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蒙学
作者:梦安闲   我的乖巧小夫郎最新章节     
    几人在屋子里聊着天,飞飞一直在问京城是什么样的,王昱和他说着京城很繁华,城楼很高,人也很多,读书学问好的人也多,皇宫更是高大巍峨,等他长大了自己去京城看一看。
    程阳知道王昱授官了,还是京城的官问道:“你这次回来待多久?”
    王昱:“等着乡里的事情安排好后就去,到时候程晨他们也要一起去的。”
    程母闻言侧头看着程晨,以后去了京城就很难再看到他了,但终究是嫁了人的,夫君去了京城,他肯定也要去的。
    程父:“好好,去京城好。”
    飞飞也想到以后见不到小叔了,豪情壮志的说道:“以后我也要考到京城去,把爹娘和爷奶也都接去京城。”
    王昱摸了摸他的脑袋,“好,有志气,叔父在京城等着你。”
    程阳也高兴的说道:“我儿有志气。”
    程母程父两人也高兴,就连刚刚知道要和程晨长久分别的愁绪都冲淡了不少,儿孙有出息,没有比这个更值得高兴的事情了。
    院子外面也热火朝天,欢声笑语的,每张桌子上都有摆好了茶水和瓜子糖果,村里的小孩也在桌子间来回追逐,偶尔拿两颗糖放在嘴里。
    男人们聚在一起喝茶聊天,说着王昱有出息以后就是官老爷了,又说自己家的孩子要不要也送去读书,或者聊着今年地里的收成。
    而婶子们都在灶前忙活,炒菜的炒菜,切菜的切菜,分工明确,王昱家里锅灶不够用,王父又叫人在外面搭了一个临时的土灶,旁边好些个炉子上都炖上菜,这会儿都能闻到香味了。
    婶子们做菜的时候就在说王昱家舍得,宴席很丰盛,鸡鸭鱼肉每样都有而且量足,看的他们直咂舌,不过又想想王昱都是官老爷了,这些肯定拿的出来。
    她们不知道官老爷家做宴是怎么样的,但想着应该和这些差不多吧,想到自己也在为官老爷做宴菜,都拿出十二分的手艺把这些菜做好,让村里人都吃好喝好。
    开宴的时候,县令亲自来了,至于为什么今日才来,是因为他们县出了三位进士,还是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第一日去的状元家,第二日去的榜眼家,所以第三日来这里了就刚好碰到开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王昱把县令请到主桌上,县令朝王昱拱了拱手让他不用这么客气,他们虽然都是七品,但京官七品和地方七品是有区别的,更别说王昱在翰林院就职,天子近臣。
    主桌上都是程家人和王父王母,看到县令赶紧站了起来,想要跪拜。
    县令让他们不用见礼,“今日王大人荣归宴,是喜事,我也是沾光了,你们都是王大人的家人,不用这么客气。”
    几人见县令这么的客气,知道是王昱的原因,各自坐了下来,没想到有一天还可以和县令坐在一个桌子上。
    县令确实很高兴,殿试一甲都出自他们县这是他的政绩,今年任期满有望升一升了,想到这里对王昱更加的恭敬了,“王大人,今日赶得巧,碰到王大人家开宴,我今日也算是有口福了。”
    王昱笑道:“县令大人好好的吃一些,尝尝我们村里婶子们的手艺。”
    “好好。”
    村里人看到县令都对王昱如此客气,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王家真的不一样了,县令对于村里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官了,很多人都还是第一次见到县令,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
    吃过宴席县令就走了,县令走了后,其他人吃饭也自在了许多,流水席确实摆了三天,村里人也吃的心满意足,这三天比过年吃的都要丰盛,这几日讨论的内容都是王昱和他们家宴席了。
    王昱已经授官,他虽然不是周家本族的人,但玉溪村也是他的根,玉溪村好他也会更好,既然自己现在有能力那就多做一些事,就让玉溪村更好一些。
    第二日王昱找到村长,说让村里开蒙学的想法,村长听完后愈发的高兴,他知道读书的好处,先不说他自己能做上村长就是因为他是个童生读过一些书,就是镇上县里招工都是识字的优先。
    “周叔,我买三十亩的田,作为村里蒙学的学田,以后田里的收入作为蒙学的开支。”王昱大致算了一下,三十亩的学田好好侍弄,除去粮税和种子的费用,余下的钱是足够蒙学开支的。
    又说道:“村里只要是愿意读书的小孩都可以免费读,不说让他们读到什么程度,认识字也行,哥儿女孩也可以的,他们不能科举但是能识字也是好的。”
    “当然,如果有好的苗子就送去镇上宋夫子那里,您放心我会资助他继续读书,宋夫子那我也会说好的。”
    听王昱说完后,村长已经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这会儿的心情了,只能激动的握住王昱的手说着,“好好,王昱你是个好的,我代表全村的人谢谢你。”
    村长是真的激动,他没想到王昱可以为村里做到这种程度,村里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周家本族的,而王昱和周家并没有关系,只是十多年前落户这里的。
    他本身高中就会给村里带来诸多好处,更不用说每年收村里的粮食比他们卖给粮商价格高出许多,就是不做这些村里人也会感激他的,没想到王昱还能为村里做的更多,他知道一旦村里年轻一辈都会念书识字了,玉溪村只会越来越好。
    想到这里村长拿着茶杯的手都在颤抖,“那蒙学请夫子吗?”
    王昱:“先看看村里有多少小孩读书吧?周叔不也是童生,教孩子们启蒙足够了,如果小孩多的话那村长就再请一个人,请人的月钱也从蒙学田里出。”
    “好好。”
    “周叔把这钱拿着,既然要开蒙学那就做好,在村里重新修建一个蒙学,孩子们读书的环境也好一些。”说着就递给了村长两百两银票,其中有买学田的银子。
    村长激动的颤着手接过银票不知道说什么好,开口道:“怎可再让你出这个钱?”
    “周叔莫要推辞,您也知道我要做官,玉溪村就是我的根,村里能继续出些读书人对我也好,我和玉溪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村长看他这么说也没再推辞,只说一定把蒙学建好,学田也会安排人打理好,又问他蒙学要取个名字吗?
    王昱对于取名不太擅长,想了一会就说就叫玉溪书院吧,村长听完也觉得好,让王昱再给蒙学题字,他叫人刻好到时候挂在书院门头上。
    “好,周叔,我马上要去京城述职,村里的蒙学和学田就劳烦周叔多操操心了。”
    村长坚定的回答道:“你放心,我一定办好。”
    和村长谈完后,王昱回家把这事和家里人说了,王父王母也支持,既然王昱这么做就有他的道理,而且自他们落户到玉溪村,就是玉溪村的人,而且村长连带村里人对他们外来户都不错,起初艰难的时候帮了他们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