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何雨柱晋升
作者:搞点钱   拒入万岁军,我打造王牌师最新章节     
    会议期间,敌我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均实施坚守防御战略,大规模的进攻战斗基本停止,进而转入了小规模作战。
    40军5月5日奉命从金华北上,在平嚷一带执行二线反登陆、反空降作战准备任务。
    在此期间,118师展现了出色的作战能力,多次完成穿插任务,将敌人阻击在海岸线以外。
    8月18日,联合军趁北朝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我军供应困难之机,发起夏季攻势,主要进攻方向为北韩江以东至东海岸北朝人民军防守的阵地,并爆发了着名的“伤心岭”和“血染岭战役”。
    战斗持续了近一个月,米军共先后投入12个师,平均每天打出3万发炮弹,却尽在局部地区推进了几公里,是不折不扣的巨大失败。
    到了9月18日,为配合人民军作战,我军第一线的第64、第47、第42、第26、第27军积极进行有限目标的战术反击,攻击联合军和南朝鲜军多处阵地。
    李向阳被志司从西海岸紧急调回,配合前线部队进行联动作战。
    狡猾的米国佬,利用自身优越的火炮射程,对我军三八线的阵地进行反复炮轰。
    李向阳指挥四个重装合成营,快速绕至敌人侧翼,打击了米军的装甲目标和远程火力。
    但由于志司之前下达的停战命令,因此并未进一步扩大战事。
    吃了闷亏的米国佬,本就是不占理的一方,自然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不过,李奇维也知道了龙国军队中拥有一支重装合成旅。
    在这种复杂地形进行小规模作战,118师简直如入无人之境,米军若是想留住他们,至少要派出三倍以上的兵力。
    考虑到国内的形势,以及各种原因,李奇维只得压下怒火,命三八线的联合军尽量避战,转而进攻我军的后勤线。
    同样拥有高机动性的米军在面对118师时,尚有逃跑的能力,可却苦了南朝军。
    短短十日,他们就遭到了118师数次攻击,折损了2000余人。
    考虑到接下来的战斗将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为了保障后勤补给能力,志司与国内讨论后,决定成立后勤司令部。
    洪副司令员担任后勤司令员后,日夜在我军军各军、师、团的后勤机构间奔波,不断获取我军后勤的真实情况,试图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案。
    这时,在敌人后方作战的118师引起了他的注意。
    “老洪,你可以跟李向阳这小子聊聊,在他的设想中,后勤相当重要。”
    司令员给出建议。
    洪副司令员给李向阳打去电话,问他对后勤保障的看法。
    李向阳将自己的想法说出,并提到了“联勤保障中心”的概念。
    “你的意思是,在国内成立联勤中心,将物资统一调度,配送至后勤司令部,再进行分配。”
    洪副司令员得到启发,创造性的提出了分区供应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把整个供应体系分为“战役”和“战术”两个层面。
    从鸭路江到各军后勤部的区域称为“战役后方”,按区域划分成几个分区,由后勤司令部统一管理。
    从各军后勤部到前线之间的区域称为“战术后方”,由各军自己的后勤部管理。
    国内的物资,首先由后勤司令部统一经过“战役后方”送上前线,送到“战术后方”之后就交给各军的后勤部接手,由各军往下分发到每个战士手上。
    随后展开的阵地战,也证实了这一机制的优越性。
    “李向阳这小子,脑袋里不知道装了多少东西!”
    洪副司令员对司令员说道。
    “等打完仗后,必须好好磨练一下这小子,光让他打仗,实在太屈才了!”
    谈判还在进行,鹰酱千方百计拖延时间,想要借此扭转战局。
    志司看出了他们的狼子野心,并未松懈对三八线的防范,并时刻准备好进行下一次战役。
    同时,司令员指出我军可以让出几十里的阵地,以换取对敌人更高效的打击。
    到了十月末,118师进攻了米军和南朝鲜军多处阵地,共毙伤敌3900余人,并配合正面部队,我在让出2~8千米阵地的前提下,毙伤敌7.8万余人。
    联合军的夏秋季攻势悉数被我军粉碎,进攻能力已大大减弱,只得老老实实的坐回谈判桌。
    经过数月的战斗,118师麾下各营磨合的更加完美,新型的作战模式也更加炉火纯青。
    期间,何雨柱又多次立下战功,他指挥的炮兵连,也成为了炮兵营的主力。
    李向阳将他的功劳上报后,何雨柱也顺利成为了炮兵营的副营长。
    此外,李向阳还发现李济成擅长多地形运动,狙击能力一流,身体素质出众,种种特质,令他想到了一个兵种——特种兵。
    按照前世的发展,特种部队的概念将在1955年被提出,而提出者正是大名鼎鼎的十里八乡俊后生——李云龙。
    不过,为了自家兄弟的发展,李向阳将建立特种部队的想法报了上去。
    “特种部队?”
    在看完李向阳的报告后,司令员挑了挑眉。
    与重型旅相比,打造特种部队的花费要小的多,并且更具有普及性。
    只是,对于战士的个人素质要求要高得多。
    “李向阳这小子,真能折腾啊!”
    司令员笑了笑,将这份《论特种部队的可行性》发给了国内。
    国内读过之后,同样予以认可,并率先在国内进行推广。
    与此同时。
    胡建军区,一名浓眉大眼的中年军长忽然连着打了几个喷嚏。
    “老李同志,我和你说了好几次了,打喷嚏不要对着人!”
    妻子田雨不满的说道。
    李云龙揉了揉鼻子,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身子骨一向硬朗的很,打了这么多年仗,就几乎没生过病。
    “他娘的,是谁在背后嘀咕老子!”
    李云龙皱着眉头,骂骂咧咧道。
    “不许骂人!”
    田雨顿时瞪大眼睛,训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