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李向阳的美好设想
作者:搞点钱   拒入万岁军,我打造王牌师最新章节     
    李向阳面不改色的说道:“师长,我们胃口大,吃得下!”
    褚传禹有些无奈,“十多辆坦克的后勤保障,你们养得起吗?”
    李向阳笑呵呵的说道:“师长,咱们的武器不全是从米国佬手上抢的吗?”
    自入朝以来,联合军曾多次成建制的丢弃装备跑路。
    第一次是38军打德钏的南朝7师,这些南朝棒子直接把一个建制的装备都扔那了。
    第二次是在第二次战役期间,围攻军禹里时,也就是松骨峰阻击战,李向阳带兵与335团相互配合,把米25师打的除了自行重火力,其他家底基本全都不要了。
    第三次则是长今湖,同样是李向阳将水门桥炸断,令米骑1师不得不丢弃大量汽车坦克,仓皇逃离。
    缴获的装备,再加上李向阳时不时从商城兑换一些,致使354团比其他两个团富裕的多。
    因此,一听说354团缴获了十多辆坦克,118师另外两个团便开始跟褚传禹哭穷了。
    “你小子,说什么都不肯分是吧!”
    褚传禹声音骤然拔高。
    “师长,咱们354团也是您的娘家啊,您不能为了其他人,就委屈了咱们吧!”
    李向阳大声道:“我们354团可是为了胜利流过血!”
    “别人也流过!”
    “我们流的最多!”
    眼看李向阳油盐不进,褚传禹忽然笑了,“行了,知道你们团牺牲最多,武器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军长说了,等兵源和武器到了,可以让你们团先挑。”
    “谢谢师长,谢谢军长!”
    李向阳嘿嘿一笑,并没有客气。
    能得到这些优待,都是354团用命拼出来的。
    如果再没有补给,哪怕他拥有系统也没有办法。
    总不能隔三岔五就跑出去一趟,然后说自己缴获了敌人大批武器吧?
    同时,李向阳萌生了一个想法。
    既然重武器有了保障,那么是否可以加强一下354团呢?
    李奇维的磁性战术,摆明了是针对我军火力不足。
    如果我军能拥有一支与其实力相当的部队.......
    李向阳越想越兴奋,眼睛直发光。
    作为现代人,他很清楚自从经历了援朝战役后,我国人民便得了一种病——火力不足恐惧症!
    啥?军费开支占比连百分之二都不到?
    重装合成旅才23个,这不闹呢吗?一个省分一个都不够!
    前世的李向阳偶尔上班摸鱼,看到类似的帖子,都会不由自主的感到热血沸腾。
    他虽然不是狂热的军事发烧迷,但看得多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最起码,比这个时代的人懂的要多一些。
    “李向阳,你小子想什么呢?!”
    褚传禹注意到李向阳的模样,诧异道。
    李向阳上前一步,凑到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褚传禹听后,先是心一惊,随即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你小子,野心有点太大了.......”
    李向阳挠了挠头,“师长,我也是希望咱们的战士能少牺牲一些。”
    “刚才那些话,你没和其他人说过吧?”
    褚传禹问道。
    李向阳摇了摇头,他也是突发奇想。
    “记住了,这话不要跟任何人说!”
    褚传禹沉声道。
    见褚传禹如此严肃,李向阳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师长,我说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对错先不论,但还不是时候。”
    褚传禹拍了拍李向阳的肩膀,“不过,你的想法很好,也很超前!”
    “看来,等回国以后,真得让你小子去好好上课了,别浪费了这么好的脑子!”
    “啊?师长,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
    一听又要学习,李向阳立马变成了苦瓜脸。
    “少废话,你以为谁都有资格去吗?!”
    褚传禹冷着脸说道:“赶快滚蛋,别再这儿给我添堵!”
    李向阳悻悻的离开。
    直到他离开后,褚传禹的表情变得有些凝重,“这小子,可真敢想啊!”
    思索片刻,他拿起电话,给军部打了过去。
    “喂,我是褚传禹,帮我找一下邓副军长.......”
    .......
    前线全力休整的同时,国内也掀起了踊跃支前的热潮。。
    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自愿到半岛担负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仅东北地区就有60多万农民参加担架队、运输队和民工队。
    商界人士纷纷筹资捐款,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方,青年学生则积极报名参军,奔赴前线。
    许多工厂夜以继日地为战士们生产军需物品、武器弹药,竭尽全力保障前线的物资供给。
    百姓们夜以继日的翻炒炒面,仅20多天的时间,就有405万斤炒面送到前线。
    随后,全国各地分批将饼干及肉、蛋、蔬菜等制成品送往前方,使我军战士的食品供给得以改善。
    与此同时,四九城。
    三月,缕缕春风吹落冬雪,处处是一片盎然生机。
    崔秀兰却有些闷闷不乐。
    自从李向阳与何雨柱的事迹传回来后,她的生活出现了一些改变。
    大院众人纷纷推举她丈夫李长义做一大爷,但李长义却推掉了。
    最终还是和原剧一样,易中海当上了一大爷,刘海中是二大爷,阎埠贵是三大爷。
    此外,居委会和妇联的人也找上了她,希望她能参与到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之中。
    刚开始崔秀兰还很高兴,觉得自己一大把年纪了,还能有用武之地。
    她将此事告诉丈夫,李长义却说,这些人是看在咱们家向阳的份上才邀请你的。
    崔秀兰十分要强,于是她下定决心,要让丈夫刮目相看。
    李向阳再厉害,也是她生的!
    但过了几天后,她便有些吃不消了。
    崔秀兰这辈子就是个普通妇女,心里装着的只有丈夫和儿子,结果现在每天既要学习,又要到处开展工作。
    这些天,她连做梦都是上课学习。
    不过也算有所成果,崔秀兰现在已经可以写丈夫和儿子的名字了。
    至于她自己的,估计还得一阵子。
    刚回到家,崔秀兰连水都没喝上一口,就又遇到了事情。
    “嫂子,你可得帮帮我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