见是一致的。
张士德见张士信竟然和李行素站在同一战线来针对他,不禁怒从中来:“你们懂个啥!打仗就跟做生意一样。你现在有本钱了就得去做生意,这笔生意要是有得赚,你就可以去干。”
“现在元朝军队自顾不暇,短时间内对我们没啥威胁,可当下对我威胁最大的恰恰是朱元璋。我现在有能力打得过朱元璋,我自然应该去攻打他,这笔生意当然划算啦。”
“要是等到他的实力发展壮大起来,我就不是他的对手了,到时候,就算你们逼着我让我去打他,我也不会去的,因为到那个时候再和他打,那肯定就是亏本的买卖了。”
李行素对张士德这种将天下当作生意来做,凡事都要计较得失的小商人心态着实困惑不已,又开口道:“如果朱元璋确实准备攻打我们,那我们确实可以这么想,也可以这么做。可他找人送信来表明要与我们睦邻友好的态度,你为什么还要扣留信使,并准备派兵攻打他们呢?”
“幼稚!素儿啊,平素你行军打仗出谋划策,的确看起来非常成熟,一点都不像个孩子。”
“可在这社会上的势力斗争方面,你还是太嫩了点呀。他朱元璋想和我睦邻友好的原因是什么?还不是因为觉得打不过我嘛!如果他能打得过我,你以为他会低声下气地写信给我,要求睦邻友好吗?”不得不说,张士德的这番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李行素深知按照张士德这样的思路发展下去,张士诚必定会被朱元璋所灭。虽然李行素不确定这里的历史是否会和自己所学的历史一样,但自从他发现金丹期的武者竟然能够飞行之后,他觉得改变历史未必就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他决心要想办法让张士诚成为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胜利者,也就是说他要准备改写历史。毕竟自己也没什么可怕的,既然穿越过来了,那就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
“诚王,我们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在眼前这一小块地方上,我们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比如整个中原以后都有可能是我们的呀!”
“方国珍、徐寿辉、朱元璋、陈友定等人的地盘,包括南方和北方其他广袤的地域,以后都有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地盘。所以现在我们先不要内斗,等将元朝政权推翻了,我会帮助你慢慢消灭其他的这些势力的。”
既然无法说服张士德,李行素于是给张士诚画了一个超级大的“饼”,期望以此能让他转变思路。
“可是如果真等到那个时候,或许我们就处于劣势了,到时候我们怎么打?也许朱元璋到时候就会一口吞掉我们,所以趁着现在我们还处于优势,我要先将朱元璋这个放牛娃给打趴下。”
张士诚显然不相信自己能吃下那么大的“饼”,他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只想经营好当年吴国那么大的地盘就足够了。
不过,看起来他也有他的道理,只可惜他的能力有限,他连方国珍的势力都打不过,又怎么可能是朱元璋的对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