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南唐正式灭亡
作者:猫头叔叔   五代:这个小国太能打最新章节     
    皇甫继勋以他爹皇甫晖的名义命守军放下兵器。
    这厢孙泰正带着人已经攻上了城头,忽然见南唐士卒由远及近,一个个的噼里啪啦扔掉了兵器,然后大叫着“降了降了”,一边叫一边往瓮城里跑去。
    孙泰大叫道:“快,抢占瓮城,打开城门!”
    他们的五十人选锋便飞快的冲过瓮城,打开了城门,吴军的甲兵慢跑着冲进了城,控制了各处要害。
    陶安同、朱虎臣等将坐于州衙堂上,接受南唐寿州军政官员的投降,接收印信、簿册、府库钥匙等物。
    皇甫晖听说皇甫继勋冒用他的名义投降了,一把扯掉刚刚包扎好的布条,把救治的大夫给赶走,死活不肯再治。
    “好啊你,出息了!敢假传军令了!”皇甫晖指着皇甫继勋的鼻子骂。
    皇甫继勋被骂得脸上挂不住,梗着脖子道:“还不是跟您老学的,这都打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好打的,咱们南唐在江北还剩三座城了,还有复国的可能吗?”
    皇甫继勋指的是江北的寿州、庐州与光州,原本在大别山脉以南,还有黄州、鄂州、蕲州三座城,不过近日林仁肇大破武昌军,生擒查文徽,黄州、鄂州、蕲州闻风而降。
    皇甫晖坚决不肯去见吴军主将,刚止血的伤口挣扎一番后又开始流血,看得人触目惊心。
    皇甫继勋决然道:“父亲不去,可是要害死满城的将士。”
    “来呀,抬节帅去州衙。”寿州军士卒抬着皇甫继勋去见陶安同、朱虎臣。
    朱虎臣见满头是血的皇甫继勋,赞道:“老将军是条汉子,朱某钦佩得紧。如今归于我国,陛下必定委以重任。”
    陶安同忙叫人把人给抬下去,并道:“我军中有随军的医营,治外伤颇为了得,且去医营治伤吧。”
    皇甫晖坚决不肯治,爬起来就要跑,但他一起来就觉得头晕,不由自主的又倒下了。
    士卒们手忙脚乱地给他抬下去了。
    朱虎臣对他亲兵大头道:“嘿嘿,大头你那一刀劈得不错,虽没当场砍死,不过我还是赏你‘斩将’之功。”
    那个叫大头的亲兵大喜,忙伏地拜谢。
    军功中,斩将、夺旗、先登功劳最大,大头能不高兴嘛?
    “左厢有两个指挥被打散了,我把他们合二为一,现在缺个指挥使,你先去暂代指挥使之职。”朱虎臣又道。
    大头这下嘴巴已经咧到耳朵上了,又磕头拜谢不迭。
    陶安同笑道:“当了指挥使,就不能再叫大头了,得起个文雅的大名。不然到时候呈给陛下的报捷文书上,可就不好看了。”
    众人纷纷莞尔,于是陶安同取“大”字之意,给他改名为“硕”,就叫潘硕。
    接收了寿州后,吴军稍事休整,即南下进攻庐州。
    吴国大军兵围庐州,李璟、李煜父子见盼望中的后周大军也没来,内无强兵、外无奥援,人心浮动,已经不可能在坚守,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开城投降。
    公元952年,大吴乾元二年三月。
    李璟、李煜在被围两月后,出降,南唐正式灭亡。
    消息传到建康,钱弘佐十分高兴,率百官班师,回东都杭州,路上经过润州。
    钱弘佐登北固山,眺望江北。
    “李白有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钱弘佐对众臣道,“我也不是学那隋炀帝去游玩,朕是要巡视淮左,以安黎庶之心。”
    原本计划是坐船经运河往南回杭州,现在临时改为入邗沟去扬州,倒也不费事。
    从大运河登岸,进入扬州城,钱弘佐大失所望。
    那个“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那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淮左名郡已经是残破不堪,犹如迟暮的美人,完全没有诗文中的美好。
    钱弘佐只看到灰黄的夯土墙,有的地方已经开裂,有的地方干脆就塌了一半。
    钱弘佐突然对众臣道:“朕有意迁都扬州,诸卿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大惊失色。
    历来江南的王朝,定都都选在了金陵,或者叫建业、建康,特别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从东吴、东晋一直到宋齐梁陈,都定都在这里。
    除了虚无缥缈的“王气”说之外,实际上看中的还是金陵的地理位置。
    南方王朝的最大威胁毋庸置疑是北方政权,定都金陵,除了多一条长江作为天险以外,金陵附近群山环绕、易守难攻,也是南朝选择定都这里的原因。
    许多大臣特别是南唐的旧臣痛哭流涕,纷纷说扬州太危险了,距离淮河仅250里,一旦淮河防线被攻破,扬州立马受威胁,扬州周围又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实在不适合作为都城。
    钱弘佐肃然对群臣道:“朕想定都扬州,原因有二。一是,天子守国门,朕在扬州,淮河就不能失,沿边诸将必须得提起十二分小心来,确保京师无警。二是,朕图的是一统天下,定都扬州,朕可以北望中原。若是在金陵,朕还有诸卿只会像南朝诸朝一般,被这花花江山迷花了眼,消磨了斗志。”
    其实钱弘佐还有几点考虑,灭亡南唐后,必须得在杭州与建康之间选一个,虽然叫东都西都,事实上的都城就只有一个。
    选择杭州,杭州有太多的吴越国勋贵们,这些人大多是他们老钱家的人,这个伯伯那个叔叔的,迁都走了,眼不见心不烦,哪天他们犯事了,就下令让地方官给抄了,也不会有七八姑八大姨来求情。不想定都杭州,就是想从头开始,摈弃先前的许多顽疾。
    选择建康,吴越国老班底们肯定是不乐意的,因为大家的家底都在杭州,却反倒迁都到南唐的旧都来了。南唐旧臣们倒是高兴了,因为家产、田产什么的都在这里,连家都不用搬,只是皇帝换个人,自己荣华富贵依旧,还有比这更好的结果了么?
    选择建康,反而会激起新旧官僚的矛盾。
    因此,钱弘佐索性两个都不选,选择一个被战火摧毁、一片白地的扬州,在这里兴建都城。
    这将不仅仅是一个南朝的国都,更是一个北伐的前进基地。
    他要告诉世人,定都扬州,就是为了北伐,为了一统天下!
    “我不要‘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金陵,也不要‘暖风薰得游人醉’的杭州,我只要北进中原的扬州。”钱弘佐默默对自己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