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领结婚证
作者:云云蕉下客   穿越六零:养娃创业走上人生巅峰最新章节     
    “媳妇,你醒了?”当兵的顾明华向来警醒,他媳妇一动,他也醒了。
    “嗯,起来吧,不是还要去登记吗?登记完我们去照相馆拍个照吧。”
    “好。”顾明华闻言这才舍得放开他媳妇。
    两人起床,把微微有些皱的衣服稍微整理了一下,还好只是躺着没动,衣服除了一侧有点微微凌乱以外,其他都还好。因为要拍照,林微微还把头发妆容都重新整理了一下。
    两人从房间里出来,顾家只有顾母在家看着几个孩子,其他人都没在,估计下午都上工去了。
    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粮食紧缺的情况还比较严重,顾家有顾明华偶尔寄点粮票回来,比一般人家好点,但也就能吃个七分饱而已。
    多上一天工就多一天工分,多出来的工分那可都是粮食。
    对此,两人也没在意,跟顾母打了个招呼,骑着自行车就往公社婚姻登记处赶去,证明昨天顾明华已经找他大伯开好了,今天带好所有材料直接去登记就行了。
    跟前进大队一样,每个村子里都有那么一批消息特别灵通的婶子,她们目光敏锐,战斗力强悍,平日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队里有什么风吹草动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传播。
    朝阳大队当然也不例外,也有着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
    这不,顾明华和林微微一出门就被人注意到了。
    “那是顾二福家的小儿子跟小儿媳吧,不是今天才结婚,这是去哪儿?”一人好奇道。
    “这是去领证的吧,我听红花说昨天就去队里开了证明。”另一个年纪大点的婶子说道。
    红花,说的是顾明华的大伯母,大队长媳妇张红花。
    “哎哟,咱们都没领那啥结婚证,不也过了一辈子。”
    “那可是军婚,哪能跟你一样?”
    “那姑娘长得可真好看。”
    “你们听说了吗?她家这小儿媳是京大毕业的呢,听说给京市报社工作,每个月工资四十八块呢。”
    “那她咋不去京市上班?”
    “人家根本不用去上班,每个月把工作做完寄过去,就有四十八块钱,我听说还有票呢。”
    “天哪,四十八块,都够买多少斤猪肉了。”
    “你说的是前进大队老林家的小闺女吧,十四岁就考上京大那个?”这时,其中一个人突然想起来什么。
    “哟,你知道情况?快给我们说说。”
    “这我还真知道一些,我姑姑家有个闺女就嫁到前进大队……”
    一群人围着这位婶子听得津津有味,有个别人还越听越兴奋,这可是他们大队的第一手消息啊。
    ……
    了解完林微微的情况,一群婶子都酸了。上午那两大牛车的嫁妆可把队里的婆婆媳妇们给羡慕坏了。
    “这么好的亲事,咋就让顾二福家捡到了。”
    “人顾明华也不差,还是个军官呢。”
    “说得也是。”
    “这闺女一般的泥腿子还真配不上。”
    “我听说,是顾老爷子在的时候定的娃娃亲。”
    “这老头子,眼光咋就这么好哦!”
    ……
    经过三个月的发酵,林微微前面布下的局已经初见成效了。不过对于这一点,她目前还不知道。
    这边夫妻两人拿到结婚证,林微微看了看,嗯,没有照片,看起来有点像奖状,写着两人的姓名,性别,自愿结婚,经审查符合婚姻法相关规定,发给此证之类的内容。
    封面印着“毛主席语录”,封底印着婚姻法第八条之内容。那时的结婚证上只有一份,特别注明:“此证由男女双方共同保存”。
    离开婚姻登记处,两人又来到县城的照相馆,拍了两张结婚照,还一人拍了一张单独的,跟照相师傅说好每张都洗两份,交完定金,两人就回去了。
    回到朝阳大队,顾明华又带着林微微将户口和粮食关系落在了队里,也跟队里几个干部说清楚了,只是把关系落在这里,她有工作,不需要上工挣工分,需要粮食就花钱从队里买。
    反正也没占队里便宜,队里干部自然没有什么意见,退一步说,顾明华可是他们队里难得有出息的后生,这个面子怎么都要给的。
    把一切都搞定回到顾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顾母已经在忙着做晚饭了。
    林微微直接进到厨房,看林母正在烧火煮着一锅玉米面糊糊。于是往里探了个头问道,“娘,需要我帮忙做点什么?”
    顾母一看是三儿媳,笑着说道:“老三媳妇回来了,你把篮子里的菜摘了洗好吧。”
    “好的,娘。”林微微看了看旁边的菜篮子,里面有豆角茄子和一些青椒,拿过来没花多久就洗干净并切好了。顾母看着她那麻利的动作,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些。
    原本还有些担心这老三家的从小在家娇养着,又是大学生,不知道会不会操持家务过日子,如今看是她想多了,这老三媳妇不仅脑子聪明,手上的活计看着应该也是做得不错的。
    顾母心里想着,对林微微更满意了。
    她也知道三儿媳有文化有工作,不缺钱也不缺票,是几个儿媳里最出息的。
    人们常说结亲要嫁高娶低,客观来讲,她们老顾家的条件其实是不如林家的,要不是公爹在的时候给定了娃娃亲,这门亲事估计轮不上她家,哪怕老三是个军官,跟她媳妇比起来也没太大的优势。
    如今老三也娶了媳妇,老两口的任务便完成了大半,很是松了一口气。毕竟老儿子这工作,也不是没有危险的,要是有个万一可连个后都没留下。
    如今娶了媳妇,她就盼着小俩口能好好过日子,尽快给生个孩子,给老三留个后,她跟老伴也就放心了。
    想到孙子,顾母又在心里探了口气。
    她跟老伴三个儿子,两个儿子也结婚好几年了,老大家的一连生了三个姑娘,老二家的头胎也是个姑娘,如今孙女有了四个,孙子硬是一个都还没有。
    她也不是重男轻女,但身在农村,总还是得有个儿子传宗接代,不然娘家没个兄弟嫁出去的闺女都没底气,受了欺负也没个兄弟撑腰。
    好在儿子儿媳妇们都还年轻,后面再生就是了,想到这,顾母心里的担忧方才稍微放下了。